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钟表文化之源”展览在京开幕——
精致技艺诠释“时光之芯”
栏目:关注
作者:本报记者 邵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复制尼古拉·普桑画作《阿尔卡迪的牧人》的黄金怀表

1923年  江诗丹顿藏

  以尼古拉·普桑的画作《阿尔卡迪的牧人》为蓝本绘制的微型珐琅彩绘底盖,暗示着时间的重要性,雕刻内盖描绘“收割者来到蓬蒂内沼泽”画作中的田园风光,机芯雕饰了一对天使——这是一件1923年的18 K黄金怀表,被列为经典之作,其所代表的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代表的是日内瓦所独有的技艺。表盘上的珐琅工艺、雕花表壳、装饰绘画、机芯和其它部分的精雕,在小小方寸之上,表现出最杰出的制表工艺,也由此证明日内瓦的制表工艺是一种艺术。

  这一精彩的“时间艺术品”展示于由首都博物馆和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主办,瑞士钟表品牌江诗丹顿协办的“日内瓦:时光之芯——瑞士钟表文化之源”展览上。本次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值此中瑞建交65周年之际,本次展览以约350件精美展品,涵盖古董钟表、怀表、腕表及钟表制作工具和设备,鲜活展现了瑞士钟表历史上的杰出之作,以日内瓦的高级制表技术成就和卓越工艺为核心,展览不仅以独特视角立体化展现了日内瓦3个多世纪以来高级制表业的发展历程,更以此为基础再现了人类测量时间的历史,借由精湛技艺诠释恒久律动的“时光之芯” 。

 

笼式小鸟报时表

1814年前后  日内瓦历史与艺术博物馆藏

  钟表是“时光”的主题

  具有历史意义的17世纪古老怀表,还只有单一指针,随着制表业的发展到17世纪才逐渐出现表盘上的分针;女性肖像浮雕工艺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一种典型表达方式; 1929年,日内瓦制表业已极负盛名,皇室成员开始将其列为收藏,超高的复杂工艺展现在赠与埃及国王弗阿德一世的怀表上;用中文汉字显示时间是日内瓦钟表匠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所制作;日内瓦的珐琅风景画代表了一代制表工艺;小鸟报时的机械工艺,宝石镶嵌、珐琅、绘画,内填式、镂空式雕刻工艺……展厅现场,独特的灯光,将各色钟表照耀得璀璨夺目,从欧洲经典到东方韵味的设计,从最简单的单针表到最复杂的功能腕表制作工艺,让大家清楚看到日内瓦钟表历史发展的脉络。这些精美绝伦、丰富多样的藏品反映了16世纪到20世纪欧洲制表业不断发展的技艺之美。

  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以其钟表珐琅藏品闻名于世,此次展览中的200余件精美绝伦的展品便是来源于其馆藏代表作,其中尤以瑞士日内瓦珐琅工艺大师于奥兄弟和英国伦敦制表师弗罗芒蒂于1680年前后制作的铜镀金珐琅微绘怀表以及罗沙兄弟于1814年前后制作的笼式小鸟报时表引人注目。对于本次展览的筹备和实施情况,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长让·易福思·马林说:“当我们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展这项工作,就提出了绘画、考古、乐器、钟表等几个主题,但面对当时大家提出的许多问题,如日内瓦钟表制造的历史有多久?现在还有保留传统手工艺的一些重要工厂吗?我们马上就了解到钟表肯定是大家选定的主题。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想象如何举办这次展览,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的钟表藏品是非常著名的,其代表了近4个世纪以来日内瓦的钟表发展历史。通过此展,我们要在了解其他国家制造工艺的同时,让我们的文化价值得到传递,而且还要在博物馆中传递有关和平的价值。因为博物馆的目标就是保护我们的遗产,而我们的遗产只能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生存,由此我觉得以‘时光’这样一个主题来诠释是非常合适的。 ”

  这是首都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与瑞士的博物馆之间的首次实质性合作,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表示:“今年是中瑞建交65周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瑞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中瑞之间具有传统友好关系。在国民印象当中,瑞士作为一个钟表之国闻名遐迩,日内瓦作为瑞士的钟表之都,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希望借这个如同钟表一样精致而美好的展览,通过钟表这个窗口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瑞士的机会。 ”

 

珐琅微绘狩猎图的附链饰怀表

1745年前后  日内瓦历史与艺术博物馆藏

  品质是精髓,以精益求精去传承

  观众漫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会是一个大型表盘的投影,在昏暗的背景色调映衬下,色彩瑰丽的表盘不停转动,配合着背景“咔、咔、咔”的走表声,让观者瞬间进入其所营造出的时光流转印象。步入其间,一个个钟表或安放于墙上,或放置在地上,或陈列于橱窗,一件件细细端详,丝毫不会让人有千篇一律的重复感,因为每一个都是不同的、每一个都有着自身突出的个性化构造。

  “展示这些关于时间计量的作品,需要先认识一幅画作。 ”本次展览的总策划、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首席策展人艾斯尔·法莱说。本次展览中展出了100多年前的一幅画——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由克里斯托夫·弗朗索瓦·冯·齐格勒绘制的油画,用来记载自己工坊当中各个工匠是如何进行工作的。经由画布上的图像也让人们了解到18世纪的日内瓦阁楼工匠是怎样工作的。而正是据此,本次展览使用3 D形式再现了这个工坊阁楼工匠们的工作情景,其中还放置了自动机器人来进行动态演示,使博物馆中的制表工坊不再需要人们凭空想象,真实再现了当年制表师们的工作场面。

  为了充分展现日内瓦钟表历史的完整概况,本次展览还特别邀请了著名钟表制造商江诗丹顿协办,由此也铸就了展览的另一亮点——来自日内瓦的制表大师、雕刻大师、机刻雕花大师、珠宝镶嵌大师及珐琅大师从日内瓦亲临首都博物馆,于4月23日至5月3日、 5月28日至6月3日及7月9日至7月15日在展厅特设区域内现场演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制表工艺,让大家共同欣赏他们的专业手工技艺,并且分享他们对于这个职业的热忱。现场演示活动令观众仿佛与制表大师们展开了直面的对话,徜徉于其所谱写的日内瓦制表业的集体记忆之中。同时,一些专业技艺和制表工具,以及制表的机械原理展示,也使大家看到了其巧夺天工背后的精湛技术与制造科学,这无疑使观众对于钟表制造业的工艺水平和追求品质的不懈努力产生了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银质“汉字”怀表

1860年前后  日内瓦历史与艺术博物馆藏

  “日内瓦:时光之芯——瑞士钟表文化之源”展览设定为三部分,以回顾制表业的发展、工艺大师的技艺展示、展现日内瓦专门的制表技艺是由多个工匠共同合作完成的结晶等方面,展现人类计量时间的历史。但钟表本身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计量工具,它同时也是一款装饰品、一件珠宝,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钟表也变得愈加珍贵。艾斯尔·法莱说:“瑞士钟表文化有5个世纪的历史,概括其精髓,首先应该是品质,有一种品质是保持不变的意念。另一方面,我们的理念也在不断演变,越来越准时、精确、精准,对细节的关注,创造性、创意性、创新性让我们做得越来越好。而精益求精的概念,不管是在技艺传承、材质分析、技术更新、延续传统等方面都是一以贯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