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家地?→瓜家地!
——“约定”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
栏目: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瓜家地”  张亚萌  摄

  没有灯光璀璨的舞台,没有绚丽夺目的走秀,没有晚会、没有摇滚趴的2017年毕业季,你以为中央美术学院就不搞事情了?——太天真!

  “六一”这个快乐节日一早,七八点钟,中央美院就在朋友圈刷了屏:“央美疯了吗? ” ——学校大草坪变身为西瓜地, 3000多个西瓜铺满地面,还释放干冰,营造云海效果。一些西瓜被抠出眼鼻变身南瓜,一些“吃瓜群众”表演“徒手开瓜” ;在网上,院长范迪安被PS成带着草帽的瓜农,校名也被改成“中央美农学院”“中央吃瓜学院” ;就连美院所在的花家地街道也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息:时不时有大妈经过,手里拎着小西瓜……直接让“花家地”变成“瓜家地” 。

  网上的热潮持续一整天,直到夜幕四合大家把瓜“瓜分”完毕,讨论还在继续。但在活动总策划、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看来,这个名为“美院瓜田——关于夏天的大地艺术”的活动以大地艺术的形式来营造节日的氛围,邀请师生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我们从凌晨一点开始通宵布展,之前活动为了保密,特别成立了16个工作团组。 ”宋协伟说,这3000多个瓜, 1000多个留给毕业生,其他的就分给社区的“吃瓜群众” ,大家同乐。

  吃瓜的噱头仅是2017中央美院毕业季的一个环节而已,作为中央美院重要学术品牌,研究生毕业展刚刚落下帷幕,本科毕业作品展及相关活动特别选在“六一”开幕:作为2018年中央美院百年校庆前夕的“这一季” ,此番第3年的毕业季以“约定”为主题,让全校师生与百年有个约定,与先贤有个约定,与先生有个约定,与同窗有个约定,与校友有个约定,与亲人有个约定,与未来有个约定……

  除了师生“约定”面对面活动,拉近师生距离的最赞看点就是“美院快递” ——送给全体毕业生的礼物活动——在本院、后沙峪、燕郊等多个校区,所有2017届毕业生都会在这一天接到电话:亲,有你的快递!或是美院灰色的墙砖,或是“校尉胡同5”的鲜红地址牌,或是孙景波送的速写集,苏新平送的擦笔纸,喻红送的《人类简史》 ,又或者是宋协伟送的鲍勃·迪伦的书和黑胶…… “我们的礼物都是随机快递随机送出的,可以让同学们产生很大惊喜。 ”宋协伟说。此次策划与学生生活现象和方式相关的活动,其一是送快递,其二是骑单车——晚上八点正式开始的“美院单车” ——带我们一起去看毕业展更像一个行为艺术作品:学生们骑上共享单车在校园里晃悠,车上的喇叭里大声喊着:展览开幕啦,同学们去展厅看展览啦!

  拆快递,吃西瓜,学生们还得会“练摊” :“觅集”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创意市集在学校“80米小树林”展开,学生们有卖油画版画素描画丙烯画各种画的,有卖金的银的铜的各种首饰的,有卖皮包布包纸包塑料包各种包的——接受砍价,但都是学生的心血之作——你还好意思不?最赞的是边上一个姑娘捣鼓着棉花糖机器,却不是熟练工种,问她价格,她答:“哎呀,等我整明白了你再问吧” ,最后给你一个足斤足两的“棉花糖棍” ——私以为,这也是最正的“美院范儿” 。

  毕业季当然不是只有吃瓜和购物,从学术角度观照毕业创作更是重中之重。中央美院美术馆、校史馆展厅、校园搭建展厅、 7号楼展厅的9500平方米的空间中,持续20天的2017届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囊括了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共858名本科毕业生的2000余件作品,让中央美院校园变成“大美术馆” 。展览全方位展示中央美术学院本科学生在整个学业阶

  段艺术探索过程的积累与成果,以及他们在积极态度中勇敢追求艺术梦想的突破与尝试。从展出的作品中,更能看到同学们对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冲突与对撞、融合与再造等问题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考与实践、创作与创新。

  “毕业展是学院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社会公众看到作品背后的教学支撑——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导师工作室制:学院有108个导师工作室,也就是108种艺术教育和方式方法;我们希望这些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形成不同的作品,一方面将全景式展示所有学科毕业生学习、实践的艺术、学术成果,也将向全社会展示中央美院的教学成果与教育状态,全面接受社会的检验。 ”中央美院副院长苏新平说。

  “瓜家地”边的大喇叭高唱着范晓萱的《健康歌》 ,老师和同学“约定明年身更健” ——关于瓜,我们可以想起“种瓜得瓜”“瓜熟蒂落”“顶呱呱”之类的应景词,但“约定”似乎更有“内涵” :明年中央美院将迎来建校100周年,所有的美院人将与它来一场关于艺术与学术的“约定” ——就在4月1日,真是个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