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玛丽莲·梦露是性感尤物,在其电影《七年之痒》中春光乍泄的镜头更可谓经典。然而电影背后的她,多次向公众表示对文学作品的浓烈兴趣,不甘于只当“花瓶演员” 。5月22日至24日,波兰华沙话剧院带来的话剧《假面·玛丽莲》中的梦露,则是以幻想演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格露莘卡一角出发,透过自我封锁、隔离、梦境和对话,展现出如镜像一般的梦露化身——一个充满他者想象的人物,充满符号却又拥有常人七情六欲的躯体。在梦露的身后,导演克里斯提安·陆帕本质是聚焦于心理学上的探索,窥探角色背后的迷失不安以及对他者想象的心理影响。
《假面·玛丽莲》以梦露的某些事实为起点,然后再加工。故事描述了她被送进一个类似精神病院的房间独处,她经常喃喃自语,幻想着成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的女主角格露莘卡,但终不能如愿。其间有几个人物到访:她的戏剧导师葆拉、摄影师安德鲁、精神科医生格林逊以及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弗朗西斯科。最后是一群摄制团队涌进来,与此同时,剧中饰演梦露的女演员的录像出现,诉说着扮演这角色的苦况,最后的录像是梦露被火烧掉。整个演出以独白及双人戏为主,以呈现复杂的心理状态为核心,包括大量的想象、回忆及梦境描述,惊恐之余又有些超现实。
已经70岁的陆帕,是当今戏剧界极为出色的导演之一, 《纽约时报》称他为“欧洲剧场巨人、波兰剧场的教宗” 。2009年,陆帕获得了第13届欧洲剧场奖,将他推到戏剧艺术剧场导演巅峰的地位,这也使得他与哈罗德·平特、海涅·穆勒、彼得·布鲁克及皮娜·鲍什等人一样,对世界艺坛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陆帕的剧场美学,除深受前辈导演塔德兹·康托的影响外,也因他曾进行过电影训练。陆帕的导演方式多是运用全景布局,让戏剧焦点因为层出的细节而变多。同时,剧中的人际关系在细腻阐释间被重新定义,而角色则栩栩如生地展现开来。这种高度精准的心理分析,来自陆帕对精神分析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思想的实践,陆帕将哲学与剧场混融,让剧场艺术更崇高无瑕。陆帕曾说:“如果我有精神导师,那一定是荣格。 ”“假面”一词最早由荣格提出,界定人在其“社会角色”上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作为社会一分子,荣格假定每人都需要一层假面人格,然而它并非一个真正和完整的人格。每个假面背后都有“暗影” ,属于意识自我的潜意识投射,部分属于个人,部分属于集体潜意识。陆帕对梦露的精神分析正是建基于荣格的假面暗影理论中。
著名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曾认为,陆帕与欧洲知识分子及小说传统的密切关系,让他欣然承受欧洲小说独特文体的洗练,进而将剧场也带进小说世界,对人生进行无尽的探索。
陆帕的美学精致细腻,在布景的设计上与剖析梦露的心理细节上丝丝入扣,连简单到楼梯和进出口的门也经过精心设计。 《假面·玛丽莲》整场只于一个场景演出,透过进进出出的人物带动角色的独白,实时对比着剧本内的时空变化,在虚实之间流露出角色的内心落差。除此以外,更实验着有关电影与剧场的紧密关系,依靠摄影棚的空间转换为梦露的假面和暗影的关系升华。有关梦露的传说很多,有人质疑她银幕下比电影上更懂得演戏,这些有关梦露历史的真伪已经毫不重要了,因为陆帕已经建造了属于他和演员间的梦露,一个在假面和暗影间不得自处的人物。
话剧《假面·玛丽莲》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