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秋裤和擀面杖》剧照
历经主创团队4年的创作,国产原创音乐剧《秋裤和擀面杖》于10月19日至22日、 10月26日至29日登陆北京天桥剧场。它有一个很不像音乐剧的剧名,但是对于这样一部以母女亲情为主线的音乐剧,提炼出秋裤和擀面杖这两个意象,又很精准。秋裤象征母亲对女儿的爱,擀面杖则象征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女主人公沐馨怀着舞蹈梦想,从小城市来到北京打拼,工作不稳定,在旅游景区做群舞演员,生活艰辛。母亲想让她回老家过安稳的生活,但她无意于此,经历了母亲进京探望、女儿被逼回家等情节,母女之间最终完成了和解,女儿拉起行李箱重新踏上回北京的路。 《秋裤和擀面杖》并不仅是讲述一个亲情故事,通过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冲突,和沐馨在北京的生活及遭遇,该剧探讨了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梦想是否应该坚持等话题,这是当下生活在一线大城市的大多数年轻人都面临的问题。通过讲述沐馨在北京的生活,剧中也塑造了海外归来的舞蹈编导、推销员、房产中介等众多生动的有喜剧色彩的人物群像。
“每个离开家乡到大城市生活的人,都曾迷茫过。 ” 《秋裤和擀面杖》的导演张文潇对记者说,该剧用“秋裤”这个意象表达人对生活的选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他曾是一名舞蹈演员,有戴着大头娃娃在台上跳舞还被要求保持笑脸的经历。因为了解这个行业,他将剧中的女主人公设定为梦想有一天跳主角的群舞演员,使观众看这个故事时,会觉得它是可信的。“但我们其实不是只讲舞蹈演员,借这个职业,我们是在讲所有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跟父母有矛盾的人的故事。 ”
《秋裤和擀面杖》的制作人薛小宁称主创团队是一群有音乐剧理想的人,她和张文潇、李猛曾在几年前合作过一部原创音乐剧《新娘快跑》 。薛小宁说:“和话剧相比,音乐剧借助音乐,在情感的表达上幅度会更大。音乐剧的音乐和流行乐有很大不同,创作的时候,有很多困难的地方。 ”整部剧共有16首歌曲,李猛是词曲创作,他介绍,在一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一共写了大概七八十首歌曲,最终留下了这16首。其中,有一首母亲在打了女儿一巴掌后唱的歌曲,他一共写了9版。
“一部音乐剧中不同的歌曲有不同功能,有的是交待事件,有的是推进故事,有的是抒情,有的是造势,所以每首歌风格肯定不一样,就必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 ”李猛对记者说,音乐剧的音乐,一定要做到是长在故事里的,剧情和音乐不能分割,两者要契合在一起。
比如, 《秋裤和擀面杖》一开场,就是母亲在唠叨女儿,等母亲唠叨完,女儿要开始唱歌了。“她第一句到底唱什么,这个特别重要,如果这个‘点’起得好,观众一下子就进入剧情了。 ”李猛写的歌词是“她想说什么就说去吧” 。他表示,“如果你听父母唠叨时,你心里想的肯定是‘你就唠叨吧’ ,这是人的正常反应,所以在剧中就可以这样写出来,跟剧情衔接上。 ”
李猛和张文潇共同参与了《秋裤和擀面杖》的编剧。创作从2013年就开始着手了,期间他们构思过其他的故事,花了很长时间写完剧本后,觉得不满意,就推倒重来,也经历过丧失信心的阶段。“音乐剧是西方的形式,但我们要讲的还是中国的故事,中国人的情感。我们走了很多弯路才明白这个道理。 ”李猛说,最初他们构思的故事很大,有关于淘金的,甚至是探讨宇宙话题的,后来才发现,讲述身边的生活,以小见大才是正确的创作方式。剧中有一场戏,是群舞演员们在路边吃烤串,李猛在这个情节处写了一首歌,他发现,这样生活化的场景,也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
《秋裤和擀面杖》在北京天桥剧场的首轮演出,一共演8场。“身边有做音乐剧的同行对我说,首轮安排这么多场次看起来有点冒险。 ”薛小宁说,她希望这部原创的音乐剧能靠口碑吸引观众,如果只演四场,没有太多时间让口碑扩散,“我们想看看用两周时间能不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