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戏曲传承
作者:王馗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戏曲是最能彰显民族审美风范、最能凝聚民族精神的综合表演艺术。在近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戏曲不论兴衰变化,总是积极地用高超的艺术表现贴近时代、展现生活。戏曲宗汇诗、乐、歌、舞而能传衍古今中外的艺术品格,准确印证并生动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

  毫无疑问,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戏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屡屡将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文化看作国家民族的“灵魂”所在,极大地鼓舞着中国戏曲界的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戏曲界用饱满的创作激情,推出大量优秀作品,例如在第十一届文华奖入选剧目中,京剧、昆曲与地方戏的佳作占据了将近一半,显示出旺盛的创作活力。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戏曲的全方位扶持,使中国戏曲的全部艺术品种及其艺术遗产得到全面的保护,并建立可持续创造的发展机制。从传统戏剧类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建立,到京、昆、地方戏的相续扶持;从戏曲保护工作在中国各地的政策保护,到戏曲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从“名家传戏”到中青年戏曲人才的剧目展演,从国家院团的精品创作到基层院团的戏曲展演,从剧本孵化计划到戏曲各类人才培训班的推进,从戏曲团体的创作管理到戏曲艺术教育的规划等等,均显示出国家对戏曲艺术的高度重视。

  必须看到的是,不少地区还存在着对于传统文化的诸多不自信,也还存在着对于戏曲艺术的诸多不作为,各项扶持戏曲的利好政策还不能得到全面贯彻,中国戏曲的许多剧种、剧团以及传承者们还不能尽快摆脱生存发展的困境和危机,在生存态势尚属良好的数十个剧种之外,还有大量的戏曲艺术遗产正在快速地遗失。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开幕式上对文艺界提出的第一个希望就是: “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对于戏曲界而言,这不啻为热情的鼓励加劲和深沉的方向指引。中国戏曲界及其文化主管部门需要夯实已有的传承发展成绩,需要不断地坚定职业操守和艺术理想,用文化自信让戏曲渡过生存难关,用文化自觉让艺术再创辉煌。

  事实上,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盛,中国戏曲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已经充分地用中国传统艺术讲述中国从古到今的故事语汇。例如刚刚结束的巴黎中国戏曲节,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七届,该项活动已经推动20多个戏曲剧种、近40个戏曲表演团体参加演出。特别是它的受众基本是西方观众,采用的是售票演出,演出平台是巴黎主流的艺术剧院,演出的是中国优秀的大戏剧目,演出还原了不戴麦克风的剧场效果。巴黎中国戏曲节以“中国戏曲,外国人评奖”的形式,显示着对于中国戏曲的充分尊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戏曲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可以把自身的艺术传统让全人类共享!

  作为一面镜子,异域文化的观众对于中国戏曲的欣赏和追捧,能够激励戏曲界更好地观照戏曲传统,反思戏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显然,尊重戏曲艺术规律,尊重戏曲艺术传统,尊重戏曲自身的艺术品位,尊重戏曲从古至今的创造成就,是当前戏曲界以及文化主管部门必须面对的。做好戏曲自身的艺术建设,是戏曲从传统向现代生活发展的基础。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在中国戏曲的传承发展中张扬起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中国戏曲才能够为中国人所持续创造,中国戏曲才能为人类所共享。在已有的成绩基础上,戏曲界应该进一步坚定戏曲文化的自信心,踏踏实实地将戏曲危机转化为戏曲生机,让戏曲艺术真正地融入国家文化发展的体系脉络中去!

    (王馗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