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嵩县田湖信用社储蓄所的铁栏杆柜台 杨立新 摄
《一个银行科技人员的40年》 《我的岗位》 《 “大眼睛”苏明娟与工行的缘分》 ……这些聚焦金融行业普通员工的照片,直观展现了金融行业真实的工作状态。那些点点滴滴中的平常,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洪流中,如水珠聚集,映照出40年来中国金融行业的变迁。
近日,中国金融摄协与《大众摄影》杂志社共同举办了“新时代·新金融——全国金融系统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平安银行杯)摄影展” 。此次展览共征集到两万余幅作品,专家评委从中甄选出80幅优秀作品参展。展览依次在北京、深圳、平遥三地进行巡展。
在展出作品中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至今银行机具的技术化更新,银行柜台从人工办理窗口到智能服务区的“跨越” ,以及地铁银行的诞生等,展现了金融环境、技术、服务等各方面的变迁。“这些作品记录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精彩瞬间,具有珍贵的影像资料价值。金融摄影理应记录时代发展,它扮演着‘纪实’的角色。 ”中国金融摄协主席徐波说。
金融与摄影擦出别样的艺术火花
何为“金融摄影家” ?徐波说:“这没有绝对的定义,我想可以理解为:一批从事金融工作的摄影爱好者们,用镜头关注着我国金融界,以摄影艺术的方式记录下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点滴现状。 ”
的确,在我国的金融行业内“潜伏”着众多优秀的摄影人才。中国金融摄协是由全国金融系统内的摄影家、摄影工作者及摄影爱好者们自发成立的人民艺术团体,同时也是中国摄协的团体会员(理事)单位。目前,协会共有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单位29家,已有会员达1100多名。“对于广大金融摄影人而言,金融是职业,摄影是爱好,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职业与爱好进行融合,便能擦出别样的艺术火花。 ”徐波说。
近年来,在全国性摄影大赛中,中国金融摄协会员表现突出——张海勇、李文波获第五届河南省摄影金像奖,和平、聂振声等4名摄影家在第二届华夏艺术节上获华夏金鸡奖,还有会员获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最高(评审委员会)大奖等。徐波也曾凭借航拍“鲲鹏极目”系列作品摘得第11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这一作品全景化地呈现了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等地似真似幻、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令观者为之陶醉。“我虽然从事金融行业,但心中的摄影热情从未减退。 ”徐波说。
“鲲鹏极目”系列作品 徐波 摄
摄影让他们以另一种形式相聚
为丰富金融系统的精神文明氛围,建设一批优秀的金融摄影人才队伍,中国金融摄协持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相关活动。除了定期组织摄影大赛、展览、讲座及采风等活动之外,还在新媒体时代的语境下充分利用“中金摄协”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推出“金融摄影人”专题图文,以促进协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
徐波介绍,“金融摄影大讲堂”是中国金融摄协的品牌活动,至今共开展了17期。该讲座定期邀请国内知名摄影家同协会成员分享摄影心得,从而提高协会成员的摄影水平。另外,中国金融摄协每年有计划地发掘、培养行业内的摄影人才,并积极向中国摄协推荐。目前,协会已有100多名会员加入了中国摄协。
在我国精准扶贫“攻坚战”中,金融系统也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近年来众多金融摄影人用手中的相机,将金融系统的扶贫历程定格下来,丰富了国家扶贫记录的影像资料。本次展览的展出作品《第一书记的扶贫路》 ,就呈现的是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的胡学君在宜昌市兴田县白竹村当书记的事迹。近日,中国金融摄协还组织相关成员赶赴四川,对工商银行的定点扶贫地区进行调研与专题拍摄。
如今,金融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千家万户百姓的日常生活。徐波说,今后中国金融摄协将为金融系统的摄影爱好者提供更多展现才华、交流提高的机会,协会要踏踏实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推动我国金融摄影的发展。他认为:“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一定非要着眼于名山大川,也要围绕身边的人和物,讲述身边的故事。作为金融摄影人,我们有责任把握住时代脉搏,通过讲述金融行业的故事,进而讲述我国时代发展的‘中国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