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与真实的“误差”
—— “站在云霄上”陈伟明个展在北京展出
栏目:画者
作者:翁敏  来源:中国艺术报

溪涧(纸本水墨) 陈伟明

  青年艺术家陈伟明个展“站在云霄上”于6月22日至7月2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瀚艺术空间展出。展览呈现的50余件水墨作品是陈伟明去年9月至今年6月在中央美术学院作访问学者期间创作的。

  广州美院教授、艺术评论家胡斌评价这批新作“有了更加浓郁的烟火气” ,相比他之前文雅、飘逸,充满“传统意趣”的画风,如今陈伟明笔下的人物形态多了一些幽默和调侃,甚至带有“市井演义”的感觉。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央美院教师陈旷地认为,陈伟明采用了“偶发建构”的方式创作,他会不加任何限定地先画一两个人物,再围绕画上的人物构造出场景,场景或来源于实景写生,或来源于自由想象。因此有的画面描绘了两三个人物在残垣断壁或峻岭险道中游走,有的画面则展现了人物在似是而非或不确定的场景中活动。

  尽管陈伟明这种“景为人生”的创作方法基于对象的真实性,却与“真实”之间存在差异,因而他的画作显得随性恣意。尤其是画中的人物呈现出和传统山水画中人物截然不同的情态,有蹲着的,有站在那里的,但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不确定性很大。这些人物来源于陈伟明对周边人群的日常观察。他尝试将人们的情绪表达带入到景物刻画中去:没有具体指向,也不一定是对象本身具有的,而是画家的主观赋予,目的就是引导观者去猜想、琢磨。陈伟明认为,当把情景具体化之后,观众发挥的空间就少了。不按日常所见的“真实”去描摹,反而能催生出作品的艺术性。他表示,画画不要太纠结于所谓的“当代”“传统”“中西”等问题,应该回归到人们内心的深处和情感的深处,画一些感动人们的景象,尽可能作一些让大家能产生共鸣的作品。

  陈伟明6岁学画,出身潮汕的他因地缘因素承袭海派书画传统;从附中到硕士,他一路受教于广州美院,跟随现任广州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熟识岭南画派的笔墨情趣。此外,陈伟明读书期间还经常向林丰俗先生请教画学,其画面语言追求一种清旷幽远、神清骨冷的意境。去年陈伟明到中央美院访问学习,师从水墨画家刘庆和教授,开始更加注重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体认;下笔也更加沉厚、松灵,追求生命的真实;作品呈现出一种与以往“远离尘世”不同的“活在当下”的面貌。由此,陈伟明在作品中更加关注对现今社会和生活的真实反映,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此次展览是陈伟明国内的首场个人画展。2007年,陈伟明以广州美院研究生“驻地艺术家”身份旅居巴黎,曾先后在巴黎10·5画廊举办写生画展、在巴黎国际艺术城办作品展,备受画坛瞩目。2009年毕业留校之后,陈伟明开始沉浸下来,潜心创作十余年。在他的心目中,中央美院就像高高在上的云霄一般存在。当陈伟明在中央美院完成访学,也就了结了一桩心愿。因此,本次展览既是他访学的“结业展” ,也是近年来新的艺术感悟的呈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