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闺蜜 赵娜
线条是画家创作的语言,支撑着整个画面。从古至今,中国画中的线条不断发展,艺术家们不仅通过线条的浓淡、干湿、刚直、曲美、浑圆、急缓变化来描述不同物象的特征,而且通过变化多端的线条表现自己的情趣。
我起先画画以古人为师,学习传统,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临出古人的笔墨情韵,再以造物为师,最后才是以心为师。我认为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与哲学思想是统一的,都讲究求同存异。在中国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和谐统一又不缺乏细节的多变性。比如用笔,讲究逆锋起笔和回锋收笔,同时笔力有轻重之别。画面布局方面,“计白当黑”使画面更通气灵透。在用墨上讲究干湿结合,浓淡相宜。用线,反对一成不变,而是主张动停结合、行留结合。不同的线条在画面上展现出不同的形态:粗细的结合、虚实的变化、疏密的表现以及曲直的变化等,这些元素通过线条的变化统一表现在画面当中,使得整个画面更丰富深刻。
其次,中国画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要讲究感情,中国画中的线条不仅能够描绘物象的基本结构与轮廓,更能够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来表现物象的意境以及画家的情感。所以说线条在中国画中,不仅是作为绘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画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皴、点、染等笔墨形式来表现黑白灰、干湿、浓淡、疏密、聚散等形式因素。无论是抽象物象还是具体物象,都能够通过线表现出来,同时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丰富的表现力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如徐渭内心情感矛盾,他的线条大刀阔斧;性格高傲冷漠的朱耷,线条用笔则绵里藏针。每个时代的线条也是发展变化的,呈现出不同的美,如秦汉时期线条的简单朴拙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圆润匀细流畅美、隋唐时期的细致精微美等等,画家们加入个人情感意念,使得画面呈现出不同意象和形态,从而使人们在欣赏画面时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感受。
我在刚开始学习水墨人物时,总是把握不住笔与墨的力度,画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别是在脸部五官的处理上,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逐渐地领会到了墨色浓淡干湿变化的把握。同时我认为绘画线条要有笔法,要有书写性,要讲究线的质量、墨的质量。在画《我的闺蜜》的时候,我注意到衣服质地比较软,而且宽松肥大,模特坐在那里,衣纹给我的视觉冲击力最强,我在作品中除了用线条表现轮廓以外,还用一些墨色色块稍加上色,我觉得墨色更能烘托出人物精神,使画面主体突出,二是能够使画面的节奏感更强。
从古至今中国人物画中的线条灵活多变,在保持人物画线条丰富性的同时,追求画面效果创新,是我在进行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