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钢:让世界看到开放的中国
作者:陶淘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继钢近照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副总导演、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执行总导演,张继钢给全世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在几年前,张继钢就以舞蹈作品《千手观音》的演艺神话让大江南北记住了这个被海内外众多学者称为“舞界奇才”的名字。

  张继钢12岁开始学习舞蹈,17岁便开始从事舞蹈创作。上世纪80年代初,张继钢在山西省歌舞剧院工作,那时他在山西舞蹈界已小有名气。1986年,张继钢的舞蹈作品《母与子》获全国舞蹈比赛三等奖,那是山西在全国性舞蹈大赛上获得第一块奖牌。同年,他的《元宵夜》获全国首届民间舞蹈比赛大奖,这部舞剧的灵感来自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名句,舞蹈配乐则取自山西小调。这部舞剧令他一夜成名。第二年,他与别人合作的大型歌舞《黄河儿女情》在北京首演引起轰动,在这创作中,他把传统的皮影戏移植到舞蹈中。几十年来张继钢在舞蹈事业上勤奋探索,不断创新,相继创作了舞剧《野斑马》、《一把酸枣》、舞蹈诗《西出阳关》、残疾人晚会《我的梦》、音乐剧《白莲》、歌剧《黄河人》、大型音乐舞蹈《一个士兵的日记》、民族音画《八桂大歌》等许多获得国际、国内、军内最高奖的优秀作品。同时,他还创作杂技作品《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女儿红——女子大跳板》、《扇骨——顶碗》、《翔——软钢丝》等30多部。在中国仅有的几尊国际“金小丑”奖中,就有他的三尊,为我国的杂技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张继钢创作的作品并不是最多的,但到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依然在舞台上演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谈到这些成就,张继钢说首先得感谢改革开放打开了人们的创作思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不会用那种崭新的理念看待民族文化和传统。是改革开放打开了我们的创作思路,中国人的眼界逐渐扩大,才有了精神与思维的解放。”

  2005年春节晚会,让舞蹈《千手观音》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5分54秒,诞生一个舞蹈神话。这样的结局,完全在张继钢的意料之中。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排练厅里,他曾反复地向演员们灌输着“每分每秒都要精彩”的原则。表现舞蹈主题的“千手”,从排练最初一直到进场之前,张继钢都极为严格地在要求手的动作,不能出错。5分54秒中,手及手臂一直处于变动状态。21个人身体紧贴,手与手之间距离还不到1寸,但他们要在1个节拍,相当于1秒钟内完成每个动作,同时还要保证整齐、统一、漂亮地出手。张继钢不止一次地告诉大家,春节晚会可以留下一首歌,一个小品,这次注定要留下一支舞蹈。演出后的轰动印证了他的判断。张继钢带着《千手观音》团队到美国演出时,得到的评价是“世界一流的舞蹈团队”。当时,张继钢用不熟练的手语把这句话翻译给邰丽华等人时,大家都哭了,这是第一次,残疾人舞者赢得了世界的认可,而且舞者前面没有加“残疾人”三个字。

  能在舞蹈上取得这么大的艺术成就,这除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张继钢在艺术上的追求无法分开。他说:“我从事了30多年的艺术创作,在艺术风格的创造上,我坚持三个信念:一是永远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做到在情理之中,但一定要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二是手段要丰富,境界要单纯;三是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把演员逼到一个狭窄的空间,在极小的范围内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改革开放30年来,无论是在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方面,还是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中国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国际上不了解中国甚至误解中国的情况仍然存在。“以前去南美访问,比如墨西哥、巴西,我在好几个五星级饭店的大堂能够看到印度的绘画、日本的文字,却看不到关于中国的只言片语。对遥远的东方亚洲,他们通过文化知道了印度、日本,却不知道中国。我们在世界上可以看到在中国制造的玩具、鞋、帽子、电视机,但中国的文化呢?”张继钢说,他到国外访问时,甚至有一些西方人谈起中国时,竟然还以为中国的男人梳着辫子。“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但这是事实。安东尼奥尼有一部电影《中国》,展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跟我年龄差不多的人都经历过那个时期。那时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的大街上,人们看到一个外国人,会像盯着一个怪物、一个木桩那样看,而且目光是那么木讷。城市里到处是穿着黑色、灰色衣服的人,他们的身上落满灰尘。那个时候人们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是拿掸子打身上的灰尘。不少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就停留在那个时代。”或许正是这些外国人对中国的错误印象,让张继钢更加珍惜奥运会给中国的这难得的41天的发言权,如何利用好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张继钢深感责任重大。

  虽然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艺术家们在体育场内制造的“爱琴海”那种高水平的构思让张继钢和他的同事们感觉不太容易超越,但在2008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文艺表演上,无数的亮点也给世界带来了震撼: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的倒计时方式、焰火“大脚印”、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上万名运动员们共同完成的色彩斑斓的画卷、闭幕式上的“记忆之树”,残奥会开幕式“白玉盘”主舞台上翻动的“四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聋人手语舞蹈《星星你好》、残奥会闭幕式上的“草坪”和“红叶”等,让全体中国人,包括全世界的华人感到自豪与骄傲,也让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和谐。

  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行,不仅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创造的视觉奇观,更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光辉。残奥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共有400多名残疾人文艺工作者参与演出。盲人钢琴家金元辉在开幕式文艺表演中的《四季》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盲人歌唱家杨海涛演唱的《天域》也十分感人。很多人都还记得,残奥会的开幕上有个节目叫《永不停跳的舞步》,这个构思最后选择了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学芭蕾舞的11岁女孩李月担任主角,还专门邀请了我国的“芭蕾王子”吕萌,以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100多名演员和她一起表演。对于这个节目,张继钢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他说:“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我们团队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媒体了解到李月的故事,正好与我们原来的一个节目的创意十分吻合,因此我们对节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专门邀请李月来参加。这个角色由李月来担任最合适。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更使得李月通过残奥会开幕式演出圆了她的芭蕾梦。聋人、肢残人、健全人共同完成的这个节目,表达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坚强理念,以及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作为残奥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我感觉这台节目要尽可能感人肺腑,尽可能浪漫、阳光灿烂。解读生命总有梦想,一切生命都有价值,自强不息这样的理念,要用快乐的方式来表达。这些就是中华民族整体精神的亮相。”

  奥运会后,全球的华人都感到扬眉吐气,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对中国人微笑了。张继钢讲过这么一件事情,奥运会后外交部一位副部长曾对他说:“你们是中国的功臣,这四个仪式起到了外交战线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面对这些赞誉,张继钢说,他从来没有认为这些变化是他们几个导演实现的。他说:“我们的才华远远无法回报生养我们的祖国。只是因为祖国对我们信任,让我们担当起这个责任。100多年前,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1908年,有人发出了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参加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在奥运会上获奖、什么时候中国能举办一届奥运会这样的疑问。100年以后的中华儿女回答了这一历史问题。从地理位置上说,中国处于东亚;但从文化上来说,中国文化应该传播到全世界,在全球的各个角落都应该能听到中国的音乐,看到中国的舞蹈,享受中国的艺术,通过中国的文化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喜欢中国、热爱中国、向往中国,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当这一天到来时,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文化上的体现。”

舞蹈《士兵与枪》剧照

舞剧《一把酸枣》剧照

舞蹈《千手观音》剧照 康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