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宝节上的人们(水彩·粉画) 许海刚
水,是有生命的,宋代画家郭熙曾在《林泉高致》中写到:“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水彩,因其本体语言的特殊性——“水”的参与,便具有水色氤氲、润泽空灵的画面特征。而“水”作为水彩、粉画的重要媒介,又与中国的水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水与色的交融、形与意的契合、西方写实技法与东方“气韵生动”意境的互补之下,不失其诗意,又添了更多想象的可能。
9月27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文联、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协办,湖北省美协、武汉美术馆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作品展亮相武汉美术馆。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九省通衢之地的武汉不仅有两江交汇,亦是“百湖之市” ,这座以水滋养的城市与水彩有些怎样的不解渊源?展览上即可一见分晓。
“水彩、粉画在近现代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时代背景下被引进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在明暗层次、光影表现、虚实关系、通透与厚重中所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几代美术家执著于此,他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胸襟,不断探索、辛勤耕耘,不仅使水彩、粉画在中国移植生根,由习作小品逐渐发展成独立画种,而且将中国的文化语境和时代诉求、中国元素与精神特质与水彩、粉画进行艺术融合,彰显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说:“本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区的参评作品,充分展现了我国当下美术创作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貌。8月时,评审委员齐聚武汉,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理念,坚持‘时代性、学术性、多样性、创新性’的原则,从800余件参评作品中,共评出入选作品319件、进京作品41件。这些作品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水彩、粉画的表现力,既富有生活气息,又饱含民族情怀。美术家们挖掘新题材、探索新技法、融合多种形式,在表达角度和语言风格上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的创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情景、景物的直观描绘,而是更多地参与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时代的讴歌以及对心灵的探寻上,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及典型人物都有着精彩的表达,将水彩、粉画推向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涌现出众多内容深刻、表现充分,恰当利用现代艺术语言,真正发挥了水彩、粉画特点的作品。 ”
放下艺术家的“架子”
在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主任刘寿祥看来,水彩、粉画的表现力非常强,这一届的作品更强调创作内容的深刻与表现形式的探索,给人以新鲜的观赏体验。“以前艺术家更关心自己专业的创作,而这5年来我们看到有很多的艺术家放下了‘架子’ ,去关心人文、民生的命题,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水彩、粉画本身的题材是有所限制的,人们以前常常说它是一种小资意味很浓的、自己在家里玩赏的艺术。其实,现在更需要画家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且以自己的创作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刘寿祥告诉记者。
山东画家赵旸的作品《父亲·母亲》 ,把在小吃摊上忙碌的老爹老妈那欢快的神情收入画中,令观众很容易被他们所感染;一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来自广东画家苏军权,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跃然纸上,亲切而不显杂乱;艺术家苏雅拉其其格来自内蒙古,其作《冬归》中对牧民辛勤劳作的描绘格外生动,也令人难忘。对此,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吴长江坦言:“作为评委,我比较看重描写普通人生活和情感的一些作品。因为这其中有很大的难度,艺术的呈现是将本体语言和技法藏在画者的表达里面的。古今中外都没有例外,最感人的作品都是描绘自己的亲人或者普通劳动者,并且饱含深情的,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技术再好也是空泛的。我们生活在国家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美术家要好好研究怎么用画笔呈现所思所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比什么都重要。全国美展这个平台可以激发更多的美术家积累、磨炼自己,从而认真、真诚地对待艺术创作。 ”
视觉冲击力和大尺幅不是一回事
展览现场,提名金奖的写实水彩作品《亮宝节上的人们》吸引了大家关注的目光,画面中身穿藏族传统服饰的人们眺望着远方,神情好奇又带着喜悦。作者许海刚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从事水彩画教学与创作已近30年,他说:“这幅画表现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亮宝节上的场景,每年农历正月十四的亮宝节,是藏族聚居区人民的一个重要节日。为了让画面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连续3年在春节期间奔赴甘南,进行采风。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也曾经参考照片,但这并不是从摄影到绘画的简单转化,而是将十多张照片中的不同人物进行提炼与重新组合,并设置光影、色调,再融入个人情感,照片只起到辅助记录的作用。 ”
“ 《亮宝节上的人们》需要刻画几十个不同的人物,其创作难度可想而知。更为难得的是,画家并未采用可以修改的白粉来创作,也就是说,他的每一笔下去,如果有一点点差错,整个作品就废了。 ”在刘寿祥看来,无法修改,是水彩、粉画创作的难点,也正是其可贵之处。
“水彩、粉画作品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一言而蔽之就是——星星多、月亮少,缺少让人突然眼前一亮的作品。 ”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军同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如果绘画作品的表达没有达到他们欣赏的高度,那是不会有人买账的;其次,在现今的全媒体时代,每天的展览有那么多,大家通过互联网又能随时看到世界级大师的作品,可以进行横向的比较,如果艺术家没有静下心来,将技法与艺术的融合体现到自己的作品中,很难打动观众。 ”另外,杜军还认为,水彩、粉画在西方多是小尺幅之作,而近几年在我国,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尺幅作品,这是一种创作上的误区。“例如我们看李可染先生的画作,多是四尺三裁的小尺幅,但那山水却已然有千里之外的震撼。可见视觉冲击力和大尺幅并不是一个概念,特别是对于水彩、粉画而言,盲目画大画,技术层面却驾驭不了的话,反而显得画面空空荡荡,沦为平庸之作。 ”
另外,据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介绍,为配合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作品展,武汉美术馆倾力打造了“这一季,来武汉看水彩”系列活动。不仅在展览开幕式当天举办艺术沙龙,邀请杜军与刘寿祥现场分享他们对当下水彩、粉画创作现状的观察,还联合多家武汉本地的画廊、艺术机构共同举办外围水彩系列展览等配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