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幻城”开启文旅融合新时代
——专访导演王潮歌
栏目:名家
作者:本报记者 赵志伟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潮歌团队打造的“戏剧幻城”

王潮歌(中)与创作团队

  穿行“云间” ,漫游“天上”与“人世” ,与自己的心灵打一个照面……这些看起来颇为瑰丽的想象,即将在峨眉山脚下一座“戏剧幻城”中变成现实。

  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四川峨眉山,以“峨眉天下秀”享誉海内外;而在九月之后,峨眉山将不只有被人称道的秀美风光和人文景观,游客还可以深度徜徉于只属于峨眉山脚下的原风貌、旧村落,在中国最大的实景村落剧场体验“行进式观演” ,体验“乡愁里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导演王潮歌继“印象”“又见”系列大型实景演出之后“只有”系列的开篇之作,这场耳目一新的《只有峨眉山》又将拉开新的文化盛宴序幕。王潮歌谈及创作《只有峨眉山》的初衷时表示,希望以“戏剧幻城”的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给予观众在美学和文化上的双重体验,以文旅融合业态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一个剧场再加一个剧场”的体验式空间组合

  “ ‘只有’系列不是一个剧场,而是一个非常大的‘戏剧幻城’ 。我过去的创作或许大多是一个剧场,但这次构建的‘戏剧幻城’ ,其实是由许多个剧场组成的。 ”在王潮歌看来, 《只有峨眉山》即是一种创新突破,在创作层面也面临着意想不到的难度。区别于传统的实景演出或情景体验戏剧, 《只有峨眉山》会为这个“戏剧幻城”建制奠定扎实基础——包含“云之上”“云之中”“云之下”三大部分构成的“一个剧场再加一个剧场”的体验式空间组合。

  分层次、多维度的空间配置,是《只有峨眉山》的新艺术样式。对于这部分超乎想象的大体量投入,王潮歌向记者分享了创作构思。“云之上”是情景体验剧场,六大表演空间囊括一个半室外空间和五个室内剧场。在王潮歌看来,观众要完成从室内到室外的“行进式观演” ,只有这样的层次配置才能实现于不同时空穿梭并带来高视角、强视点的审美体验。“ ‘云之上’剧场设置了很多云海场景,当我们真的爬上金顶、站在云海上时,才能够俯瞰人间,俯瞰我们的岁月、生活,以及我们的人生。 ”王潮歌表示。

  “云之中”则是情景园林剧场,占地3 . 15万平方米,有多达30个微戏剧表演点。白色砾石和白色水雾组成云海,瓦片组成层层屋顶,整体视效有如云海漫过屋顶,观众也将在这里与众演员相遇。“演员漫步其中,像突然间见到了同学或邻居一样。对方会问候你,给你提出问题、跟你交流,就像是在你心里种下小草,等你穿过这个情景园林走进剧场,小草会一点点萌芽。 ”王潮歌创造的是一个如梦似幻的艺术空间,个中甚至孕育着一个审美“养成”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能很难完全定义‘戏剧幻城’的样貌,但在很大程度上它要为人们创造一个可以在浮躁的社会之外‘灵魂出窍’的处所,让人们沉浸其中,不知道天地,不知道开始和结束,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

  至于“云之下” ,作为实景村落剧场,正如记者见到的那样:原风貌的实景村落为观众浸入式地还原了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人生故事、一段段化不开的离别乡愁。落成后,这将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实景村落剧场,占地约2万平方米,旧村里有395个房间。“所有人在村落里穿梭时,不仅是在吸取戏剧给予的养分,同时也能体验一个安放童年和乡愁的过程。把真实的小村落变成中国第一个实景村落剧场,相信会有极其特别的体验。 ”王潮歌坦言,为构造这部分体量甚大的“烟火人间” ,她与团队投入了相当的精力,“我们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去思考如何让游客进入这个村落、如何在这个村落里捡拾到独特的审美体验与价值、如何让游客同时拥有戏剧体验和现实文化反观,这些都是难点。 ”

  由“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

  从早年执导享誉中外的“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再到如今的“只有”系列,王潮歌自陈,创作就是“不断打开自己” 。在做“印象”时她没想到后面的“又见”和“只有”系列。“我希望有更多新的东西出现,期待更多可能性,来做出一部独特的、别人没有过的作品。 ”于是,就有了即将亮相在大众面前的《只有峨眉山》 。

  “创作的初心非常重要,有怎样的初心才会有怎样的始终。 ”王潮歌表示, 《只有峨眉山》的创作落实了三个维度的考量:其一,要坐落在峨眉山的历史里,让这部戏成为峨眉山过去、当下和未来的连接点;其二,要坐落在四川民情之中,将传统习俗、地域风情、文化内涵交融于喜剧之中;其三,要坐落于游客之中,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和陌生人相遇时产生的内心的变化和反应,这些人来到这里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成为激发我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 ”

  据悉, 《只有峨眉山》作为“只有”系列的开篇之作,将延续王潮歌以往作品的制作格局,但更多着眼在求变、求新之上。诚如“戏剧幻城”的巧思,其无论在文化和经济层面都正在开启一种文旅融合发展的全新业态。王潮歌认为,“游客到峨眉山,不仅能看古迹和游山玩水,更会被触动,能够在这场心灵洗礼之中跟自己的内心打一个照面。 ”

  由是, 《只有峨眉山》雕琢了更多的精品剧目以唤起观众共鸣。“背夫”剧目、“亲情”剧目、“奋斗”剧目、“追梦”剧目、“乡愁”剧目……这些取材于每个人真实生活的戏剧,在潜移默化中生发出与观众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他们在剧中人身上投射出自己的影子并展开充分想象,深刻感受峨眉山所带来的心灵涤荡。

  在王潮歌看来,作为一位艺术家,就应该不断拓展、不断向前,将不断的新惊喜交给观众。“所以在‘印象’‘又见’系列之后,我就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王潮歌在接手《只有峨眉山》后,事无巨细,连旧村的消防规则、运营规范,甚至建筑学中的专业术语都能熟悉到“张口即来” 。

  从更长远的意义看,如今单纯的观光游览已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需求已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这也对旅游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旅游产品日趋商业化,取代独特文化景观的是一条条趋于同质化的商业街,没有特色更丧失了内涵。王潮歌希望通过《只有峨眉山》这一全新的文旅融合产品,为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 ,“一旦实践成功,将会带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正因如此, 《只有峨眉山》大胆创新,注重以游客的文化体验为突破口,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将峨眉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人文故事、民间民俗等元素转化为场景、故事、演出体验,力图唤起游客的文化共鸣,促使景区由“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这实际上就是四川乐山市委、市政府联合峨眉山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王潮歌团队打造这场文化盛宴的初衷所在:进一步打造峨眉山文旅融合的世界级品牌,助推构造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或许, 《只有峨眉山》所承载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王潮歌表示,“目前,展现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中国人自己的审美,包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观等的作品还不太多见。我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突破,用这部作品展现出中国人的价值观,用中国人的审美表达中国人的情感。 ”通过《只有峨眉山》 ,游客既能看到旧村落里的川蜀文化,更能看见以巴山儿女为代表的中国人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其背后浸润的是中国文化的形象和中国人的精神品格。“我期待所有人都能像剧中的背夫一样坚韧前行,攀到山顶。到达山顶以后,就会像站在云海上一样,俯瞰一个更加美好的人间。 ”王潮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