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作品被译为英文版亮相伦敦书展 应妮 摄
在刚刚闭幕的2012伦敦书展上,不是功夫、中药、烹饪等中国传统文化唱独角戏,而是一批反映当代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为代表的“红色”书籍首次集中亮相,体现了世界希望了解当代中国的渴望。
伦敦国际书展(London BookFair) ,由英国工业与贸易博览会创办于1971年, 1985年由励德展览公司承办,该书展为版权贸易型书展,每年4月在伦敦西区Earls Court展馆举行,历时3天。作为全球书业最重要的春季盛会,伦敦书展在时间上与秋季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遥相呼应,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拥有40多个国家、 1400多个参展商的国际大型书展。
本届伦敦书展,中国以“市场焦点”主宾国身份参展,做了一次中国与世界的对话。
目光聚焦当代中国
在以往的国际大型书展上,走出去受关注和唱主角的往往是传统文化题材类的出版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迈进和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特别是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时代精神风貌和未来趋势题材的出版物越来越成为包括学者、媒体、出版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些都促成了本届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期间,相关主题读物的国际出版与合作的热潮。
由红旗出版社推出的《关注中国——41位驻华官员谈中国共产党》呈现了41位国际组织驻华官员与外国驻华使节眼中的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他们以其新鲜而独特的视角,广泛的话题和客观的观点回答了本书的核心问题——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的90年历程,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执政方略。
该书英文版战略合作伙伴英国新经典出版公司的负责人有个有趣的中文名“昆仑” 。昆仑说,中国共产党在西方世界中仍然充满神秘感,而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就必然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这就是公司买下这本书的版权的最大原因;他同时也十分看好该书的市场价值。
与《关注中国》一同来到英国的还有《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的多语种版本。该书主编、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同来自英国的嘉宾交流,并诚恳解答了他们的问题。他坦言,“中国共产党确实面临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挑战,尤其是个别官员的腐败,因而更要进行改革。尽管某些人尤其是外国人对中国改革前景担忧,但是我很有信心,而中共领导人更清楚这一点:只有改革才能解决问题。 ”
作为重量级作者,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亲赴伦敦书展,推介自己的《跨国对话:公共外交的智慧》和《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英文版,他说“中国需要公共外交,以此来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无论优缺点” ,当今世界既有了解当代中国的渴望,中国也有向世界说明的渴望,这二者自然促成了相关主题的书籍在伦敦书展受到关注。在他看来,“用故事讲思想” 、“让别人来评价”的说明方式是一种进步,以艺术的、文化的方式讲述,才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英国的孔子学院学生在伦敦书展上朗诵 应妮 摄
书展上受到关注的还有四川人民出版社向麦格希教育出版集团输出版权的《汶川大地震》和《美好新家园》画册,展现了中国各界自强奋斗的精神和成果;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让外国朋友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普通百姓实际生活,了解当代中国人精神风貌的《中国好人》 ;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联合出版的钱学森早期学术论文集《钱学森文集(1938 ~ 1956) 》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角度透视中国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中国道路——中国经济学家的思考和探索》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深入介绍中国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中国城记系列”等。
这些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目光聚焦在当代中国,关注当下中国的变化。
中国老中青作家集体亮相
在对话题目和作家组合方面,体现了主办方和主宾国的心思。除了主持人都是西方作家同行,对话者也尽量中英搭配,年龄阅历相当。中国作家团在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带领下,上至年近八旬的王蒙,下至“80后”的张悦然,可谓老中青三代集体亮相,充分显示了当代中国作家的形象和个性。
王蒙和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多年的老朋友,双方都读过对方的书——二人关于“出版与文化”的对谈,为伦敦书展中英文化名人11场“高端对话”拉开帷幕。当被问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王蒙坦言,自己销量过5万的书,都有盗版。尽管“几乎所有作品都能在网上查到,合法使用占不了20 %” ,但王蒙坚信,“政府是下了决心要解决这些问题的。 ”
铁凝、毕飞宇和英国作家瑞克尔·霍玛斯对谈“女性视角” 。作为中国最受关注的女作家之一,铁凝称,作家没必要讳言自己的写作野心,她自己就非常关注中国巨变之中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 “譬如我很感兴趣的一个题材,是进城务工女性的家庭非正常状态。 ”但她同时表示,“如何在内心孕育这些题材,对我是巨大的挑战。 ”在创作观上,她非常赞同巴尔加斯·略萨的话,“作家应该知道大街上发生了什么” 。
而张悦然和江南的亮相则为中国青年作家代言。“70后”作家江南是学化学出身,在美国留学期间开始写作。“当时我晚上做实验,白天写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他回忆。“80后”作家张悦然曾经在新加坡读计算机专业,“当时我一边编写程序,一边编写故事。 ”
谈到新生代作家与老一代作家的区别,张悦然认为,“上一代作家倾向于宏大的叙事、完整的背景、慢摇式写作手法;而我们这一代则更喜欢特写,固执地盯着某个人或某个角落。 ”她把这种差别归结为成长背景的不同。“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心里‘我’这个概念是很强大的。 ”她说,“对‘我’的剖析、审视与对抗是新生代作家写作的魅力。 ”
同在这个展场,著名作家莫言则点评“80后”作家还没显示出大家写作风范,建议他们应该扩大生活面,由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把作品上升到新高度。“我读‘80后’的作品,觉得该痛苦的地方不痛苦,不该痛苦的地方他们哭天抢地。也许这也影响了对作品真正艺术价值的客观评价。 ”
“中国为交流合作而来”
谈及本届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亮点时,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概括了以下主要特点:首先是活动数量多,有300多场;二是参展规模大,有181家出版单位和其他众多文化单位的近1000名出版精英和版权经理人参展;三是活动内容广,涉及高端对话、投资论坛、出版专业论坛、图书版权推广、作家学者交流、文化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四是名家学者多,出版界、文化界、艺术界、经济界的众多精英出席丰富多彩的主宾国活动。
在借鉴吸收以往主宾国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这次中国主宾国活动还有很多“首次”的创新,如设置了涉及出版与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建筑、音乐、电影、数字化、版权保护等领域的10场高端对话。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坦言,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国际书展这个平台,让世界各国的出版商购买我们的版权,使中国的图书能够深入各个国家。在他看来,一种文化要想在世界上有影响,一要优秀,二要有用。在世界文化交流过程中,只有对方准备花钱买了,这种文化才会在对方国家和地区有持久的影响。目前和世界出版强国相比,中国出版物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还远远不够。他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文化产品会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获得相应的地位,中国出版业会逐步走到世界出版业的前列。
邬书林表示,我们一方面要介绍中国,把中国的文化通过书展介绍到世界,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使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的和平发展得到世界的更多认同;另一方面,要了解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各国用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经验,把他们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技著作以及各种各样的思想成果、管理经验介绍到中国来,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来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
“中国以主宾国身份参加伦敦书展,是为交流而来、为合作而来。 ”柳斌杰如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