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富春山居图合璧赋》(局部) 羊晓君
残疾人书法家羊晓君日前获得了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羊晓君激动地表示:“这是总书记对弱者的厚爱。 ”
先天身材矮小,身高不足1 . 4米的羊晓君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既无家学渊源,也无高学历,更不幸的是,他的右眼失明,左眼高度近视。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坚持书法创作30余年,作品荣获过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优秀成果奖、全国第13届群星奖书法类成人组金奖等各类奖项50余项,并多次赴海外展出,先后出版10余部书法专著。羊晓君说:“只要精神不垮,身体残疾不可怕,有志一样闯天下。 ”
程门立雪,感动名师
“年少时,也很迷茫,我常常问自己,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羊晓君说。中学毕业后,因为残疾,没有找到工作,羊晓君常去隔壁一家专门生产帘子布的工厂,看师傅往帘子布上写字、画画。久而久之,他对书画产生了强烈兴趣,便跟着学,后来,竟被工厂收去做了学徒,专门画工艺画。1982年,羊晓君开始痴迷书法。“因为视力极差,学习起来困难重重,但我每天坚持临帖, 100张、 200张……疯狂地进行练习。 ”羊晓君回忆。
一次偶然的际遇,羊晓君拿着习作请教到访富阳的华人德,得到了其极大鼓励。“从此,我找到了心中的梦想:自强不息,用书法艺术服务社会,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 ”羊晓君说, 1987年冬天,他怀揣梦想又从富阳出发,至苏州向华人德拜师求艺。到达苏州大学时,已是凌晨,下着小雪,校园空无一人。羊晓君只能在传达室等候,直到当天上午10点才见到华人德老师。感动于羊晓君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又想起“程门立雪”的故事,华人德毅然收他为门徒。此后,羊晓君又受到朱关田、启功等先生的鼓励、指导,更加坚定自己的书法创作之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凭借好学之心、执着之心、勤苦之力和颖悟之质,在青年书法创作队伍中,羊晓君脱颖而出。
即使失明,也要坚持写字
在中国书法各有特色的书体中,羊晓君尤为喜爱隶书,他说:“隶书的正大气象是我所心慕手追的。 ”他的隶书作品,以《张迁碑》为基、以《石鼓文》等篆书为辅,融篆意入隶笔,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迁碑》的高古、浑厚、大气、苍茫的风格正是我所追求的,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率真之意、朴质之风,可谓是汉隶方笔用笔的代表作,我临写它可能已有几百遍了,一笔一划,早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羊晓君说。
家乡富阳的山和水,滋养了羊晓君的书法艺术。羊晓君说:“我要用书法作品宣传家乡,为家乡做点事情。 ”他曾创作近17米长、 4米高的《富春山居图合璧赋》 ,由富阳籍作家麦家撰文,羊晓君书写,全文246个字,每个字都接近70厘米,文字内容大气,书法气势磅礴,诉说着对家乡人民的感恩,对故土的眷恋。2018年,他还曾向家乡无偿捐赠78件书法作品。如他所说:“故园家山,永远是我艺术追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眼睛对书法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在,羊晓君的视力一天不如一天,但他表示,自己不会放弃书法:“就算我的眼睛看不到了,也要想办法写字,只是要动动脑筋该怎么去写。如果不写字了,我的人生就空虚了。 ”
不遗余力,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长期以来,羊晓君以羸弱之躯,坚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如向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捐赠作品拍卖后所得支持西部特困学生就学;向山东济南、河南郑州、江西南昌以及富阳的特殊学校、残疾人运动员、盲童学校捐赠作品不计其数; 2008年、 2010年分别向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的灾区人民捐赠作品拍卖款项;免费教20余位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学习书法;积极为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农村等提供公益性服务,近5年来每年组织200余场(次)为农村文化礼堂送“家风、家规、家训、春联、福”等文艺惠民活动,现总计服务1000余场(次) ……羊晓君说:“虽然我个人的工作、生活困难重重,但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帮助别人,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了不起的。只要身体允许,只要人民需要我,我就会继续做文艺惠民的工作,就会继续写下去。 ”朴实的言语,透露着一位身残志坚的书法家,凭借自强不息而学有所成,又感恩祖国、回馈社会的拳拳赤子之心。
羊晓君始终把传承、弘扬、推广中国书法艺术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多次代表中国残疾人书法家出国访问进行艺术交流, 2014年,羊晓君带着自己的新作到美国纽约中美艺术中心参加展览,那次展览的主题是“沟通” ,羊晓君希望通过书法艺术,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产生文化共鸣,和谐相处。羊晓君讲述道:“展览上,我把书写的‘福’字送给了一个俄罗斯留学生,他在联合国实习,曾在北京大学念过书。俄罗斯留学生拿到‘福’字后,说春节的时候要贴到自家门上。 ”羊晓君听了很开心,“这正是我所希望的,通过书法艺术,展示中国的文化,讲述美丽动人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