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深耕期的网剧新探索
作者:马明凯  来源:中国艺术报

网剧《河神》剧照

  基于前期的市场竞争和探索,国内网络视频发展现已进入深耕期。为了节约成本和提升平台特色,各大视频网站逐渐走出初期依靠“烧钱”增加流量的方式。现阶段,除了继续鼓励用户自制内容上传模式(UGC) ,自制也成为平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内容自制的分类而言,主要包括网络大电影、网剧和网络综艺三种。近日,爱奇艺独家上线的《河神》凭借扎实的剧本、精良的制作以及成熟的类型风格赢得观众喜爱,在评分和播放量两方面都取得良好反馈。这部剧加上之前的《灵魂摆渡》 《余罪》 《老九门》 《心理罪》等共同构成了优秀网剧的代表,并逐渐扭转了观众认知里网络作品粗糙的刻板印象。具体就《河神》而言,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制作层面的精雕细琢,同时也与网络平台的生态特征密不可分,这涉及到题材来源、内容尺度以及风格创新等多个方面。

  从剧本到台词:全方位精良制作保证作品质量

  《河神》改编自知名网络写手天下霸唱的小说《河神:鬼水怪谈》 ,其作品之前以盗墓题材著称,但这次却是围绕天津卫海河风情的志怪奇谈。单从原著的写作特征和人物架构分析,其实并不适宜改编成网剧,小说整体结构松散、故事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这对于一部24集容量的连续剧而言构成较大挑战。但网剧《河神》通过其带有全局观的剧本设定有效规避了这一问题,整体分析全片主要由以下故事构成:拜河大典老少沉尸案、薛媛媛被害案、百具浮尸案、王掌柜监狱被害案、冯二马码头遇害案、慈善医院大战活死人、黄门兄弟争斗案、监狱传经人之谜,以及最后的火油场大战魔古道。由此分析, 《河神》似乎是部以案件侦破为节点的悬疑剧,每个故事都是狄仁杰探案式的独立存在。但事实上,这九个事件之间不仅彼此相连,而且也都和最后的魔古道之谜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所以,全片呈现出独立故事集和主线递进式的综合特征,叙事主要围绕青年四人小组和魔古道的抗争展开,而观众在每集中又能享受到独立案件带来的视听刺激。这无疑是《河神》创作的最大特色,但如何处理故事独立性和全片综合性之间的关系也是难点所在,从最终效果来看,创作者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将挑战转化为自身的创作亮点。

  扎实的剧本为《河神》打下了良好创作基础,但本剧的精良之处还体现在考究的镜头运用、具有年代感的场景还原和极具特色的台词使用等方面。一般电视连续剧往往将重点放在故事讲述上,而镜头更多采用一种教科书式的常规操作,比如交代环境大全景、人物对话正反打等,应当承认这些手段已经可以满足基本叙事需求,只是在艺术性和故事提升方面有所欠缺。作为网剧, 《河神》也未完全脱离这种镜头语法,但当面对每个不同的独立故事时,其镜头运用显然更为考究。全剧的悬疑制造占据了大量篇幅,在展现这类段落时,一个突出特征便是倾斜性和中心旋转式镜头的使用,比如在展现魔古道总部和验尸房段落就有此应用,此时整个画面围绕中心点缓慢旋转,加之高频率刺耳配乐,一种危机、克制而又怪异的氛围呼之欲出。而在场景还原和台词使用上, 《河神》也体现出较为严谨的制作特色,即使与多数电视剧相比也毫不逊色。但这种严谨并非历史考古意义的严格还原,更多还结合了当下的审美潮流与观众接受习惯。比如片中男性人物大量出现的烫发和卷发设定,显然是结合了当下审美的夸张变形,这一方面符合了民国天津作为摩登都市的现代生活特征,同时也符合本剧略带诙谐的幽默风格。

  完整的故事格局和丰富的空间架构

  《河神》之所以引起关注,离不开特定的故事题材。全片开端部分就频频展示一句台词:“九河下梢天津卫,两道浮桥三道关” ,这不仅点出了整个故事的发生背景——民国天津,同时也凝练地概括出彼时天津的河网水系格局。应当说这种依托某地区的民间故事奇谈在之前的影视作品中并不常见,这种罕见性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但题材并非全部,特别是这种稍许脱离现实经验的民间传奇更是一种创作挑战,它首先要求建构一套基于现实又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完整格局,这不仅指故事讲述,同时还包括人物格局、空间格局等诸多方面。

  全片主线围绕正义力量与邪教的对抗展开,其中涉及到捞尸队为代表的半民间势力、魔古道为代表的邪教势力、漕运商会和一生门为代表的商人势力、警察局和天津市政府为代表的官方势力、黄家为代表的江湖势力等。种种势力角逐围绕一条主线进行,同时各方又都有自己的目的。从叙事分析,这种完整而又错综复杂的格局架构,很自然地保证了故事张力和矛盾的精彩程度。而与这种丰富的人物结构相搭配的,还有多样化的空间场景,比如:魔古道总部的椭圆穹顶和动物标本、龙王庙的传统建筑和巨大佛头、漕运商会的现代化建筑和精致装饰,这些场景突出了人物身份和故事氛围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视听欲望。

  片中还展现了霓虹闪烁的天津街景以及遮光蔽日的神秘鬼市等空间,这些虽然只是辅助性场景,但对于完善全片空间架构必不可少。通过这种多样而又层次分明的空间组合,一个既现代又传统、既正义又志怪的多样天津跃然荧屏。当然,这些人物和空间架构在片中并未流于单纯的空洞展示,创作者还赋予它们以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魔古道的发展需要传经人和圣童,漕运商会也存在“白蓝红银金”的牌位等级,而即使活在城市地下的鬼市交易也有自己的行规,这种话语体系建构在赋予了各类空间以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增加了全剧的吸引力。

  多变的类型风格与网剧的创新突破

  《河神》中丰富的人物建构和多样化的空间设定,一方面丰富了观赏性,同时也带来了多样化的剧集风格。从类型分析,本片整体属于悬疑推理剧,但其中又杂糅了喜剧、爱情、恐怖、推理和年代戏等多种类型,这种复合性构成了《河神》的整体类型特色。那么多种类型之间如何结合?这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赖于片中各异的人物性格和特定故事。比如小河神和丁卯是全剧的核心主角,他们一个成长于传统的师徒秩序,一个是留学德意志的洋仵作,一个依靠实践经验和敏锐观察辨别是非,一个则相信现代科学准则。当两人独立查案,面对不同人物时,风格时而严肃,时而惊险,但在他们单独对戏时,却多传达出一种彼此拆台的喜剧感。与之相对的,在连化青出场时,伴随的则是一种阴森和恐怖感。所以,差异化的人物设定是全片多样化风格的来源之一。当然,这与具体的故事讲述、台词编制等也都有密切关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河神》虽然是一部网剧,但在制作精良程度上丝毫不输传统电视剧。甚至可以说,由于特定的网络基因,它在题材选取、创作尺度、制作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突破创新。但这并非说网剧是一个毫无限制的试验田, 《河神》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将这些超自然的情节都纳入了科学的解释轨道。比如丧尸出现源于病毒和恶虫入侵,而点烟辩冤通过郭淳之口也暗示无非是一种经验总结。

  除了新鲜题材和拍摄尺度的合理拓展外, 《河神》在剧集形式上也有诸多创新。从结构来看,最突出的便是片头和片尾的独特设定,其中片头借用评书艺术凝练概括剧情,这一方面有助于保持观赏的连续性,同时评书这种传统曲艺形式和剧中的天津背景也能形成潜在呼应。而每集片尾更多选取当集正片中未出现的片段,其中既有讨论天津民间饮食文化的部分,也有对关键剧情的交代,比如点烟辩冤的内情就设定在最后一集片尾。无疑,这在丰富剧情的同时,也是对观众兴趣的启发性延续。应指出的是,这种形式创新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剧创作,因为多数美剧的开篇都会有前情提要,但《河神》的创新之处在于用评书这一传统文化样式取代了影像剪辑。考虑到本片自身民间志怪故事的特色,这一手段运用得较为恰当,不仅再次突出了剧情的中国风格,也可看做美剧经验本土化的成功尝试。当然除此之外,每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设定、考究的镜头使用以及电影化的气氛还原等方面也都能看出《河神》对于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

  综合分析, 《河神》的出现不仅源于传统内容制作层面的精雕细琢,同时也与全新时代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现状密不可分,这种作品特色、审美习惯以及背后透露的观影经验都是网络时代的伴生现象。当然,我们尚不能轻言网络会是未来全新内容形式的创新之地,但以《河神》 《鬼吹灯》系列为代表的优秀作品至少提示,应当对网络自制保持一定的耐性与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它们或许能够带来更多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