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96幅作品讲述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
栏目:聚焦
作者:金懿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晨曦——上海解放(油画) 陈宜明

天路(装置) 李乾煜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近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当下,在党的诞生地举办的这个展览是对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程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它凝聚着上海美术家的心血,激荡出时代的共鸣。

  展览分为“石库门”“窑洞门”“天安门”“复兴门”四个板块,这些“门”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缩影和象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这艘航船从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石库门起航,历经千辛万苦、激流险滩,在延安的窑洞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航行方向;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复兴之门则是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中国梦的实现。四位策展人——画家李向阳、上海美协副主席陈琪、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和美术评论家林明杰用“门”这一象征符号精挑细选了96幅作品,回顾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程并展望未来。

  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石奇人的油画作品《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上海) 》 ,画家用极为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96年前那次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会议。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城市的血脉饱含着红色基因。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文艺工作者记录时代风云,抒发满腔情感,创作了一大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文艺作品,丰富了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也为党和国家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陈宜明创作的《晨曦——上海解放》描绘了上海解放前夜,作品通过对街头场景和解放军战士在清晨酣睡的细节刻画,反映了解放军的革命纪律和人民子弟兵的本质,富有感人的抒情性,同时画面也衬托了新生上海的和谐安宁。正如《畅想浦江》和《浦东崛起》的作者、油画家邱瑞敏在谈到创作这两幅作品的灵感时说的那样, 1991年,当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第一次亲眼见到了邓小平、得知浦东改革开放的信息,这位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艺术家深受鼓舞,回国后亲眼目睹了浦东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接到创作任务时,他构思出了这幅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坐在浦江船上,身后是灯火璀璨、欣欣向荣的夜色浦江的画面。

  展览中96件作品的作者年龄差距超过百岁,既有林风眠、刘海粟、吴湖帆、陆俨少、唐云等上海著名前辈美术家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又有施大畏、邱瑞敏、韩硕等上海美术界中坚力量的精品力作,还有蔡广斌、毛冬华、徐乔健等青年美术家的优秀新作,可以说是上海美术家一次整体亮相。

  展出作品的创作年代跨度很大,既有上世纪40年代在枪林弹雨中诞生的作品,如黎鲁的《欢迎五旅南下》 ,就是艺术家本人在新四军的行军途中用枣木版刻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家都投入到创作新中国农业工业建设的题材中,有陈佩秋的《饱饱金珠胜似春》 、陆俨少的《新安江上》 、谢之光的《万吨水压机》 、吴湖帆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等表现新中国工农业建设的名作;又有艺术家因为这次展览受约创作的作品,比如《天路》 。艺术家李乾煜带领学生把街上停放着的共享单车骑到了中华艺术宫里,租赁公司发现共享单车流向一个地方,找上门来问明原因,当他们得知这是一件重要作品时,主动提出“以旧换新” ,以带给展览更好的呈现效果。96辆彩色的共享单车悬挂在展厅里,如同一道彩虹奔向未来。在展览期间,观众扫描展签上的二维码,就会有一辆共享单车转动起来。正如李乾煜说的:“我想让装置有互动性,增加趣味性, 96辆车代表中国共产党96年砥砺前行,我们要继续把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中发扬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