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农民画) 丰爱东(天津)
小雪一过,中国北方转入严冬,而在福建仍有“小雪点青稻”之说,同样的节气在不同地域展现着不一样的风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农耕,成为农民安排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这些节气谚语在农村妇孺皆知。而二十四节气对于农民画家来说又是怎样一个特殊主题?在浙江柯城举办、展期至11月30日的“二十四节气·柯城全国农民画作品展”或许可以作答。展览中农民画家用饱满的色彩、鲜明的对比,将广阔无垠的大地景象描绘而出,他们白天耕作晚上作画,那些乡间的生活与农事立刻在画纸上生动起来。
描绘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变化
一直以来中国长江以北沿海地区都有谷雨祭海的地方传统民俗,俗语讲“谷雨时节,百鱼上岸” ,这时桃花盛开,春汛水暖,渔民开始整网打鱼,人们虔诚地向海神献祭,山东的高桂桂以大红为底色的《谷雨祭海祈福》中,渔民吹号、打鼓、舞扇,盛装庆祝,欢庆之景呼之欲出,为了预祝丰收,也为祈求平安。浙江农民画家郑利民的《立春(九华立春祭) 》同样的是红色一张画,张灯结彩,画中象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灯笼,寄托了老百姓的期盼。江苏张琳的《夏至荷塘》以蓝、绿、白三色块给人一股清凉,江苏古建的黛瓦白墙,夏至荷塘的粉莲与白鹅,就在不同色块的组合之中凸显出来。 《立夏到·黄鱼掏》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霜降之后收谷忙苗家姑娘喜洋洋》 ……展中画作从江南水乡到塞北高原,从东海之滨到河西走廊,从大兴安岭到岭南苗寨,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浓淡相宜的绘画语言带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单是读这些作品名,都可以想象充满田野意趣的乡间生活。展览展出的201幅作品遴选自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1707件作品,它们扎根现实土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变化均在笔下。
红妆与硕果是最能打动人的颜色
中国农民画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普及,逐渐形成了以陕西户县、江西永丰、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为代表的创作群体, 70年代之后走向深入,画作因其浓烈的情感、夸张的描绘、鲜明的色彩广受社会关注。1983年由中国美协举办首次全国性的农民画展,将农民画创作推向高潮。从那之后中国成千上万的农民画作者在全国美术界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以其特有的智慧和热情创作出了海量的艺术作品,从事多年农民画研究的美术家池沙鸿说,这种以普通人群体创作为主、基本上在专业美术院校审美体系之外的艺术创作潮流,为中国美术带来了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艺术风采。而此次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全国农民画展可以说为农民画家找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选题,农耕与农民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对于节气风俗农事的描绘会让农民画家更用心,画作中祭祀挂灯的少年,芒种时节春耕的大哥,秋分驾驶收割机时流露欣喜之情的大爷,这些人物就是农民画家自己。对于自己的生活创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对于题材的把握也可大胆创新。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说,作品中流露出的是农民画家对新农村、新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在色彩鲜艳构图简洁的画作之下,表达的是他们对青山绿水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和谐家园的讴歌,硕果与红妆、金色的麦田与绿色的草场,都是最能打动人的颜色。为了能使这些农民画家可以在更广阔的平台发展,部分画家的参展作品将成为农民画家申请加入中国美协的条件之一。
此次展览的举办之地浙江柯城也值得一提,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为全国知名的农民画乡,在这个只有800人的小村庄,有300多名农民画家从事绘画创作,曾有200余幅作品在全国性农民绘画展中获奖。记者走访余东村看到这样的景象,小桥流水和岸上古树组成了一幅水墨,而农家房屋墙壁上色彩鲜亮的农民画则是成就了这幅水墨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