陈琪:家国情怀和探索精神
栏目:画者
作者:本报记者 陈思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align="center"><img width="200" height="199"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uploadpic="W020200614652109479391.jpg"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5/202006/W020200614652109479391.jpg" OLDSRC="W020200614652109479391.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画)陈琪</font></p>
<p>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艺术家纷纷以笔作“枪” ,以艺战“疫” ,用作品鼓舞人心,传递爱心。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市美协副主席、上海久事美术馆艺术委员会主任陈琪就在宅在家乡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作书画作品300余件。6月6日,“孺子情怀·翰墨春晖——陈琪疫情期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以“一展二点”的形式亮相陆俨少艺术院和菊园陈家山“荷享艺品” 。展览精选陈琪在疫情期间创作的106件书画作品,分抗击新冠疫情主题、乡土乡情写生作品、中国花鸟画创作作品、书法作品四个板块,向人们呈现他艺术创作中的家国情怀、探索精神和艺术的温度。</p>
<p>  <strong>艺术的温度 </strong></p>
<p>  如果说温度有颜色,那么战“疫”主题的色调是白色的。当全国上下抗击疫情时,陈琪第一时间拿起画笔创作,这些战“疫”主题的创作,也是陈琪为抗疫做的最真实的努力。“我们不能像奋战在疫情第一线的科研及医务人员亲身经历和无私奉献,我们只能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全国军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和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 ”陈琪说。</p>
<p>  他将画笔对准前往一线支援的军队、医务人员、志愿者,挥就《疫情无情·大爱无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群防群治·科学把关》等作品,歌颂抗疫中体现出的民族精</p>
<p>  神、无私奉献精神。当展览于4月在陈琪的家乡浦江举办时,他更将展览所筹102万元善款全部捐赠给红十字会用于战疫情,这也体现了陈琪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社会担当。</p>
<p>  疫情也给陈琪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当时的陈琪正回乡过年,陪伴父亲宅在家中,这一宅就是两个多月。他告诉记者:“我离开家乡也有43年了,这是我离开家乡后第一次在家里住这么长时间。 ”这给了他梦寐以求的时间,他反而静下心来,“宅在家补补课,研究以前所没有时间去思考的一些问题” 。</p>
<p>  蔬菜瓜果这些非常熟悉的生活所见被他搬上案头。“疫情期间,我不便出去买蔬菜,一些挚友邻居送来蔬菜瓜果,我就用蔬菜瓜果画了很多。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是以前没有这样去关注过这些。这些蔬菜瓜果送过来时都很新鲜,有时候雨水还在上面,我能从中感受到挚友邻居对我的关心,由此创作的情感和以前画蔬菜瓜果完全不一样了。 ”南瓜、萝卜、火龙果、白菜、紫薯、黄瓜、西红柿就这样成为画面的“主角” ,渗透纸背的是儿时的记忆,是乡土乡情,这也是“乡土乡情写生作品”板块的一部分内容,它为陈琪艺术的温度增加了更丰富的色彩。</p>
<p>  待到春暖花开时,家乡的山川树石,盛开的樱花、桃花、梨花、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又激发了陈琪的创作灵感。“陈琪对家乡的青山绿水,既熟悉又陌生;里面有他以往朦胧的记忆,更有他当下成熟的感受。技巧娴熟了,意境提升了,一个新的语境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评论家江宏说。</p>
<p><strong>  书画同源的执着追求 </strong></p>
<p>  展出的花鸟画一直是陈琪绘画创作的重心。他独特的花鸟画风格,每年都有细微的变化。日积月累,铸就了他花鸟画创作风格一个大格局,即致力于书法性的线条以及写实和装饰的契合,以及色彩与墨的结合。2018年,由他领衔创作的巨幅中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便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展中心迎宾厅的巨幕背景。</p>
<p>  这又不得不提到陈琪的书法创作。他对书法情有独钟,下了很大很深的功夫研究,他的画就是得力于书法。“书画同源。书法是民族的文脉。作为一个艺术家,没有文脉的积累,想要走得更远、更高可能更困难,所以书法非常重要。 ”陈琪说:“我们这一代人,有了电脑、有了微信,反而没有了书信的来往,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是这代艺术家所缺失的。 ”</p>
<p>  在家乡,陈琪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并对书法进行了全面反思,他从历代书论中撷取精华书录后谈自己的心得。他对书法的追求又反哺于他的绘画。他试图以书法用笔探索花鸟画写生的自由状态,用书法的线条探索秋天老树干的纵横姿态、疏密黑白的关系;他尝试挖掘江南水乡写生中用笔用墨与书法意蕴的关系,探求梅花写生的书写性、线的质量和书法线性的追求。在他看来,写生的线性和书法线性的质量追求是一致的,它们都来源于书法,书法创作状态与写生时创作状态能否一致是书画同源的关键。</p>
<p>  透过展览,不难看到陈琪的勤奋和多思。“这个展览虽然是两个多月创作的作品,但是是我几十年艺术的集中体现吧。 ”他说。</p>
<p><strong>  写生是生活与心灵的碰撞 </strong></p>
<p>  “这个是荷花的中心,每个花瓣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荷杆要画得有弹性而且有质量,一笔下来” ……在陈家荷花公园“荷享艺品”河岸水榭,陈琪正以荷花为主题演示国画写生创作,这是6月6日展览同期举行的“一花一叶一世界——陈琪现场写生创作直播课堂”活动。短短一个小时,有一万多人在线观看直播。</p>
<p>  一笔一画之间,清雅高致的荷花形象便跃然纸上,精湛生动的绘画技巧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使大家对陈琪的绘画艺术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和了解。陈琪说,这是他第二次直播,“2017年的时候我直播画过一次梅花,当时还不知道直播的概念” 。在直播中,他反复强调:“室外写生不同于画室创作。写生可以自由组合,把可以远的、近的,看上去很美的东西都组合在画面里。 ”这也是陈琪一直所提倡的到生活中写生,用水墨表现生活。</p>
<p>  “现在很多艺术家总是跟风、临摹别人,不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想去观照生活。实际上生活有很多鲜活的东西传达给你,让鲜活的生活和我们的心灵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这才是创作的过程。所以写生也是创作的过程,也是创作的一个方面。 ”陈琪说。</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