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国画) 陈琪 江宏 车鹏飞 汪家芳
11月6日,巨幅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 ) ,新华社在《人间正道浩荡前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纪实》报道中这样写道:“这是定格在历史中意味深长的一幕: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迎宾大厅内,习近平主席笑迎八方宾朋,背后的巨幅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十分醒目——东方风来,关山点染,满目苍翠。 ” 《春风又绿江南岸》背后有什么深意,进博会艺术家的选择有什么标准,上海市美协副主席、进博会艺术监制陈琪,进博会艺术品创陈总监童雁汝南特撰文,讲述此次进博会艺术陈设幕后的故事。
——编者
艺术陈设是会场空间的灵魂。而在首届进博会期间,在国家会展中心——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世界上最大的会展综合体里进行艺术陈设,如何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显然不是件易事。
本届进博会的艺术品布局分四个单元阐释主题,紧扣“主动开放”的关键词,所以我们在艺术家的选择上,除了近代大师外,还邀请了对艺术史产生重要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华人艺术家,各艺术流派的创始人、推动者,当代艺术的生力军和有引领性的青年艺术家,共同参与会议空间的艺术品创作,以多维立体的角度展现出华人艺术家的最高创作水平。
中国元素,江南意境
进博会会场的陈设与美术馆有着本质的差别:会场作为一个具备外交功能的展示空间,艺术品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提升作用,不能让艺术品抢占空间的视线及有碍空间的主要功能。作品既要代表中国艺术的高水平,又要考虑政治外交,因此作品的主题内容、作品尺度、画面形象、表现方式、色彩配置、装裱方式都受到一定限制;作品的选用面临着更多层筛选,既要符合会议的精神,又要有国家外交空间的礼仪仪态,能构建严肃又有活力的氛围,最重要的是作品画面在空间里要“隐”的同时,还要对主题精神有足够“显”的文化力量。
主会场开门迎客,因此设置了三幅巨制——巨幅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 、木雕屏风《锦绣中华》 、刺绣《玉兰飘香》 ,向各国宾客展现中华的锦绣山河、美好家园。迎宾厅主背景巨幅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由陈琪、江宏、车鹏飞、汪家芳四位上海画家创作完成。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青绿山水作品。作品以江南春景为主题,采用传统平远构图,以大视野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绿水青山、薄雾朝霞、桃红柳绿、水榭亭廊、渔船钓叟。这也是作者对江南文化底蕴、新时代春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盎然生机进行的诗意表达。美轮美奂的全景式山水木雕巨作屏风《锦绣中华》则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带领百人技师团队,耗时三个月完成。这是目前国内最大单幅东阳木雕屏风作品。该作品以全景式构图、多样木雕技法,表达了中国传统审美,赞美祖国、讴歌时代,展示了气壮山河的国家形象。精美绝伦的苏绣屏风作品《玉兰飘香》由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传承人姚建萍带领团队完成。500朵姿态各异、生机勃勃的玉兰花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魅力和开放胸怀。
良好的空间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外交推力,既能在文化上塑造大国形象,又能在会议期间,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感,为国家外交活动赢得公共空间。在向世界展示艺术水准的同时,也显现了文化外交的软实力。
水墨上海,书写未来
由静及动,在设计中方领导人动线时,艺术品创作和陈设思路是要体现中国的视野与格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天地观,纵通古今、横贯东西的人文发展观,全球视野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局观。赵无极的作品蕴含一种东方精神的凝聚,是对“道”的观照。“道”就是“无形”之“大象”的抽象境界,如在鸿蒙中俯视地球,是一种对宇宙的观照方式。吴为山的《孔子问道》与王中的《道法自然》 ,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古代中国两大思想流派的特征,追溯历史,考古问今。肖谷的《青山瑞华》是青山绿水的现实观照,唐云的《牡丹》是国色天香,吴昌硕的《白玉兰》是上海市花。艺术陈设从传统到创新,从抽象到具象,从天地到国家再到上海,融会贯通。
而在设计外方领导人动线时,我们倾向于艺术品语言更加国际化,艺术手法相对创新,娓娓道来中国故事,讲好上海的历史和现在,展现了创新精神,呈现在新的历史时刻中国主动开放的姿态与决心。创作元素多以水墨和书法为主,描绘上海的都市风景,集中体现了典型性的人文艺术层面的中国元素。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当代水墨是中国艺术在当代历史时期的一种反应,是中国文化融汇开放的观念在艺术中的具体体现。本区域选择与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相关的不同个人风格的作品,旨在呈现中国文化基因中开放、包容、接纳、融合的发展观。当代水墨经过几十年主动变革的发展,如今已是全球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把“民族的”转化为“世界的”成功案例。此区域内主要陈设有王秋童、董小明、俞晓夫、许江、樊枫、赵峥嵘等艺术家的作品。书法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与整个民族文化血脉相连。在全球化时刻,书法也做出了应对时代的变革。本区域内陈设的主要有徐冰、汤国、崔宪基、魏立刚、范勃、章燕紫、阳江组合等艺术家的书法作品。谷文达以书写作为基本元素进行着具有很强话题性的当代实践艺术,他为进博会创作的作品《汇流·通达》 ,取意开放的上海,各方流域汇流长江和东海,同时象征汇流世界的商业博览。
系列灰调的水墨意象的上海城市风景向外宾回顾上海外滩的历史,也展示中国今天的发展。作为现代化国际都市——上海,“背靠长江,面向太平洋,位于富饶的长江三角洲,是一个海陆文化交融的城市” ,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格局,体现了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也正是上海城市品格的写照。
山水情怀,包容开放
中外共享区域是迎宾开幕前后中外贵宾双方会见、交流的地方,重在交流对话。在这里,艺术品需体现中西合璧的理念,体现交流对话的模式。因此,该区域的艺术品陈设,力求体现海派文化开放、包容、转化的品格及能力。
“山水精神”是中国绘画的核心精神,山水已内化成文人艺术家的处世态度和精神追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仁和智,是理想人格的象征。山水共生,两者互为映照与依托,相辅相成,是合作共赢的象征。本区域主要陈设了黄宾虹、丁雄泉、刘国松、王劼音、梁绍基、仇德树、郑在东、邓国源、蓝正辉、左正尧、岳敏君、桑火尧、薛松、童雁汝南等艺术家的作品。而抽象艺术代表着外来艺术语言,一组抽象作品营造出赤橙黄绿青蓝紫阳光普照、共享时代的勃勃生机。在此区域内还陈设了朱德群、赵无极、邱世华、周长江、申凡、傅中望、蔡国强、张羽、谭平、丁乙、方力均、李磊等艺术家的作品。
平行论坛作为共商协作的重要功能区,以梅、兰、竹、菊划分为四个区域,同时作为创作元素,梅的高洁坚强,兰的淡雅脱俗,竹的正直坚韧、虚怀若谷,菊的孤标亮节,强烈的文化赋予超越了其物象本身,体现的是具有深厚历史人文的大国礼仪及外交态度。“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我国外交保持着民族气节与风骨的同时,秉承着“亲、诚、惠、容”的共处原则,以开放包容、亲仁善邻的姿态处理国际关系。本区域主要陈设了徐世扬、陈家泠、韩天衡、闵学林、潘公凯、司徒立、杨诘苍等艺术家的作品。
代表中国百年的视觉艺术成果荟萃首届进博会,充分体现了大国的文化自信。不同文化之间对话交流,最后需要归结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世界价值观,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