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盛世般的电影市场里,我们是否还需要现实主义?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如今的中国观众对电影创作的想象力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这种需求的终极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力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压抑与困惑。所以真正成功的商业电影,都是在用一种富于想象力的非现实叙事,来满足人们内心深处普遍存在的某种情感期待或欲望。这一点在美国电影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好莱坞商业片很少完全抛弃想象力直接记录现实,但大都针对观众的现实情感需求进行想象力包装,从而形成一部部看似天马行空,实际颇具人文关怀的商业电影。
纵观中国电影史,现实主义题材毫无疑问一直占据着创作主流。但与此同时,一个几乎为中国所独有的非现实电影类型——武侠片,却像一条涓涓支流,征服了海内外观众的心。中国武侠片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除了精彩的功夫奇观外,还因为它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皇权是社会权威的核心,但在绝大多数武侠片里,谁跟官家有关系,谁基本上就是反面人物。武侠片里的生存法则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功能力至上。武功从何而来?往往来自于机缘式的师承关系。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段誉、 《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他们获得超级神功的机缘并不源于其社会地位或个人资产,而是因为在忘我而执著地追求着什么。这种机缘看似“天上掉馅饼” ,其实却传递着“在利益和正义面前,要选择正义”的行为准则——正义可能无法给你带来眼前利益,却会为你提供人生升华的机缘。正因如此,在武侠片这种非现实的电影类型中,我们同样能够寻觅到包括社会规则、等级观念、性别意识等在内的一系列现实元素。
1924年,张石川和徐琥曾执导过一部改编自知名言情小说的电影《玉梨魂》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何梦霞教导鹏郎读书,与其寡母梨娘相爱。梦霞求婚,梨娘以自己身为未亡人而拒绝,梦霞决心终身不娶。梨娘愧于耽误梦霞,欲半夜投江,被鹏郎发觉。后梨娘致柬梦霞,请他移情小姑筠倩。梦霞恐其再度轻生,答应下来。筠倩本无意于梦霞,苦于老父寡嫂之命勉强成婚。婚后,梦霞投笔从戎。梨娘觉察后更觉负罪,竟一病不起,临终,留下两封遗书致梦霞及筠倩。筠倩知其中委曲,从此尽心抚养鹏郎,并带梨娘遗书到战地探望梦霞。二人见面后,逐渐由敬生爱,成为恩爱夫妻。
这部电影上映时,曾引起过极大争议,很多人批判梨娘不敢冲破旧制度的藩篱,没有勇气与梦霞结婚。在中国传统故事里,一段爱情如果不最终指向婚姻,它就是没有价值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因为男人不想娶她,而两人的爱情如果没有婚姻的保障就是没有前途的。不管崔莺莺和张生,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一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至少要做到“生不能同眠,死也要同穴” 。在上世纪20年代,像《玉梨魂》这样一部讲述既没有婚姻关系又没有性关系的精神之爱的电影,注定是超越普通大众认知的。这部电影更加强调人自身的情感需求,并未将情感、性、婚姻与家庭画上完全的等号,不啻为一部先锋之作。在今天看来, 《玉梨魂》中的人物更像是21世纪的公民。就这个角度而言,这部在当年以想象手法编织的非现实作品,反倒成为了当下的现实。所以说,商业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真正的价值其实并不在于它直接表达了什么,而在于它所传递的思想是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
(钟大丰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