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之上,“苍穹”之下
——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侧记
栏目:聚焦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萌 实习记者 张瀚允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仔细想一下,这些年来我们的大量作品,构图可以、技术过关,但究竟有多少能让人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在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对图像时代下的美术创作现状提出追问。他认为,当下涌现了一大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作品,从美术事业发展的整体来看,未来可期。然而从评论批评角度看,还有需要完善和提升的空间。真正的好作品一定是处于超越素材的表象之上、超越现实的“苍穹”之下的。

  为期两天的“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日前在江苏扬州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美协、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美协、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扬州市文联承办。冯远、范迪安、周京新、林木、郑工、康书增等60余位艺术家和美术理论家、评论家,围绕美术思潮与学术方位、美术创作、美术理论、江苏美术4个板块展开深入交流。如何把握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成为此次高峰论坛中讨论的热点话题。

  无可否认,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引导一切创作思维、思想的原发点,为艺术内容提供了多样性,但艺术并不等于生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黄宗贤直言不讳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5年以来,中国美术创作群体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体现出唱响主旋律、关注现实生活、力求多样性与艺术创新等特点和趋势,但同时也出现了现实生活的景观化、艺术效果的制作化、不同语言的同质化三大亟待反思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这种“照相”式的创作很普遍,“国内国外都在‘照相’ 、相互‘照相’ 。同刘文西的《祖孙四代》 、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等有着深刻意义的作品相比,它们缺乏感染性、精神的深度和人文关怀” 。

  “艺术必须走出并且避免简单地直译生活。 ”冯远认为,“高于”生活的艺术,不是简单的“传移摹写” ,不是借助影像图片的拼接游戏,甚至技术拷贝后的添加。一眼便可以辨识的摄影术翻版的作品,只能对艺术创作产生负面的损害作用,导致作者造型能力和结构设计能力退化与丧失,弱化艺术家的个性和语言特点,甚至引发美术创作中造型形式、语言单一化倾向的泛滥。

  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冯远认为,首先艺术家要自觉主动地走进生活、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从“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达到“理解”生活。在此基础上,再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力求创造、创新的精神。“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作品中的价值是艺术家才华体现的重要表征。 ”在冯远眼中,艺术家和作品是以两种类型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类思想成熟、基础全面、技艺卓越,这是对传统艺术的进一步精进和提高;另一类则观念独到、形式风格独特、具有破坏性和开创性,这是艺术开宗创派的创新。前者通常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审美风尚易被大众喜爱,后者则拂逆传统方式,颠覆传统、敢于破例而可能招致曲解。而这两种类型的艺术家和作品,都对人类文明和艺术历史作出了不起的贡献。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美术随之踏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认为,从事艺术创作研究要有方位意识,要把握好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是事物发展的方方面面汇集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历史动能的体现,更是在一个时间轴、地理概念、空间概念的坐标点上,一个大语境情景中所清晰明确出来的,新时代下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及其意义需要我们研究、思索” 。

  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下,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就表现出新时代艺术家充沛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其中特点之一便是紧贴时代脉搏。高铁、天眼、航空母舰等一些以往少有体现的题材如今正成为热点。“艺术家们关注时代气息,特别是从科技与建设成就等方面入手,以呈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这是必然趋势。 ”黄宗贤说。

  除了对时代的敏感度,艺术家还需具备丰富的学识、经历、修养和宽广的视野,其心灵境界、人格品质、思想深度等都真切地呈现在作品之中,并且主宰作品创作的全过程,带给读者、观众多样的感受。也就是说,艺术家创作对人们的道德观念有一定导向作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美育功能和道德引领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之一。对此,评论家陈明哲认为,艺术家应弘扬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深入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艺术修养,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美术家有责任以正确的艺术形式加强美术创作中美育功能和道德引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宽广的艺术事业、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立场,以大美之艺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传世之作。 ”陈明哲说。

  对于冯远而言,“心灵之作、精神之巅”是艺术创作永恒的追求。艺术展现的虽然是直观的形式构成、造型色彩、技术风格等,但其表达的却是关于作者心灵与精神、思想的潜台词。而在科学主义盛行,各种“艺术终结论”占据主流的话语时代,中国美术应去往何处?海德格尔的《塞尚》一诗,也许可以带来启示:在罗孚的小径旁/老园丁瓦利埃的画像/那富于慎思的泰然/何其静穆/在画家的后期作品中/显现者与显现的二重性/显与隐浑入玄同/此中岂非显示一条道路/通入思与诗的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