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河北省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艺术课堂“结业”
栏目:新农村
作者:陈彦慧  来源:中国艺术报

承德柳溪镇满族中心小学学生在操场跳起萨满腰铃舞

  日前,承德平泉市柳溪镇满族中心小学600余名学生在操场跳起了萨满腰铃舞,打起了霸王鞭,接受中国舞协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成果验收领导小组的验收。此次“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课堂”面向河北省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由中国舞协主办,河北省文联、河北省舞协联合承办,历时一年。

  河北省舞协主席兼秘书长张新茹介绍,自去年7月接到此次“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的任务后,河北省文联和河北省舞协领导把该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落实。舞蹈课堂采取自愿报名和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就近分配,确定了几位有爱心、有责任感、专业性强、有志愿服务精神的舞蹈志愿者,定期派驻到承德平泉市柳溪镇满族中心小学、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育才小学、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回族乡九门小学、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关小学四个少数民族小学教学点教授舞蹈课程,确保完成平均每周一次的授课。

  文艺志愿者于长海、于跃欢、孔颖、王伟哲谈及开展“新农村少数民族舞蹈课堂”这一年来的教学感受,感慨颇多,他们说,许多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舞蹈,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睁着迷茫的眼睛,不知道该干什么,教学几乎就是一个扫盲工程。在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解晓勇看来,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程:利用孩子们喜欢的舞蹈艺术形式,强化民族文化教育,增强了文化自信;以专业的舞蹈艺术进行教学,启迪基层孩子们的艺术理想,提升了社会的美育教育程度,“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孩子幸福了,整个家庭也就幸福了,这也就间接地提升了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志愿者倾心奉献,学校重视、配合,小朋友们快速成长,成果验收小组成员心里满满的都是感动和惊喜。 “农民种地,我们‘种’文化、‘种’希望,当我们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到农村,看到同一片蓝天下少数民族的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我们也是幸福的。 ”张新茹说。

  “音乐舞蹈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做这样的一项工程,并不是为了教会几个孩子、创作几段舞蹈、进行几场演出,而是要把即将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研究、开发利用,甚至做成可以推广到教学应用中的舞蹈教材,成为经久不衰、利国利民的一项文化工程。 ”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罗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