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是安放心灵的地方
——知名作家赴湖南雪峰山采风创作活动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王琼  来源:中国艺术报

  “山水有相逢,树与诗同在”“我和树的一年,万事万物也一年” ……日前,知名作家韩少功、赵本夫、肖克凡、彭见明、田瑛、何立伟、陈世旭、海男、蔡测海、储福金、薛涛、潘绍东相约来到坐落于湖南溆浦的雪峰山,在由雪峰文化研究会举办的“钟情雪峰、与树结缘”采风创作活动中,纷纷写下了对绿水青山、苍松劲柏的寄语。

  “沿着碧波荡漾的溆水河,顺着蜿蜒上升的盘山公路,不断向上去,就能看到云海里的千里古寨,听见花瑶人唱的‘高腔山歌’ 。在这里,诗就是生活本身。 ”正如雪峰山文化研究会会长陈黎明所说,绿水青山代表的不仅是清新的空气、自然的景观,还有历史的踪迹、现代人的乡愁。雪峰山历史文化悠久,神奇、多元。屈原文化、农耕文化、巫傩文化、宗祠文化、龙灯文化、古建筑文化、花瑶文化、红色文化绵延传承至今,不断滋养着现代人的心灵。

  乡愁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重返自然的怀抱、开启“寻根”之旅的作家们面对这一方山水,展开了一场文学、乡愁与绿水青山的诗意研讨。赵本夫认为,绿水青山之美在于它的“原生态” ,在于它对古朴民俗的保存,是一代又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延续,“花瑶古寨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神秘、野性、坚韧的美,它鲜活、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惊叹” 。

  田瑛分享了一段湘西的童年往事:“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便是老家后山那截残存的官路。十几里远的求学之路,比我想象的还要漫长。去时一直走下坡路,并不费多大力气,我们总是一阵旋风似的飞奔下山。漫长在于放学归来,筋疲力尽加上饥饿,所有的人都止步于山前。石阶天梯般耸立,我们越害怕它越显陡峭。于是我们开始划拳推举一个冲锋陷阵的人打头,规定他必须始终领先,不能落后。超越者有奖,奖一个空烟盒。空烟盒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主要玩具,这时候却派上了大用场,它激励我们一次次艰难地攀登,翻过陡坡走完回家的路。 ”正如田瑛所说,人的秉性与生养自己的山水是不可分割的,家乡的一座山或一条路都可能给予人一生的教诲。

  “刘亮程的小说《一个人的村庄》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乡村文化的流失。年轻人离开故乡,再也不回来了,因为农村没有根了,哪怕人、屋子、土地还在,但文化已经不在了。 ”何立伟认为,土地是安放身体的地方,文化才是安放心灵的地方,要解决“逝去的乡村”的问题,除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外,更重要的是对地方文明的守护,比如农耕文明里那些珍贵的品质,自然纯朴的人性、人与人之间真切的关怀,正是浮躁、焦虑的现代生活所缺失的东西,“面对故乡,面对绿水青山,最重要的是建设和恢复什么?从自然的角度说是恢复原生态,从文明的角度来说,则是恢复和建设已经断裂、流失了的乡村文化” 。

  如何恢复和建设乡村文化?陈黎明认为,一定要深入村寨、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他举例,溆浦的高山号子、呜哇山歌、花瑶挑花、花瑶对歌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这些传统的保护。“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创造条件让更多本地人甘做传承人,用‘旅游扶贫’等方式留住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是美的、有价值的。 ”陈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