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作家、文学批评家苏炜说:“读刘国玉的画作,是要‘走进去’才能读深读透的。 ”他说,“走进去”是要走进笔墨枯润肌质里去;走进笔力的隐忍触觉里去;走进挣扎拼打的大黑大白里去;走进大满大舍的章法布局后面颠连颤栗着的精神世界里去。他坦言“走进去”后,“我整个人被怔住,心底里被撞击得欲歌欲哭……”
这是何样的画作?为什么让人有如此的感受?
让苏炜“欲歌欲哭”的正是刘国玉的焦墨画作。刘国玉,名璧,字国玉,号“井蛙”“翁山山民” , 1942年生,广东翁源县人。1959年考入广州美院附中,在大饥荒的年头,因饿得慌多吃了食堂师傅给的一些锅巴被开除出校,遣返农村劳动17年。拨乱反正后,任职县文化馆。坎坷的经历没有消磨他的志向,在山野田间他以锄头当笔,以山川作纸,展开了他的书画人生。早期作品《竹乡之春》 《秋山》 《照江丹叶一林霜》 《山林秋雨》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万里江山万里铁》等先后入选全国、广东省及各主题艺术展。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专注于焦墨山水画创作。2002年自称“翁山山民”的刘国玉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文人情怀创立了翁山诗书画院,组织乡贤学子学文化、学书画,开展文艺创作,书画翁山炒热了家乡的山山水水。煮过的灵魂和煎过的河山成就了他的辉煌,他的焦墨作品日趋雄健。期间,他在广州、珠海、香港等地举办了个人焦墨作品展,而且获得广泛好评,焦墨山水画名家张仃观其作品后题词:“气象浑穆,魄力雄强” 。目前他已出版了《井观居诗稿》 《焦墨风骨》 《刘国玉诗书画集》等。他被上海交大海派文化研究所等多个单位聘为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
翁山诗书画院位于粤北翁源县城的一座7层楼宇内、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在这里,有刘国玉创作的许多焦墨山水作品,主要如: 《春山》 《山居》 《雾韵图》 《奏鸣图》 《劲松图》 《白云深处》 《苍山之魂》 《山之脊梁》 《岭南秋气图》 《山村夕照图》 《丹霞风骨图》 《未成曲调先有情》《南国雨林系列》等。驻足这些作品前,观众的确有震撼之感。焦墨山水,典型的特点就是大黑与大白,用只有两色的秃笔绘出万千气象,没有独到的匠心是做不到的。令人敬佩的是,刘国玉做到了。在《苍山之魂》前,笔者试着像苏炜一样“走进去” ,果然让人“欲歌欲哭” :画作展现的是一段山峦的局部,高高的由黑色层叠构成的山脊,横亘眼前,那苍穹、那气势、那蕴含的力量,几乎令人窒息;而由白色构成的萦绕在山脊和苍松之间的云雾,更衬托出墨之浓、山之重。在这由大黑与大白构成的茫茫苍山之中,人是何其渺小。刘国玉生长的地方属岭南山脉,他依偎大山,敬畏大山,是这铁一样的翁山孕育了他倔强的性格。所以,在他人生遭受挫折的时候,他能以山的勇气笑对坎坷。在这幅画作里,他用满腔的热情,以浓浓的黑表现了山的脊梁和山的担当,又以轻轻的白表露了他对山的敬重和依恋,读后真是让人百感交集。而在《山居》里,刘国玉的黑与白却把人引进了一个轻松而愉悦的家园:画作展现的是,在大山环抱下,在葱翠的竹林间,山居人家安居乐业的情景。在这幅画作里,以淡墨绘成的竹林成为主基调,而由黑色构成的山与山居人家的屋瓦相互呼应,衬托出大自然与人和谐而居的主题。刘国玉热爱自己的家乡,蓝天、白云、大山、翠竹是他对家乡的理解,他希望他的家乡观念能永远留在现实中。然而,走进这画的山居中,人们在欣喜之余突然又与作者一样隐隐生出了忧虑的情绪……还有其他的作品,只要“走进去” ,这种“欲歌欲哭”的感受真是始终伴随着你,叫人欲罢不能。
刘国玉是成功的,他用焦墨的本色美、质朴美,不加粉墨地描绘出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感的图画。他说:“我的艺术语言是大自然教给我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大自然造化之美是无穷无尽的,任何因袭而来的薄技在大自然面前也只能是黔驴技穷。 ”他尊崇自然,但也追求个性。他说,前人站在一座高峰上向你招手,无非叫你踏着他的脚印尾随而去,此时你应该朝着另一座高峰奋然攀登,努力到达顶峰,即使未能到达顶峰,倒在半山腰上,仍不失其豪壮之气,总比你跟着别人的脚印在山下转悠,最终消失在群峰的阴影里强千百倍。这或许就是他选择焦墨的心迹。庄子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刘国玉用大自然教给他的朴素语言,诠释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艺术的追求。
苍山之魂 刘国玉
山居 刘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