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 大美无言
栏目:关注
作者:杜滋龄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会联合主办的“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全国巡展首站近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通过七个板块作品及文献呈现了杜滋龄先生的艺术历程以及多面探索,他用作品和文字与观众谈艺术。

——编者

一年一度又秋风  杜滋龄

  自学之途

  我的艺术之路是一条独特之路,绝大部分时间是自学,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自学之路。

  上小学时,我的三哥喜欢画画,也就萌生了我画画的兴趣。七八岁时,我用自己省下的钱购买水彩颜料和素描笔,以及哈定著《怎样画人像》 。在小学作文课《你长大做什么》作文中,我曾欣然写到:“我要当一名画家,我要画很多好看的画给人家看……”我画水墨人物是从临摹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开始的。1959年前后,我有幸在旧书摊上购得一套蒋兆和《流民图》作品集(一套二十多张十六开珂罗版黑白照片) ,如获至宝,深受其艺术的感染;在此影响下,开始用水墨的方法对真人写生,学习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今天来看, 《流民图》对我中国画的启蒙和创作影响非常大。然而,遗憾的是,这套《流民图》已经在“文革”中被损毁了。

  我早年学习水墨画,其实从未学过《芥子园画谱》 。先是受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启蒙,后看到了方增先先生的《怎么画水墨人物画》 、叶浅予先生的《怎样画速写》 。古代的,我比较喜欢任伯年等的人物画,但实际没有真正认真临摹过。那时,我看当时的一些艺术大家的作品多些,如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的水墨人物画,在当时的天津美协画室中就挂着许多当代名家的原作;同时,我经常外出写生,通过实际的体验生活、写生,不断提高我对于人物画创作的理解。

  在天津荣宝斋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期间,我曾经画过大量的连环画和文学插图,锻炼了我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和人物组合的能力。我画的连环画有《李双双》《红色宣传员》 《铁木前传》 《朝阳沟》等,插图有《蓝丁儿》 《染血的土地》等,其中有些作品还获得了国家奖和国际奖,但连环画是连环画,不能代替中国画。也正是在天津荣宝斋工作期间,并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陈林祥老师指导下,我逐渐认识了中国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后来成为我毕生努力的方向。

  数十年来,我着重研究了少数民族风情画。1963年深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陇县深入生活两个月, 1983年第一次到青海藏族聚居区深入生活。几十年来,我持续深入到藏族、蒙古族、回族、傣族、朝鲜族、苗族、布依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彝族、壮族、侗族等民族中去深入生活,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生活、表现少数民族人物风采的作品。我喜欢去民族地区、祖国西部,那里虽然生活艰苦,但人民朴实,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面对恶劣自然条件表现出来的乐观、豁达常常使我感动,并使我产生一次次创作的冲动。

  2000年初,我从南开大学系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摆脱了行政的繁琐事务和教学任务后,好似又回到了二十多岁时那么无忧无虑的状态,但我仍有想进修、深造之心。从2001年至今,我仍不停地画速写,画成速写本百余册等等。我依然觉得自己造型的研究不够,笔墨的研究不够,书法还要抓紧练习,古典文章和古诗词还要补课。总之,勤学苦练是我心中的高境界,期望能有更多时间去完成、去提高。

  创作心得

  我不喜欢在画室里苦苦地练习和想象,更不喜欢在思想认识混乱时而胡编乱造,当我迷茫时,我就走入大自然中去,深入到生活中去。

  我的画在单纯中求丰富,在深入严谨中求整体的笔墨流畅,从平淡中求微妙含蓄,在柔和中求典雅秀美。

  我在浙美读研究生期间,研究和继承了浙派人物画的特点,以点染加以线描来完成人物画的形和神的创作。毕业后,又深感如只重点染,易得轻浮、飘逸之感,从而易犯轻、散之弊病,故又研究北方推崇之积墨法,以求画面深厚、华润之感。目前,我的水墨人物画兼采南北二派之长,求得既厚重、华润又洒脱、整体的风格。在人物造型上,以形写神,在严格、概括地把握形体结构的同时,求得人物的“传神” 。

  画随代迁,技有不同,要善于把传统中国画富于生命力的东西提取出来。创作人物画,一定要把花鸟画、山水画的技法融入人物画的技法之中,才能丰富人物的笔墨技巧。西洋绘画中对人物的整体观察、立体观察等方法,都要借鉴。而色彩的表现,也可吸取西洋画法。总之,艺术的完成,要吸纳中外好的东西,不能闭关自守。

  面对人物形象时,有两种观察方法:一是整体观察,二是立体观察。如此方能准确把握住人物形象的形神关系,把握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内涵。

  人物画家处理人物形象不能“千人一面” ,要有人物的个性;而线描也不能“千物一线” ,而要注重线的表现力。骨法用笔,线描既要有力度,又要含蓄。

  人物画一定要具有以“线”去概括形象的能力,用线去造型,这是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基础,要有虚实、长短、轻重、浓淡、皴擦、渲染的笔墨运动,并辅助于线的基础造型,才能体现具体形象的内涵。

  绘画美学

  我的艺术之路正是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下简称“ 《讲话》 ” )精神的指引下一路走过来的,并确定了我一生的文艺思想和创作追求。我经过对《讲话》反复学习和创作实践,一直坚定地认为,文艺是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也是为人民大众去欣赏的。所以数十年来,我始终把握着生活和艺术实践两方面的关键课题,持续地去生活中、去人民中掘取艺术滋养、开展艺术创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画家的老师。生活中的感受越多,你的创作欲望就越强烈。这种创作的欲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生活的积累中,把情感、理解投入进去。画家创作的作品成功与否,是与画家本人的修养和对生活的认识分不开的,关键是画家能否和群众的感情发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带着热气、意境和情感的作品。

  当今,现实主义是艺术创作中存在的一种艺术审美取向,是一种艺术精神。提倡现实主义,就要从艺术创作的根本来认识,这关系到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评论,它涉及艺术领域各个方面。现实主义道路、现实主义艺术创作观念,是我们民族文艺创作的根本,是最具有群众基础,也是最能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艺术创作道路。中国画创作,要按现实主义道路走下去,只有走现实主义道路,中国画人物画才能获得发展。

  中国画的写意,是写心境,写心中的情感。

  我喜欢中国传统之水墨写意画作,尤喜以墨为主的作品。我认为,大美无言,黑白的冲击力度,在于壮美、朴实的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