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凛凛 笔阵堂堂
栏目:书者
作者:梁培先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四十二章经句(章草)    刘元堂

  和元堂兄相识已经有10年了,虽然他在城西、我住城东,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但每次相处交谈,都是非常投契。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我的老家胶东过去属于齐国,你们赣榆也是齐国的。 ”我这才想起老家有个叫“齐拱”的村庄,确实如此。三国时期的曹丕曾言,建安七子之一的齐国人徐幹诗文有齐气。初唐李善认为“齐气”是指齐俗文体舒缓,这似乎只说对了其中的一个部分,齐人骨鲠、自负、明快,崇尚理性的神秘,如《郑文公碑》一般的厚实而丰饶、渊雅而古媚,这些更应是“齐气”的重要内涵。

  刘元堂的书法最早为书坛所知的是他的小字行草书,风流蕴藉、洒落不群,确为当代小行草一路的翘楚。但我更偏爱他的大字章草和接近魏碑、呈块面状的特大字作品。我认为,这两者似乎更能体现他的个人艺术抱负和性格中某种来自齐人的禀赋。具体地说,在小行草书已经泛滥成灾的当代,多少存在着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困惑,与其与他人争高低,不如忠实于自我的本性,走出一个自己的大造化。此外,就章草、魏碑来说,陆维钊、沙孟海、王遽常之后,已为当下之冷门。冷门之冷是因为这些都是非俗类可以攀仰的、极有难度的书体,且非今日之所谓视觉技巧、形式分析等等所能措手者,故冷门实则是高门,需要真正的智者和勇者才有资格一展身手。

  就目前所见刘元堂的此两类作品来看,在他身上似乎具有一种自然的契合感,那种章草的挥洒与老辣,魏碑体的点线结构层面神明灵异的连接,使人再见如《郑文公碑》一般的徐缓、骀荡、高远,内在行气规则之与金文、甲骨的神理相合,以及元气充沛、阵势堂正的大雅神圣。这是元堂兄在小行草之外对于书法之技巧图形追寻的一种必然进路,即中国书法必须追溯到这个本源,去寻找其图形结撰的早期结构法理,才能在当下视觉轰炸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出路。

  凛凛之士,必然有奇纵之情,与生俱来的齐人风范,或许是元堂兄挥之不去的人生底色。对这一底色的忠实不仅是一种乡土意义上的人格固守,更在于它与历史文脉的贯通,对应着中国艺术不可须臾偏离的根本原则:艺术的高低不在于技巧、视觉效果是否合古,关键是这种古的累积以及本源意义上的接气,能接上那口高古之气,则大道流行、纵横开阖,无往而不可。否则,如王国维所说的“借来的古雅” ,沾沾自喜于一二技巧、情境的清雅、无火气等等,皆为小家子气的卖弄,风斯在下矣。

  元堂兄有古齐人之气骨、风范,这是一笔别人无法效仿的资源,假之以时日,神而明之、守而行之,必将重写《郑文公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