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往往仅将版画视作某种艺术或创作媒介,而忽略了版画其他方面的属性。鲁迅先生曾在上世纪30年代告诫木刻青年:“木刻是一种作某用的工具,是不错的,但万不要忘记它是艺术。 ”今天的情况则恰好相反,我们几乎全然将版画当成了艺术,却忘记了版画也是“一种作某用的工具” 。
从中外版画发展史来看,版画的存在和发展从未脱离其工具属性,即致力于在社会生活中“用”的方面。无论是作为书籍、经卷的插图,用于制作画谱、地图及作品的复制,以迄近代作为宣传工具用于墙报、插图、宣传单以及新年画的制作等,版画都显示了它之于“用”方面的显著优势,并在其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持续推进着版画艺术的发展。版画之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正是版画的生存之道,亦是其价值所在。而今,版画却日益游离于社会与大众之外,而是选择蜷缩在版画内部,躲在形式语言、观念的“象牙塔”内自娱自乐。这难道是版画正常的发展境况吗?版画当前寂寥的现状似乎已经透露了答案。
曾在中华世纪坛展出的“百年印痕——欧洲大师经典版画原作展”的《前言》中提及:“中国版画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版画界和各界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及版画教育界对社会和文化的关注与参与。 ”笔者十分赞同。强调版画对于社会的参与,应当说是当代版画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向。西方当代版画至今仍保持着“艺术家——版画工坊——发行商”的完善制作体系,这也使得版画在西方当代社会生活中仍然保持着良性发展。这应当给予中国当代版画以启示。当然,中国当代版画有其自身的特色,其发展至今天的境况有其特定的原因,简单地照搬西方版画的工坊制度和制作体系亦并非良方。中国当代版画还是应立足自身寻找出路,直面这个时代,在与社会的积极参与中探寻、建构版画的存在空间,建立中国当代版画的生存之道。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这实际上为版画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版画除了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也是“一种作某用的工具” ,即一种生产媒介、一种经济媒介。版画应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产生价值。常听一些版画家抱怨说:“现在的版画市场不好,与国画、油画不能比” 。这其实是特指版画作品的销售市场,但实际上作品销售只是版画参与社会、实现价值的一个方面。版画家不应仅去抱怨或被动地接受版画发展的现状,而是应勇于探索版画发展不同的层面,探索版画参与社会的不同方式,并从中寻求版画的价值。
当前,中国也已经有了一些类似于西方工坊的版画机构,比较成功的如深圳观澜版画原创基地,已经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仍显得孤单;市场中也生存着一些与版画相关的企业,但大都从事版画作品销售,对艺术品进行复制等,对更大层面的社会参与、推介、教育等涉足不够。这些版画参与社会经济的尝试是十分有益的,但显然仍不够深入和广泛,其影响也不够显著。我们期待着一些新的版画机构的出现,能够将版画家和市场紧紧地联系起来,能够将版画创作和版画制作融合起来,能够将版画创作、销售、研究、推介、教育结合起来,能够使版画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不同部门并产生应有的价值,能够将版画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起来,也可以借由互联网、移动平台等新媒体的力量发展版画,其最终目的是使当代版画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日益活跃起来,发挥版画应有的作用,回归版画应有的位置。而版画是否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我想,这也是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