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座高山
——访书法家张世俊
栏目:书者
作者:王森正  来源:中国艺术报

谒武侯祠(隶书)  张世俊

  “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书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一张特有的名片。而书法本身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一撇一捺都凝聚了中国传统审美品格和哲学思索的精华。对我来说,书法犹如一个‘万花筒’ ,镜框内的大千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北京书协艺术顾问、书法家张世俊说。作为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逾半个世纪的书法家,张世俊在临帖中与古人对话,在创作中与自我交谈,在写作古诗词中抒发情感,在书法这座传统文化的高山上不断攀登、探索着。

  自幼结缘,一往而深

  具有浓厚书法艺术氛围的家庭和街巷环境使得张世俊从小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1942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文化家庭的他受父亲和外公的影响,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岁起开始正式学习书法,最初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因为常常跑去邻居、天津楷书大家魏伯华处玩耍,他得到魏伯华的提点。同时,天津街巷古典雅致的文化气氛,特别是独特的牌匾文化让他的童年多了一份乐趣——他常常跑到有名的匾额下驻足观看,用手指在另一个手上仿照着摹写,华世奎题写的“天津劝业场”以及“正兴德”茶庄的匾额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童年时期,书法就成了令他痴迷的艺术形式。无论是高中时的悟性初显,还是从军后的系统学习;无论是当上北京市西城区政协主席、文联主席、书协主席后的主持工作,还是书法作品集的先后出版,从上世纪50年代到如今,他始终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坦诚地面对自己钟爱一生的“事业” 。

  在谈到对他而言书法最大的魅力在哪里时,他表示,一方面,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和汉字、国画、诗歌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书法中可以窥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特别是2015年其作品集《行吟落墨》的出版,更是他将所创作的古典诗词和书法融为一体的成功尝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以汉字为基础,以笔墨为载体,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在线条的飞动中可以感受到心与字遨游的自由之感,也能体会到虚实相生的审美趣味。“我们这一辈人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敬畏和热爱,尤其是我喜欢在书法和古典诗词中寻找认同感和乐趣,书法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朋友,既熟悉又充满了陌生感。 ”张世俊说。

  执笔要追求情真意切

  扬雄在《扬子法言·问神卷》曾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所谓“书为心画” ,意即书法创作本质上是作者对心中情感的表露和书写,而书法作品不仅能展现创作者真实的审美情感,也能彰显其本人的气质个性,也即“字如其人” 。古人常说“不平则鸣” ,在某种程度上书法也是一种“不平而作” ,是由于情感的触动而不得不通过书法等艺术形式来宣泄出来的表现,而有了深厚情感的作品也往往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古代先贤往往在处世上苦难繁重,有时会借由书法来表达情感和寄托。比如颜真卿的侄子在安史之乱中被杀害,在激愤之中,颜真卿写下了《祭侄文稿》 ,成为‘天下第二行书’ ,他的不平、悲哀、激愤之情在该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后世敬仰。 ”张世俊表示,书法家在创作时应注重情感的真实性,要有一种“情动于中,而行于笔”的意识,要在调动自己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去创作,这样的作品才会更有“灵气” ,也更加生动,而不是机械地书写或者仅仅追求技术的展示。

  从他个人的创作经验而言,在他的作品中,让他比较满意的都是能真实地表达创作情感的。在《南京国家公祭日有感》中,他利用碑铭的整体架构,在每个字的表达上都力求庄重静穆,下笔有力而又不拘格套,充分表达了他对于民族苦难的感怀和对过往历史的敬畏;在《悼敬爱的周总理》 《长相思——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等作品中,他借由书法来表达对伟大领袖的崇敬和缅怀,字字饱含深情;在《庐山闲赋》 《咏梅》 《投笔从戎》 《赠别》 《三峡吟》等作品中,无论是抒发对自然万物的亲近之感,还是与友人离别的万千愁绪;无论是思念亲人的温暖,还是月下独酌的冷清,他都付于一幅幅生动的作品中,借飞舞的汉字浇自己之块垒,正如他说:“古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等,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书法家在执笔时应该注重追求情真意切。 ”

  书法的传承贵在兴趣

  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成为当今时代文艺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而作为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书法,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近年的全国两会提案中,“设立传统书画终身教育机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全面开设书法课”“提高书法教育课开课率”等提案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针对该话题,张世俊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很多专家提出‘书法进课堂’ ,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一定要从年轻人抓起,甚至从娃娃抓起,要从小培养他们书写的习惯,在这一基础上再培养他们对书法的热爱。 ”

  结合自身经历,张世俊表示,兴趣仍然是书法艺术传承的重点,当年自己和书法结缘就是因为浓厚的传统文化环境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继而也就开启了自己多年的书法之路。“在‘书法进课堂’的过程中,要从人才、教材等多维的角度互相配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书法毕竟是一种艺术门类,其中的审美性和趣味性对孩子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要抓住这种兴趣点,并不断耕耘,让孩子爱上书法,让书法在年轻人中推广开来。 ”张世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