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教学,副业搞创作的文金扬
栏目:艺术眼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乞丐  文金扬

  绘画作品、人体骨架、发黄的书稿,这些很难在一个展览中同时出现,却在9月9日至10月1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艺理弘通——纪念文金扬先生诞辰100周年”中一一看到。值中央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家文金扬100周年诞辰之际,为纪念这位为中国美术教育做出重要贡献的“老教书匠” ,作为“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工程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展览全面梳理和回顾了文金扬的教学研究与艺术成就。展览分为生平、技法、绘画三部分,涵盖了原中央美院教授、美术技法理论家、油画家文金扬的教学手稿与教具实物,以及中国画、油画、素描、版画作品近百件。

  走进展厅,目光所及人体骨骼、人体肌肉,还有一副人体骨架,看过文字说明才知道这些是文金扬当年亲自置办和留学日本的美院老师从日本带回的解剖教具,而那一副人体骨架则是文金扬从北京协和医院购买并用于教学的人体骨架之一。展柜中,由文金扬的亲属捐赠给中央美院的一摞摞泛黄的书稿,记录了那一代人为奠定美术技法理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与付出的劳苦心血。

  文金扬专注于美术技法理论教学,倾尽毕生精力,正如此次展览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说:“20世纪的中国美术是在引进艺术西学、中西文化交汇融合的条件下展开的,艺术西学不仅包括在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上的西方传统与经验,也包括了作为造型基础的技法理论,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是一种默默无闻但却是为美术人才的培养夯实功底的事业。从20世纪早期开始,许多中国美术家在从事创作实践的同时,也注重研究技法理论,著书立说,讲学授业,使得美术技法理论成为一种学术新知。在这个领域集平生之力锲而不舍,在解剖、透视和色彩三个领域同时用力的学者,推属文金扬。 ”

  文金扬从年轻时代开始即追随徐悲鸿和吴作人学习艺术,不仅研习绘画,也将精力投注到绘画技法理论的研究上,早年就撰著了《中学美术教材及教学法》 ,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后,文金扬应院长徐悲鸿之邀,来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长期主持技法理论教研室。他遵循徐悲鸿倡导的“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的精神”的教诲,孜孜以求,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将美院的技法教学从薄弱状态发展为正规状态,建立起教学的规范,配置起设备和教具,他讲授的课程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成为上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美术教育“走向正规化”在基础教学上的体现。他呕心沥血撰著的《艺用人体解剖学》 《绘画应用透视学》和《绘画色彩学》这“绘画三书” ,成为绘画技法理论的扛鼎之作,传布广泛,影响深远。在美术技法理论教学中,文金扬始终坚持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反对简单的口诀化教学。在创建中央美院技法理论体系教学中,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认真研习西方美术技法理论,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美术技法理论,为中央美院的技法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看过了这些人体骨架和泛黄的书稿,转去一旁静谧的展厅,文金扬的油画、中国画、素描、版画作品映入眼帘。文金扬的一生虽没有间断过美术创作,但和教学比起来,创作似乎只是个副业,就像中央美院教授孙景波所言:“文先生没有把自己这方面看得很重。 ”然而,他“雪藏” 《乞丐》 《鸽子》 《鲑鱼、菜蔬》 《打青稞》等作品却让众人惊讶,“这些作品几乎都没有见过,真没想到他画得这么好,色彩用得这么浑厚。 ”

  文金扬的画作鲜为人知,但他有优秀的艺术禀赋。从他的素描、速写、水彩和油画多种作品中,可见他严谨的造型和丰富的学养,抒发出健劲的笔意与创新的意识。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于新的时代生活,满腔热忱地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以丰沛的热情描绘火热的劳动生活。在他的大批速写中,可以看到他到工厂、码头和水库工地的足迹,这些速写取景宏阔,画下了气氛热烈的劳动景象。以《十三陵水库》为代表的油画,更见他造型的功力,尺幅虽小,但视野之宽阔、场面之热烈、感情之充沛,都具备大型创作的特征和感觉,具有落落大方又深涵修养的品质。这些作品既见证了一种时代的生活,也凝聚了文金扬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