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你信不信道?
栏目:画史
作者:雍文昴  来源:中国艺术报

女史箴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之中,顾恺之可以说是一位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画者。一方面,他的绘画作品享誉古今,不仅在六朝时期即被世人所称颂,被誉为六朝三大画家之一,而且他的作品还传承有序,至今仍能在海内外的一些博物馆中一睹其画作的真迹与摹本。另一方面,他的画论著作以及在许多文献中所散见的画论观点,都触及了较深的美学思辨层面,代表六朝艺术理论高度的同时,对后世的绘画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所生活的东晋时期,儒、释、道等各家学说之间保持了一种既相互排斥反驳,又相互吸收借鉴的关系,使得这一时代的精神领域具有了一种缤纷的色彩。而处在这一时期的文人、名士,以至于书家、画家或者艺术理论家等,则没有一人以单一思想处世,儒家文人往往也谈玄论佛,佛教名僧又是玄学高士,每一个体其实都是融合了多家学说的集合体。顾恺之的思想观念也具有如上的时代特征,他对儒家与道教思想即有着不同程度的涉及。

  从儒家的角度来看,顾恺之的几幅传世画作,如《女史箴图》 《列女仁智图》等,一般即被认为是其儒家思想的展现。但在其生平结交之中,则并未见到有明确儒家学说倾向的人物。当然,如果从东晋时期儒学的现实境遇来看,在当时士大夫的精神生活当中,儒家学说的地位确实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尤其是自阮籍、嵇康等西晋玄学名士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作为他们好恶取舍的宣言之后,儒家思想其实已被置于相对弱势的位置,然而这并不是说儒家思想就此全盘退却,阮籍也好,嵇康也好,他们对礼教的破坏力可以说是在其自身当中,而他们认知学问、认知社会环境的基础,其实仍然来自儒家的经典。就如同嵇康一边倨慢桀骜地写出《与山巨源绝交书》 ,一边则又在《家诫》当中将谨慎处世的态度与周到娓娓道来。同样的,在顾恺之生活的年代,玄学清谈,六家七宗虽然在相互的解读当中不断攀升,但儒家思想却始终在士大夫的精神领域保有一席之地。因此,作为门阀士族之后的顾恺之,儒学方面的修养也同样具有相当的基础,而他偏重儒家思想倾向的绘画作品,则正是这一思想基础的体现。而且相似题材、内容的作品,在其同时代画家的画作当中,也是一个不断被重复的主题。

  从道教的角度来看,顾恺之是否具有道教信仰,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马采、温肇桐、陈传席等学者都曾判断顾恺之是天师道教徒,这些研究主要以陈寅恪的“之”为道民说以及史传中顾恺之“悦邻女”“引叶自蔽”等具有道术倾向的记载为依据。然而,从顾恺之的相关传记记载不难发现,在他生平所结交的人物中,具有明确道教信仰的其实只有羊欣、殷仲堪二人而已。

  据《宋书》记载:“ (羊欣)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 ”另据《晋书》记载:“ (殷仲堪)少奉天师道,又精心事神,不吝财贿,而怠行仁义,啬于周急,及(桓)玄来攻,犹勤请祷。然善取人情,病者自为诊脉分药。 ”可见,羊欣自身是一位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的信奉者与实践者,殷仲堪也当属一名天师道徒。

  顾恺之与羊欣曾一同讲论书画,想来对道家学说的种种思想会有所涉及,而顾恺之在殷仲堪幕府任职期间,自然也会对天师道多有听闻,但却似乎并不能由此判断顾恺之的道教信仰。据前文所引《宋书》羊欣本传中的记载,羊欣在担任楚台殿中郎之后不久,即“称病自免” ,后又“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因而,顾恺之与羊欣的往来讲论,应也只是局限在桓玄幕府当中的时日,从而顾恺之与羊欣的接触时间也就随之缩减。此外,如果假设顾恺之与殷仲堪有着共同的天师道信仰,那么在顾恺之担任殷仲堪参军期间,二人就应有更多宗教上的交流与探讨,但从现有的史籍记载来看,此种交流与探讨却并不可见。而且,当桓玄兵临城下,殷仲堪犹勤请祷,也可见信奉天师道在东晋其时并不需要避讳,所以如果顾恺之同为天师道徒,则没有理由隐去不表。

  《晋书》中曾评顾恺之云:“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可以说是对顾恺之比较中肯的评价。顾恺之信仰的所谓“道术” ,更多应属于巫俗的民间信仰范畴,虽然这些“仙方”“小术”与道教有着一定的联系,但由于没有相关的修炼以及教团组织、师承传授的明确记载,顾恺之的道教信仰还是很难确定。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师道等道教派别的传道地域、宗教仪轨与修道方法等,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此暂不宜妄言,所以仅将其可能性略论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