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豪杰:向原著的灵魂文学性靠拢
栏目:编剧对谈
作者:本报记者 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改编经典确实是需要勇气的,在你获得多少赞许的同时就要做好接受同样程度责难的准备。是什么促使您想要把《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搬上荧屏?

  温豪杰:我是被原著平实的力量所打动,被人物的真善美打动,一直以来电视剧太多的斗和仇、狗血,时代早就需要美好、平凡世界的回归。任何时代、任何困境中,任何人都有坚持自己真善美原则、改变自己不满的命运、争取自己尊严的力量,这些力量将会让自己平凡的生活看起来并不平凡,或是超越自己的平凡。这也是这部剧的主题。

  如果我们拍了一部戏,是否会给自己的父母、老师、领导、长辈们说,我刚拍了一部戏,您看看,一定是您想看的;是否会打电话给自己的同学、朋友和同辈说,我刚拍了一部戏,值得一看,是个作品;是否会在自己儿女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说,我拍过一个戏,也许对你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会有帮助。至少我想, 《平凡的世界》是这样一部剧。

  记者:您也改编了不少其他类型的经典,比如《水浒传》 《逆水寒》 ,反响都挺好。

  温豪杰:我是出了名的胆子大,改编《水浒传》除了武松打虎外其他都重新编写, 70 %的情节和语言在原著中找不到。改编名著,原则上要对原著怀有敬畏,忠实于它的灵魂。无论改动的比例有多少,事件和人物,灵魂和文学性都必须是原著的,原著是母体,改编要做的就是让作品和今天时代接轨,增加戏剧性、放大原著的感情和人物,符合戏剧规律,要强调人物的目的和愿望。

  剧中有三个主人公三条故事线,代表农民的少安、代表学生和知识思想追求者的少平、代表干部的田福军,他们的故事都可归结为两个字:改变。我正因为坚持自己的内心想去改编故事,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观众和自我的要求。今天农民们已经开始不满足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地为生了,他们像少安一样,在土地给予的其他资源上开发更为丰富的生产力。他们的后代也像少平一样,只想离开自己生长的那片土地到城市闯荡。可没有人告诉他们做这些的时候,内心支撑的思想和人生观信念是什么。这也是我想表达的。

  表面上看剧中少安、少平、田福军等命运的改变,是源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实际上正是他们的要求改变了国家,这要求,就是所谓的历史潮流,任何人无法阻挡,这也是这部剧隐含和积蓄的最大的戏剧力量。

  基于原著,我还做了很多其他改动,比如少安去山西相亲,结识秀莲的过程,原著忽略,就干脆编写了这个近两集的过程。比如少平和晓霞的爱情过程,原著也忽略,重新写。比如田福军的改革和改变,原著很少,现在变成第三条主线。和少安、少平代表的两条线一起形成了平凡的世界。比如整体结构上,原著这三组人物间极少关联,现在剧作上互相推动互相关联。原著侧重农村,现在三组人物各自带动农村、县乡、省市。原著特别淡化情节和语言特点,根据戏剧要求,反而要重新强化、张扬。比如原著沉厚的磅礴风格,不屑于喜剧性,而我们需要喜剧部分,专门在一些人物上挖掘了喜剧成分。为了让所有故事和人物走向都归结到原著的灵魂主题,故事做了改动,为了保持原著的文学性,也采取了一些技巧。我真的不敢偷懒。这些改变是路遥先生冥冥之中交给我们的责任,是对他的尊重。

  记者:剧中涉及到大量农村土地改革问题,在呈现这部分历史时,如果能有自己的经历作为支撑,表达起来可能会更加自如。

  温豪杰:我少年时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黄河流域农村,寄养在生产队,每天都看着农民们出工下地记工分,可穷得吃穿不起,每每见面招呼,问候的不是“吃了吗” ,是“喝了吗” 。当然不是喝酒,是一日三餐都是一大铁锅清水只撒一小把玉米面煮出来的稀汤。也耳闻目睹过公社干部、支书、会计、队长和社员的关系和境遇不同。剧中人的困苦和挣扎,在人穷时是应该志短,还是要强地改变现状?是认命,还是拼命?都感同身受。

  我试图真诚地进入到原著小说营造的世界里,走进每个人物内心。

  我也在创作前专门去陕北采风,去路遥先生生前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试图了解他的创作初衷和愿望。还专门研究当地语言、音乐、风物。其实这部剧的创作困难不是有无生活,是如何既尊重原著,又要在命运、追求和爱情故事上不得不区别于原著。

  记者:您认为剧中所表现的婚姻观,跟当今人们的婚姻观有什么不同?

  温豪杰:时代不同。今天是物质追求的时代,那时是温饱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婚姻是呼吸与共。路遥先生在原著中说:精神的东西只能被精神的东西所摧毁,贫穷什么的摧毁不了真正的爱情。那时,忠贞。今天,自我。

  记者:听说结尾部分的写作特别纠结?最后改成了一个比较温情的结局?尤其是贺秀莲最后苏醒的设定,是为了给观众留个念想的吗?

  温豪杰:是的,在剧本创作到近尾声的时候还没想好结尾,记得那时导演毛卫宁和制作人李娜问结尾是什么?我竟然回答,不知道。毛卫宁导演反而对李娜讲,那他放心了,他懂。感谢他们的信任。终于有一天情之所至,水到渠成,有了现在的结尾。

  路遥先生用一条命换来了这部作品,创作结尾时并不知道今天社会变革的结果,剧中人物的中国梦想今天已经开始实现,那时,他已经是心力交瘁,心血几尽。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没有结尾的结尾。

  我们今天需要的是希望,梦想实现的热泪,美好的回归,于是有了现在的结尾,作为编剧是含泪写完的,一气呵成。苦难过去了,可又那样让人不舍,因为苦难中的情感和奋斗、挣扎是那样的珍贵和真挚,而美好的化身秀莲却在好日子来的时候要走了……

  她醒了,因为全剧最后田福军看到群众终于吐出心声:这块黄土地,醒了。这个国家也醒了。

  秀莲醒过来,她睁开了眼睛,对她心爱的丈夫说出结婚时曾经说过的话:你笑,我陪你笑;你掉眼泪,我给你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