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里的生命之美
栏目:聚焦
作者:王森正  来源:中国艺术报

聚焦江南水乡里的生命之美

  ——记“江南的春天·纪念许十明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绘画艺术展”

太湖揽胜 许十明

  “艺术的历史并不总是璀璨和辉煌的,有时,中间也会夹杂一些空白或遗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艺术史时,不仅要关注被璀璨与辉煌烘托的大家巨作,还要擦亮双眼,透过浮沙,寻找原本应该熠熠生辉,却因种种原因被遮蔽光华的艺术宿儒和他们的遗珍。吴门画坛宿儒许十明,正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丁亚雷说。

  近日,由苏州市文联主办,苏州市美协、苏州国画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江南的春天·纪念许十明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绘画艺术展”在苏州名城美术馆举行。为探讨吴门画坛在现当代画史上的特殊贡献,发掘那些未受到举世瞩目而又有着突出成就并自成一格的画家,该展览以吴门画家许十明的生平创作为主线,在众多有情、有味、有趣、有象的作品中,诉说着一代大师笔墨氤氲下的江南故事。

  浸润于江南烟雨中的画家

  1911年,许十明出生于苏州城内胡厢使巷的一个普通人家,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幽静别致的水乡街巷景象培养了他最初的审美意识,也成为他童年时代对家乡风土记忆的本源印象,为他日后以江南水乡为题材奠定了契机。15岁起,他先后在苏州顾仲华国画学社、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中国画创作。在上海任教时,他结识了漫画家叶浅予,并对漫画产生了兴趣,这为他之后长达十年的漫画创作和中国画创作的审美追求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之际许十明26岁,他愤然辞掉了由汉奸把持的学校的聘用,失业回苏。在复杂的时代洪流面前,他虽身在家乡,却心系民族命运,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华民族抗日尽力。他一改往常创作的方向,以漫画为武器,在《上海漫画》《漫画界》 《申报》等报刊发表了几十篇抗日漫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痛击日寇的侵略恶行。

  新中国成立后,许十明则专心从事中国画的创作。他笔耕不辍,在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自成一家。“许十明身世平凡,一生居于姑苏市井,浸润于江南水乡的红尘烟火中。他扎根于厚实的人文土壤,立足于中国画笔墨语言的传统,别开生面的创造出了极具地域色彩和个人灵性的系列画作。在那朦胧的一蓑烟雨中,品味着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美好。 ”丁亚雷说。

  念念不忘的“家园情结”

  20世纪50年代,在美术家们纷纷把画笔聚焦社会主义建设等现实主义题材时,许十明的一幅画作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论争,那就是于1956年在《美术》杂志刊发的《江南的春天》 。关于中国画创作的走向问题是当时艺术家们思索的重要课题,早在1954年美术理论家王逊就发表了《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 ,而在《江南的春天》刊登后,更是将这场讨论变成了全国性的论争,美术理论家们纷纷发声,表达对于这一具有“小资情调”的画作的看法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画走向的意见。尽管《江南的春天》在当时受到一些争议,但抛开时代语境,该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都值得仔细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作品充分体现了许十明创作的重要母题:家园。

  对家园的眷恋和愁思是中国古代文人眼中永恒的主题,艺术中的家园,不仅仅是故乡的现实反映,对于彼岸世界的审美探求,亦是对“家国”理想的符号化呈现。在许十明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于江南水乡群的描绘,这一群体形象构成了他对于他心中家园的理解。《水村》 《山村杂居》 《山村》中山水之侧的村落宁静而安详,其中的良田、美池、桑竹和谐而有生机,似乎把人们带入了神秘的“桃源”之境; 《水乡早市》 《虎丘之春》 《沧江放筏》中的生活景象恬淡自然而又极具烟火气息,突显出了“人”最为快活的生存面貌;而《归帆》 《归渔》 《湖山归来》《帆影》等又以“归”为美学主题,描绘渔夫、游人归乡的场景,在一片诗情画意中,诉说出对故乡永恒的爱恋和牵挂。

  值得注意的是,许十明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苏州,但其描绘的“水乡世界”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家园的期盼。“在时代面前,许十明可以说是独行侠,他始终驻足于他的江南水乡,用传统的笔墨进行着山水画的现代化书写,用艺术表达着对平凡市民生活的歌颂和赞美。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美协副主席徐惠全表示。

水乡早市 许十明

  找寻生活情趣和生命精神

  与传统的古意盎然的中国画不同,许十明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传统水墨与现代精神的结合,不再是单纯的追求中国画的悠远意境,而是在造境中增添了一份生活情趣、泥土气息。无论是其人物、花鸟还是山水题材,他都不局限于刻画形象,而是更在意叙事情境,把江南水乡中人们的生活意味展示出来。他聚焦江南的稻田、果园、街巷、归舟、渔船、房屋、桥路,把这些符号内化为一套独特的意象系统,让作品充满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情调,而把这种生活场景放置于幽静清新的山水之中,两者相得益彰,把作者心中的家园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作品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江南人民的生活,那种田园之乐,水乡之趣,生动而活泼,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只不过是从更小的角度,更个体的叙事来切入。 ”徐惠全说。

  东晋宗炳曾在《画山水序》中云:“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他认为,古代画者创作山水画的一大动因是“畅神” ,也就是审美主体情感的充分表达和审美客体内在生命力的充分体现。许十明在表达对江南水乡的澄澈情感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该题材“神”就是在于烟气朦胧中那一个个生活场景的再现、对生命精神的挖掘。在他心中,或是自然景色的宁静,或是市井集市的热闹,或是花开鸟啼的灵动,这一幅幅画面都是他眼中江南水乡最本质的生活状态,也是他对于自我生命精神的不懈追求。

  “策划此次展览不仅是想为大家展示许十明一生中创作的经典作品,进一步梳理吴门画派历史进程中曾作出突出贡献的画家,更是想通过其营造的江南水乡世界来呈现我们对于生活之乐、生命之美的永恒追求。 ”苏州市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陈危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