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寇流兰》演出结束后BBCC记
《大将军寇流兰》在爱丁堡演出结束后谢幕
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期间各剧场人头涌动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监乔纳森与林兆华导演
爱丁堡距离北京的空间距离并不远,时差7小时,直飞也就11个多小时,但前往这个每年8月人山人海、遍地是戏的艺术中心,对小型艺术团体而言却并不容易。爱丁堡边缘艺术节
(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节,每年的参演剧目都达两三千个,演出场次5万多场,售票量达130万张左右。在这样的汪洋大海里,无论你多么努力、演出多么优秀,要被所有的人注意到,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对于初次到达、于西方世界相对陌生的外国团体就更困难了。
今年巴西的塞那戏剧节携4部来自巴西的优秀剧目在爱丁堡举办了一个展演,《喀布尔安魂曲》 (Kabul) 、 《织女》 (The Weaver)、 《雷欧南斯与蕾娜》 (Leonce and Lena) 、 《水渍》 (Water Stain)这些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戏剧作品颇为令人惊艳。即使跻身于3000多部戏同时上演的爱丁堡,也毫不逊色。其中,尤其是《喀布尔安魂曲》 ,这个由巴西剧团演绎的阿富汗故事,讲述了长期战乱中的4个人物,两条故事线令他们的命运最终被交织在一起。极简的舞台、灵活的换场、现场精致丰富的民族乐器伴奏,加上4位演员极具力量感的表演,将故事中的痛苦渗透到每一寸肌肤和心的褶皱里。但就是这样几部精彩的演出,现场却观众寥寥。笔者第一次去看《水渍》一剧时,偌大的场地里只有我们3个中国人和另一个西方观众,实在令人惋惜。戏好,却没有被观众认知,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第一次在爱丁堡办展演,选择的是一个相对较偏僻的新场地,所以知道这里的观众不多;而且宣传的渠道也比较有限,所以直到后期才在当地的一些报纸和杂志上看到关于这几部戏的好评,但这时已经进入戏剧节的尾声,观众虽然比之前有所增加,但也有限。
有相似经历的国际演出团体不在少数。今年同样以民间身份赴爱丁堡演出的中国三拓旗剧团带着《署雷公》奔赴这个城市,窄小的场地令演员们有点难以施展。所幸得益于几位长期在英国的华人戏剧工作者帮助,这部戏还是获得了不少观众和评论,并令其之后在伦敦的演出更受关注。
事实上,对于许多国际演出团体特别是中小型的新兴剧团而言, 8月间的爱丁堡,就是一个价格昂贵但也机会多多的展示平台。由于高昂的住宿、剧场租金和人工成本,加上普遍5至15镑的低廉票价,大部分剧团都很难通过票房收回其在戏剧节期间的演出成本,所以往往都是“赔本赚吆喝” 。但只要戏好,并得以在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受到关注,就很可能为后1至2年的海外巡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爱丁堡8月的街头,除了普通观众和戏剧爱好者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专业的国际买家和剧评人,他们的选择和好评,对于剧团未来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文化协会伦敦办公室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卡洛·麦克菲登介绍说,在由英国文化协会举办的两年一次“爱丁堡戏剧精选单元”中,通常都会有25至30个不同的英国剧团的剧目参演。这些剧团并不是英国最优秀的团体,因为最优秀的团体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国际关注度,他们不再需要这样的平台来展示自己。所以在精选单元中,其更多地会选择一些新兴的中小艺术团体,这些团体是最近几年中在创意领域有所突破的团体,选择他们来进行支持,是希望看到未来几年这些团体能够成长为英国最优秀的剧团。而事实上,每一届“精选单元”中的参演剧目,几乎最终都会得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巡演邀请,虽然这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审美偏好和选择原因,但爱丁堡绝对是这些中小型剧团起步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正因如此,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也成为一些拥有众多代理项目的国际演出公司的激烈角逐之地。不少演出公司会尽量在此期间将一些受欢迎的节目带来此地进行演出,同时也会推出一些新的剧目,广邀长期客户和其他国际买家前来观剧。例如,代理国际知名作品《飞天利奥》 ( Leo )一剧的德国公司,就同时有大约5个作品在爱丁堡演出。这些节目会同时出现在一本节目册上,看了某剧之后非常喜欢的观众,往往就会跑去再买另外一部戏的票。而对其中一剧有兴趣的国际买家,也会被演出商邀请去看其他几部戏,这种营销模式之下的成交率,往往非常之高。
当然,除了在市场上拼杀之外,爱丁堡也有另一个平台——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这个创立于1947年的官方艺术节,一直以经典作品的邀请演出为主,也被形容为具有“主流白人观众品位”的艺术节。虽然每年艺术节的剧目都会得到参差迥异的各方评价,但几乎全世界的表演艺术团体都会以受到该艺术节的邀请为荣。今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由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大将军寇流兰》受邀参加该戏剧节,就引起了中英两国戏剧界的不小震动。这不仅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受邀的话剧作品,也是一部由重金属乐队全程穿插现场表演的颠覆性作品,即使是对以各种方式重排莎士比亚戏剧已经见怪不怪的英国观众而言,这部作品也足以令他们眼前一亮,并对印象中似乎非常传统、僵化的中国戏剧刮目相看。
英国《金融时报》给了《大将军寇流兰》 4颗星的高度评价。对于一直以来由西方面孔占据了垄断地位的爱丁堡而言,这部来自中国的莎士比亚舞台作品,宣告了中国当代戏剧的实力与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