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牛”开出一片“文艺绿洲”
——深圳文艺家座谈改革开放40年深圳文艺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金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蓝色南山 刘伯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跃升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这里发生的故事引发全球关注。40年来,深圳文艺工作者筚路蓝缕,奋力前行,以拓荒牛精神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创新发展之路——

  《拓荒牛》 ,塑造了这座城市和一个时代的精神力量;

  《春天的故事》 《走进新时代》 《走向复兴》 ,点燃时代激情的歌曲在这里唱响;

  “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博物馆之城”是这里闪亮的文化名片;

  文博会、读书月、创意十二月,这里的“城市文化菜单”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

  以文学工程、音乐工程、影视工程、美术工程为龙头,各艺术门类的创造力竞相迸发;

  腾讯、华强方特、华侨城、雅昌等文化领军企业异军突起,大芬村油画产业基地、观澜版画基地等创意产业迅速发展。2017年,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000多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 %……

  改革开放40年到来之际, 2018年11月,中国艺术报社与深圳市文联一同举行了深圳文艺发展座谈会。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市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文联紧抓人才建设,从协会的会员人数看,当时成立时仅有103人,发展到现在全市的会员已达到7494人,其中国家级会员849名,全市10个区有协会会员12900多人,在全市形成了朝气蓬勃、人才荟萃的行业队伍。在各文艺家协会、各艺术门类里,深圳都有领军人才。

  深圳市文联名誉主席、美术家董小明认为,深圳文艺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文艺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0年来,深圳这块“文化沙漠”已然成为中国文艺发展郁郁葱葱的绿洲。深圳曾经站在中国文艺事业发展改革探索的最前线,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回顾深圳文艺走过的历程,更要思考在新时代怎样有新作为,怎样打开新局面,这是深圳文艺队伍紧迫的任务。

  创新永远在路上,正如莲花山上邓小平的塑像:昂首阔步,一往直前。邓小平铜像的作者滕文金也来自深圳,这次在深圳市文联举行座谈会,他坐着轮椅前来参加。滕文金为邓小平雕像创作了两稿,第一稿局限于南巡,停留在时代的记录,虽然也比较成功,但是他感到缺少联想的空间。滕文金前前后后又用了7年时间,创作了现在莲花山上迈步向前的邓小平塑像。他说,在20世纪有这样一个伟人,带领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我相信千年以后,他还在走” 。

    1 “拓荒牛”的历史使命

  铜雕《拓荒牛》是深圳最深入人心标志之一。 《拓荒牛》作者,著名雕塑家潘鹤说,深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试验场,深圳文艺工作者肩负着“拓荒牛”的历史使命。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蛇口打响。1981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在争议中矗立在了蛇口工业区。1982年,位于蛇口的凯达玩具厂招来了第一批来深“打工妹” 。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一时间,百万民工南下,深圳成为外来工聚集最早、最多的城市。在深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逐渐产生了一个引起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文化现象——打工文学。

  早在1984年,深圳市文联主办的《特区文学》就开始发表反映打工生活的文学作品。1985年,刚来深圳不久的文学评论家杨宏海第一次提出了“打工文学”概念,引发广泛讨论。

  巨变中的深圳在打工文学中留下鲜活印记。1991年,打工妹安子的《青春驿站》在《深圳特区报》连载。2006年,第26届世界大运会征集宣传语,来自宝安的打工妹郑惠琦提出的“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脱颖而出,后来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

  回顾打工文学这段历程,深圳作协副主席、纪实文学作家陈秉安深有同感。当年他和杨宏海一同散步,看着成千上万的工厂落户宝安,他说,这可能预示着一个文学高潮要到来了。打工文学,让人想起用泪水、汗水浇筑的历史,“如果没有打工者的付出,深圳的道路铺不开,高楼起不来, GDP上不去” 。

  在陈秉安看来,深圳不是捧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他的作品《大逃港》 《深圳史记》特别强调艰难创业。“大逃港”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催生针,纪实文学《大逃港》真实再现了这段“用血写的历史” ,找寻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因。“写深圳,一定要写它的泪水,它成长的痛苦。我经常说深圳是出文学的地方,尤其是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地方,这里是富矿。 ”

  与打工文学一起出现的,还有打工群体首创的“大家乐”自娱广场。1986年,以水泥砌成的简易露天舞台“大家乐”首创于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得到百万外来劳务工的欢迎。感动中国的深圳文艺志愿者丛飞就经常出现在“大家乐”舞台。

  “大家乐”是深圳特区创建初期,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文化娱乐设施一时难以满足需求的产物。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文化场馆建设经历了华丽蝶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深圳市委、市政府勒紧裤腰带建设深圳博物馆(老馆) 、深圳图书馆(老馆) 、深圳大剧院等“八大文化设施” ; 90年代,在已有深圳美术馆的基础上,又建设了何香凝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文化场馆; 2000年以来深圳进入文化场馆建设的第二个高潮,以深圳书城、深圳文化中心(音乐馆、新图书馆)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拔地而起。发展到今天,深圳又逐步在前海新城市中心、后海深圳湾片区、深圳北站片区等区域规划打造一批新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文化核心区,建设深圳歌剧院、改革开放展览馆、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深圳科技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新十大文化设施” ,使得深圳的文化场馆更多样,布局更合理。

    2 创新是深圳文艺家共同的宿命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这是《春天的故事》中人们熟悉的旋律。

  2006年,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作协和深圳市委联合开展了中国作家深圳行活动,启动“改革开放文学创作工程” 。当几十位知名作家站立在莲花山顶邓小平铜像之侧,望向深南大道,大家被告知,这里正见证着一天建起一座大楼的速度。这其中,就有当时刚刚落成的深圳新图书馆和正在建设的深圳音乐厅。

  作为深圳文化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董小明亲身参与了深圳90年代以来第二轮文化场馆建设,见证了深圳由“文化沙漠”到“文化绿洲”的点点滴滴。对于深圳文艺所取得的成就,董小明认为,创新是关键,“创新是深圳文艺家共同的宿命” 。

  创新,首先体现在40年中深圳形成的文化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了就是深圳人” ……董小明认为,这些由深圳市民评选出来的“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成果,成为文化发展的基础。十大观念中,“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这三条更是明确指向深圳锐意改革、昂扬进取的创新精神。

  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深圳率先探索“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新模式,涌现出腾讯、华强方特等一批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形成了大芬油画村、怡景动漫等十多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5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梁宇指出,深圳并不是泛泛的搞产业,而是注重艺术专业跟文化产业的结合。

  谈到创新,深圳市剧协主席从容深有体会。十多年来,深圳市剧协打造了创意剧场、中国诗剧场、第一朗读者等多个文化品牌。从容的名字更是经常和“第一朗读者”一起出现。特区成立20周年时,深圳做了一台独特的纪念晚会“在共和国的窗口” 。晚会以诗歌为主,戏剧情节贯穿其中,调用了多种艺术形式。这个做法,成为当下流行的诗歌晚会的开创者。

  在十多年的探索中,从容的想法又往前走了一步:深圳是移民城市,以什么样的形式让高雅艺术对接大众?由此,一个全新的跨界品牌——第一朗读者应运而生。第一朗读者被称为“高贵的坚持” ,其目的却是要通过走进书城、学校、广场、咖啡馆、餐馆等大众场所,让高雅艺术直接和大众对话。如今,第一朗读者已被誉为目前国内最具活力、人气和先锋精神的诗歌艺术现场。

    3 本来只想去流浪却在你那里找到故乡

  2018年11月,由唐跃生、方石、姚峰等词曲作家联袂创作的交响组歌《我们就是河流》在深圳大剧院首演。深圳市音协副主席、词作家唐跃生说, 《我们就是河流》 《深南大道》 《伟大的深圳》等歌曲,饱含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澎湃激情和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自己在创作中非常警惕使用“伟大”这样的词汇,但这次却用了“伟大的深圳” ,因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如他在歌词中所写,“一座城市的伟大,不是历史辉煌,不是地大物博,而是人心嘹亮。所有弱者都变得坚强,每个人活出自己的模样” 。唐跃生说,创作的源泉,除了生活,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79年,深圳常住人口仅有30多万。改革开放40年,深圳已成为人口超千万的国际大都市。“本来只想去流浪,却在你那里找到故乡” ,唐跃生一首《亲爱的深圳》道出了众多来深圳寻梦者的心声。开放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 ,已被写进这个城市的基因。

  深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吴金富是第一代南下深圳的曲艺人。吴金富说,深圳曲艺比不了北京、天津,深圳曲艺不能拿自己的弱项碰别人的强项,而是要以传统曲艺为基础,融入当下流行的情景剧、小品、舞台剧、话剧甚至踢踏舞、街舞等元素,形成深派曲艺独有的特点。近年来,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深圳曲艺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加蓬勃。

  2012年,宝安区实验曲艺团团长王立海创作导演的四人快板《好人的故事》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填补了深圳曲艺国家大奖的空白; 2014年,青年演员赵梓琳再次拿下大奖,对口快板《招聘》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2018年,吴金富带队参加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 3个参评节目均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奖,深圳曲艺迎来新篇章。

  2017年,宝安区实验曲艺团团长王立海意外去世,这个民营的曲艺团陷入困境。举步维艰之际,深圳拓时代文化产业集团接手曲艺团,曲艺团重获生机。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梦想继续起航。

  魔术家茹仙古丽是深圳市杂技家协会执行主席。1998年,茹仙古丽带着一个皮箱和四只鸽子从新疆来到深圳。当时深圳华侨城建设欢乐谷,需要魔术演员,而深圳魔术界当时一片空白。那时的茹仙古丽已是获得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一开始她只是借调到深圳3年,没想到却在这里一直待了下来。

  深圳欢乐谷从1998年开业,始终把魔术作为文化品牌。2005年,茹仙古丽作为联络协调人,推动亚洲魔术联盟总部落户欢乐谷,使这里成为中国魔术的南方重镇。深圳至今已举办三届全国魔术比赛、十九届深圳国际魔术节。深圳国际魔术节成为当前国际上保持时间最长的魔术节,并被纳入深圳市“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单之中。

  在深圳欢乐谷,大型主题魔术剧《梦幻深圳》每天上演,有句歌词由唐跃生创作,茹仙古丽每次听都被深深触动:“看看大海,听听春潮,就决定一生在这里落脚。 ”她说:“只要对深圳有一点感情的人,听完这个歌词你的心就会跟着颤抖。 ”

  深圳的文艺队伍来自四面八方,这其中群众基础广泛的摄影极具代表性。改革开放40年中,深圳摄影界涌现出不少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摄影家。深圳市摄影家协会轮值主席秦军校指出,来自广东本土、从东北、河南以及从湖北武汉大学毕业的四个摄影人群体构成支撑深圳摄影的中坚力量。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是深圳市文联12个艺术门类里最后成立的,但实力雄厚,因为集合了全国各地的摄影骨干。秦军校说:“我们都愿意来深圳,深圳最包容,深圳最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深圳的东西五彩缤纷。 ”

     4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2013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从2000年开始,深圳已连续19年开展读书月活动。早在2000年举办第一届“深圳读书月”时,活动主题被确定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后来这成为深圳十大观念之一。

  自特区成立以来,深圳一直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当做未来城市战略和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时至今日,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移民城市如何通过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满足市民、外来务工者的需求,成为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段钢是深圳市南山区文联主席。自2017年开始,南山区文联连续举办了两届南山戏剧节,除深圳本地戏剧团体,还邀请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以及英国、法国、韩国、乌克兰、美国等国家的团队参与。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的戏剧传统并不深厚。南山区文联为什么要坚持办戏剧节?段钢回答是,因为南山有非常好的市场基础和条件,南山市民有这样的文化需求。

  南山被称为深圳最小资的地方,南山区有148家上市公司,是深圳市招商局、腾讯、深圳大学所在地。深圳大学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戏剧专业的院校, 22年来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南山有着比较丰富的场地资源,大大小小成规模的剧场不少于20家。几十年中,南山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南山区委区政府把推动发展演出市场,特别是树立城市戏剧作为文化战略的品牌目标。此外,段钢认为,一个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文化标志是戏剧的繁荣程度。

  在深圳,由于专业文艺团体太少,很难发挥骨干作用,因此南山戏剧节以小型话剧为主,演员最多不超过8个,讲求背景简洁,内容取胜,尽可能体现当代性、先锋性。南山戏剧节还提出“人人都是戏剧+”的口号,模糊职业与非职业的界限,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可以参与戏剧活动。

  深圳没有专业的话剧团,这是深圳戏剧人心中的痛。深圳市剧协主席从容有一个梦想,当自己退休时,深圳戏剧能有自己的职业剧团,未来会产生焦菊隐、老舍这样的大师。因为从深圳当下活跃的戏剧活动,尤其是“深二代”戏剧人的崛起中,她看到了希望。从容说,深圳目前由深二代组建的剧团遍地开花,代表性剧团有荔枝剧团、甸甸巴士剧团、爪马剧团等。这些孩子自幼接受良好的中西文化教育,英语好,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他们从国内外学成归来,开始反哺深圳。作为已经融入世界的国际大都市,从容相信深圳终有一天会产生自己的专业剧团,培养自己的戏剧队伍,并从这里走出大师。 5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新的起点上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文艺迎来新的历史节点。

  2018年9月,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在深圳举行。此前一年, 2017年12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在深圳举行,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概念。一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从理论建构到文化实践两个方面得到不断发展和丰富。

  粤港澳大湾区同属岭南文化圈,都属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有着历史悠久的海上文化气质,有着天然的文化认同感和亲切感。改革开放4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上演着很多共同的故事,这些城市的发展世界瞩目。

  在今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上,深圳市作协主席李兰妮宣读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合作发展倡议书》 ,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而且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应该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的综合优势,在文学艺术领域积极开展精诚互信、富有成效的友好交流与合作,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智慧。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各类相关文化活动渐次展开: 2018年4月,为期一个半月的第二届“同心耀中华” ——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举行,深港澳三地21个青年团体近千人参与,深圳市音协副主席、深圳大剧院艺术节艺术总监徐霞说,希望用艺术搭起深港澳的情感之桥; 9月,深圳市作协同阿里文学组织开展了首届大湾区杯网络文学大赛;在刚刚过去的2018深圳读书月中,“人才·创新·青年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讨论主题……

  座谈会上,与会文艺家也谈到了深圳文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深圳市曲协副主席刘昭指出,深圳正规的曲艺场地几乎没有,很希望能有一个阵地,把传统的节目恢复起来;董小明指出,深圳这些年群众文化、社会文化发展较快,而专业艺术相对较慢。深圳文艺这片绿洲水草丰美,出现了很多生机勃勃的丛林,但文艺的苍天大树还需要继续培育。

  梁宇表示,深圳市文联的改革方案获得市里批准通过之后,深圳市文联将进行广泛深入的基层调研、摸底,了解各文艺团体、协会、机构以及文艺家创作个体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延伸工作手臂,更好地服务新文艺群体。

  李瑞琦表示,广东省委对深圳文化提出了新的定位,要求把深圳建设成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特别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深圳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在大湾区文化建设上,文学先行一步,接下来还将在文学工程、美术工程、音乐工程等方面,开拓更好的形式,整合资源,推动各个文艺门类在大湾区新一轮发展中作出文艺的贡献。

  深圳,一座不曾老过的城市。深圳文艺,将继续书写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