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们甜蜜(版画) 古元
一个南国的中学生, 19岁只身来到了黄土地陕北,从此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这个人就是古元。
古元,一个耐得住寂寞、喜欢宁静的人。早在延安“鲁艺”时,古元就喜欢一个人观察、体验。他心中最关注两件事,一是朴实憨厚的陕北老乡,二是自己的艺术创作。
古元成名很早, 1942年,当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览会在重庆展出时,徐悲鸿在他作品前惊呼: “中国艺术中一卓绝之天才。 ”而他的名字更是与徐悲鸿、齐白石一并被列入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里。但古元并不为此沾沾自喜,他在艺术上始终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行。如果说中国新兴版画史上出现了第一座高峰,那么古元则是这座高峰上的一颗明珠,这颗明珠只有在黄土高原上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古元,他的艺术扎根人民。古元1940年从“鲁艺”毕业后,便去碾庄参加农村基层工作,担任当地的文教委员,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他从生活中获取了大量创作题材,创作了《结婚登记》 《选民登记》 《羊群》 《哥哥的假期》 《人民的刘志丹》 《减租斗争》 《马锡五调节婚姻案》等代表作。1942年古元转到南泥湾王震三五九旅体验生活,又创作出《练兵》《拥护咱们百姓自己的军队》《部队秋收》等一批反映部队生活的作品。
古元,一生追求艺术。那憨厚、善良的陕北老乡在他的刻刀下生动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只有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和真情实感。他是陕北人民生活的第一抒情歌手,就像盛开在陕北山野中的山丹丹花,散发出红艳艳的光辉和阵阵幽香。这种“幽香”在他的《春天》 《北海之冬》 《绍兴风景》《祥林嫂》 《江南三月》 《春耕》《玉带桥》 《回忆延安》等作品中均有体现。此外,古元也有充满激情的作品,如《减租会》 《焚毁旧契》 《人桥》 ,都洋溢着战斗的豪情。
除了刻木刻外,古元还酷爱水彩画,他的水彩画与版画一脉相承,具有浓郁的田园情怀。古元将传统水墨的韵味、写意的笔触和版画的力度相融合,创作出《江南三月》 《太湖炊烟》 《江南梅雨》 《江苏小巷》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水彩作品。
古元,性情温和,谦和低调。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有着坚忍不拔的刚强。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新潮”之风刮得猛烈,他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时有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你的展览我几分钟就看完了,老一套,希望你赶快创新! ”对此,古元处之坦然,他在版代会上直言: “我用自己的劳动一刀一刀刻出来的东西,他怎么能在几分钟内就做出这种否定的结论?可见根本没有看懂我的作品,而我的作品也绝不是为这样一些人创作的! ”古元坚持走自己的路,从不动摇,但也并不排斥别人的路,他曾说:“艺术上应各行其道,我不要求别人走我的路,别人也无权要求我和他走一样的路。 ”
古元在上世纪80年代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不摆架子,出行从不用公家的小轿车,当别人询问他为何不坐小轿车时,他回答:“骑自行车方便,想在哪停在哪停。 ”从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也是如此。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经常一人独自在美术馆看展览。他总是躲开热闹场面,在一次画展开幕式上他幽默地对学生说: “开幕式就是握手、照相、点头、寒暄,根本没法欣赏展览的作品,再说现在许多画展上的画我也看不懂,许多东西离鲁迅先生指导的路已经很远了!离人民大众已经很远了! ”
我在《红旗》杂志社任美术主编时,古元也是一位非常热情的供稿者。他的《同饮一井水》 《回忆延安》 《夜访——为纪念鲁迅先生一百周年而作》等木刻作品均是特意为《红旗》杂志创作的。我至今保存有他赠与我的《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丘陵》 《给人们甜蜜》等作品。他在《给人们甜蜜》上特意写下几行字: “愿学蜜蜂的辛勤,从人民生活的泉水中酿造精神的甜蜜。 ”古元从不为自己的名利煞费苦心,他只把人间最美好的东西,用自己辛勤的劳动酿造成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们以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