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幼林作品《布袋弥勒》
郑幼林作品《金色童年》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珍贵宝彩石,其石质晶莹,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显著特点。在数千年的时间长河中,融汇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形成独具意蕴的寿山石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1999年8月,寿山石荣登“国石”定名活动榜首, 2008年“寿山石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文联高度重视寿山石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创作题材多元,精品不断涌现,人才辈出,已形成一支老中青三代雕刻艺术队伍,年富力强的郑幼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郑幼林是一个勤奋的耕耘者,同时又是一个不断自我思考、自我突破的雕刻艺术家。他的作品以高超的技法语言,呈现出闲适淡雅的美学观念与人生追求,有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通过本真的视角和超俗的艺术思维,善用巧妙构思在寿山石自然朴素的韵味中彰显出一种极富有人情味而又平和淡远、真挚的诗意精神。从艺近30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他前行的步履,他从学徒起步,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进美术院校进修提高,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为师,一步一个脚印,终至他在2018年被评为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寿山石雕界最年轻的“国大师” 。他从艺的几个阶段所创作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审美意趣:
一是追求天真。天真是天然纯真的一种本性状态。郑幼林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家,创作早期,他善于用儿童本真的视角观察世界,以自己孩童的生活入题,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 《竹报平安》是郑幼林早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运用圆雕与高浮雕相结合的手法,通过简洁的人体轮廓和线条描绘了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的孩童玩乐的场景。一个小孩用竹竿撑着鞭炮,一个呈蹲状点鞭炮,而另一个则紧张害怕得捂住耳朵。孩童胖嘟嘟的小脸、天真可爱的神情,神态逼真,童趣十足。在《金色童年》 《纯真年代》 ,以及其后期创作的圆雕《竹报平安》等作品中,郑幼林将孩童时期的乐趣与自然生活的意趣相结合,让人心有灵犀,极富感染力,表现出了孩童的天真烂漫,以及蕴含在童稚生活中的天真之美。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他技法的扎实,对人物造型、神态的理解以及作品整体构图上对本质捕捉的能力,这也为他后期的作品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探寻禅趣。禅趣,是一种禅宗用语,即通过修禅道所获得的自我体验的趣味。自宋代以来,禅趣已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向往,同时也成为一种美学追求。在郑幼林的艺术创作中,有不少佛教题材的作品,最常出现的便是弥勒形象,他没有为刻弥勒而刻弥勒,而是将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其早期创作的作品如《布袋弥勒》 《乐在其中》 《笑看世间》等,弥勒笑得大度、开怀。而后期的作品则更加追求诙谐、轻松,营造禅意的氛围,如《沉思罗汉》 《如意罗汉》等。他不断地在创作中探寻禅趣,以此保持心灵的澄静,保持真我,又以澄静的心灵去品味生活、体悟自然,觅得生活的真谛。融合艺术与禅学,在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的同时,传达任远随缘、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生命经验的萃取。
三是营造意境。“意境”离不开“境” ,所谓“境”就是“地方”“环境” ,因而是一个“空间” ,也是中国艺术精神中侧重的美学原则。郑幼林时常通过人物、山水与古典诗词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禅”的意境,彰显文人趣味。作品《初日照高林》 ,将石材红色部分处理为早晨初升的红日,橙黄色部分则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巧妙地描绘金色的阳光,悠悠扬扬地洒向高耸入空的山林之中。营造“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中旭日东升、勃勃生机的诗意画面,净化心灵的“禅的意境” ,并以此传达回归本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作品《松山、云水、禅心》 ,去繁从简,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融进雕刻之中,表现空旷、虚无缥缈的境界,在受限的空间里巧妙地进行空间布局,创造意境、展现诗意,引人入胜。将自然美与人文美结合,呈现出空灵静幽、安宁悠远的意境,让观者获得由视觉到内心回归自然的全新体验。
近两年,郑幼林还敢于打破传统,以多元的空间营造意境,真正实现了传统单一到多元化造型组合的转变,使寿山石雕造型艺术的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创意十足、意境深远。作品《澄怀味象》最具代表性,他十分注重依石造型、随形就势,在他看来每一块石头都是独特的、有生命的。寿山石材料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对于这种珍贵的石材,任何做不到锦上添花的雕琢,无疑都是一种浪费。作品中,一叶小舟缓缓驶来,神态悠闲的禅僧盘坐在岸边,动静之间凝聚的造型不只流于表面的美学张力,更是融入自然、空间与想象力独特韵味的审美景致。整体色泽丰盈,纹理流畅,静美、新奇、淡雅的格调,映衬出悠远的意境,令观者犹在梦乡,心境轻松闲适,自觉将自己化入梵音缭绕的“空”界。同时,最大程度发挥寿山石原石圆润优美的可能,依照内心的审美认识简单处理掉杂质部分,让石材的色彩、通透感得以自然呈现,为作品高度融合的整体呈现服务,作品材质价值与艺术效果达到最大化,这种真朴自然的意境,体现出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无不随时代和文化而前行,寿山石雕的作品本身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人趣味。郑幼林坦言,雕刻作品的过程,就是一场与石头的对话与修行的过程。他的作品从单一到多元,更多地融入了人与自然,就有了诗情画意。在创作过程中还时常会和哲学思想结合在一起,对山水、对自然多了一种表达朦胧的象外之意、弦外之音。作为寿山石雕艺术家,他一直是在石头的魅力中注入人文精神,从天真到诗意精神,展现的是自我的美学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这种文脉的传承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寿山石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