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八月,中国美术馆艺术教育空间里举行的自闭症儿童绘画教学活动。
“博物馆研学热” ——暑期由学校特别是校外机构带领中小学生前往美术馆、博物馆参观学习的热潮引发的讨论持续到了这个冬天,甚至持续到了近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共享·交融——2018年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上。
“我们处在一个新的美育时代,我们馆的少儿公共教育项目,报名通道一放出来基本都是‘秒杀’ ,说明公众对少儿美育的需求十分巨大。 ”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陈曾路说。而在中国教育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需求下,美术馆、博物馆要不要与学校甚至校外教育机构合作?如何合作?怎样面对校方一次带来的300个“熊孩子” ?在“馆校合作”的大趋势下,探索合作路径成为众多美术馆人心心念念的课题。
免费=公平?
在国际美术馆界,线上体验无法取代近距离欣赏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观点;在芬兰,通识教育的老师带领儿童在美术馆上课已发展了30年;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博物馆、美术馆以风、气味、动画等多种情境辅助儿童在展馆里体验本国文化;而在国内,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机构与博物馆、美术馆展开合作教育的模式也试验得如火如荼…… “在国际上,美术馆与校外教育机构同属于社会教育范畴” ,中国儿童中心师资培训部部长高云介绍。“目前国内的美术教育有学校、少年宫等公立少儿教育中心、企业性质的研学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这4个方面的机构如何联络、协作、互动,值得研究。 ”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副部长果美侠说。
在国内重要的博物馆、美术馆,经常能撞见一群群穿着私营研学机构服装的孩子们前来参观、听讲解、临摹画作或文物。对于与私营机构的合作,不少博物馆、美术馆还有些顾虑:他们的项目是否保证了教育质量?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毕竟孩子们的父母向这些机构付出的都是不菲的真金白银。北京今日美术馆副馆长王茜的顾虑特别具有代表性:一下子300个孩子来到展馆,真的“hold不住” !
对于“公私合营”的美术教育项目,上海博物馆进行了尝试:“校外艺术教育机构与我们合作的亲子课程,每年有五六百场,每个家庭每次收费300至400元,到2020年,我们计划能有上千种课程,这是我们与市场机构合作,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尝试。 ”陈曾路认为,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不能单纯以收费或免费来衡量教育的性质与效果,“如果不收费,也有可能是教育的不公平:比如我这个机构和美术馆有合作,我就能享受美术馆的公教服务,如果我这个机构和美术馆没有合作,就没有这样的教育机会了。单纯做纯免费的公教项目,也不利于博物馆、美术馆进行系统、持续性的公共教育项目规划。 ”
而果美侠更强调美术馆的公教项目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计划不同的项目,需要向一些家境普通的孩子倾斜;她表示,馆校合作中,博物馆、美术馆要提供藏品资源,负责控制质量,而校外教育机构可以负责项目的执行,双方要强调互补性才能达到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
教师是“火力集中点”
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主任钱初熹的视野中,美术馆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导览、讲座、工作坊、衍生品的开发与销售4种方式,“单向度的教育比较多。我们不能忘了在美术馆介绍作品的目的:让孩子们感知看到的,体会从中学习到的,从而培养他们的视觉素养。 ”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很多学校推出了教育展览,“比如建筑主题的展览,以12座中国建筑讲述中国人与中国人居的故事,我们把独乐寺等中国传统建筑模型剖开,让学生们直观了解建筑内部构造。这些展览有很多互动内容,学生就会比较喜欢看,因为他们看到的东西和在上海博物馆空间里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陈曾路介绍。重庆市合川区美术馆馆长夏止鸣介绍,合川区美术馆每年都会定期开展全区性儿童画辅导教师培训,邀请重庆教科院、重庆美术馆儿童画辅导专家授课,还选拔教师到优秀的教育基地学习,推进合川儿童画品牌。“教育的理念在更新,方法更多元,美术馆人也要有融汇校内外资源的教育新理念,以这样的理念来突破馆校合作中美术教育的边界。 ”高云说。
虽说馆校合作的终极目标是教育学生,但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将老师作为“火力集中点” :“馆校合作是在学校、学生、教师和博物馆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老师是一个纽带。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吕鹏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包含授课流程标准化、知识概念的传授、控堂能力——能叫出孩子的名字就是老师的控堂能力;当然还需要有个人艺术知识的储备、美术的审美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在馆校合作中,老师的作用比学校的作用更重要,因为他们记得住学生的名字,他们会给学生一些记忆的种子,这对教育而言意义太重大了。 ”陈曾路说,“所以我们会花大量时间对老师进行培训,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指定相应的工作规划,同步建立完善的考核与评量体系。 ”他建议美术馆在馆校合作上不要做学生的工作,而要重点培训老师:“比如上海博物馆系统会做老师的安全培训,因为我们可以把公安、消防、科技、自然各个博物馆的资源综合在一起。美术教育也是同样道理。 ”
馆校合作对老师来说,对艺术品、审美判断能力有非常大的提升,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在馆校合作中有很大的提升;而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需求,也能够在馆校合作中有不同的获得。重庆市合川区美术馆以区内各美术特色学校为儿童画创作基地,以学校专职美术教师和兼职儿童画辅导教师为主,在现有100名骨干辅导教师的基础上,通过招募志愿者、开设培训班等方式保证教师队伍的持续壮大。吕鹏认为,通过馆校合作搭建一个基于学校(课堂教学) 、家庭、社会(课外活动、社会美育)多元化的美育实践平台,能够把学生的实践和教师的实践、把所有课堂教学以外的美术活动、美术教学、教师研修全部纳入到平台之中。
近20年,博物馆、美术馆早已从艺术的象牙塔成为可以自由进入的美术学校,而博物馆、美术馆的教育,一如教育学家大卫·安德森所言,“应着眼于文化与更广泛意义上的价值,博物馆有义务减少不平等,为有效参与提供更多机会,对最需要的区域给予优先权。 ”而对于一些美术馆人担心的300个“熊孩子”涌入美术馆的问题,吕鹏认为,在美术馆上课与课堂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可能是混班式教学,有可能是长时间的,从时间、空间和人数上都不一样,这个过程要严格把控——似乎也可以如果美侠所建议的那样: “以大拆小——比如30人拆成3组” ,甚至还得借助老师的力量:“引导老师不要阻止孩子们接触展品,而是激发小朋友思考:为了保护展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