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美术的时代交响
作者:许向群  来源:中国艺术报

军事美术的时代交响

——建国以来的军事美术创作概述

  7月31日至8月8日,由国家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次美展共收到作品7000余件,是历年来收件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次全军美展。评委会由全国知名艺术家、美术评论家组成,经过专家权威、公平、认真的评选,有1000多件作品入围,其中有600余件作品入选展出,70余件作品分获金、银、铜奖,60余件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展览囊括了国、油、版、雕、连环画、宣传画等美术种类,风格和样式多样并存,真实、集中地反映了当代军事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和突出成就。“全军美展”从1957年的第一届算起,50年来,共举办了11届。可以说:它从军事美术创作的角度,见证了新中国美术成长、调整、变革、发展的整个历程。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作为一种特定的类型与样式,在题材界定、创作理念、技巧方法等方面也相应具有自身的特点。它通常以军事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直面战争、训练以及在此环境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其题材的背景和外延又与政治风云、社会现实、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军事美术产生了大批影响深远的革命历史画和感情质朴的现实军旅佳作,涌现了许多令人景仰的军旅美术名家。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热度和它为时代所特定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带有超出艺术本体范畴的倾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历经调整、转型之后,已逐步确立了自身的位置,恢复了正常的状态,并以它独特的精神气质、美学品格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

  新时期军旅美术的艺术成就

  军队美术伴随着战争的硝烟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回顾军事美术创作的轨迹,几乎各个时期都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果丰硕的作品出现。军队美术队伍通过大量的创作活动,建立了相应的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艺术上也具有了自身独特的面貌。军队美术继承了“解放区美术”的传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贯彻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在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题材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围绕部队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为兵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军队美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理想主义信念和英雄情怀,使他们对历史与现实的重大事件与主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作品渗透着深厚的阳刚气息和人文精神。近年来,由部队牵头主办的“抗洪英雄赞美展”、“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绿色空间”等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学术品位的大型展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军队美术作品已连续两届(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在全国美展中获得奖牌总数第一。正在展出的庆祝建军80周年美术展览,更是显示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广泛吸引力。有统计表明,这届美展有相当数量的入选、获奖作品来自地方。用各种风格和样式来表现军事题材,从各种不同视角来阐释军事美术,既是这届展览的特色之一,又增大和丰富了展览的容量和信息。另外,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方面,军旅美术以严密的组织、强大的创作群体和高质量的作品,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份额。由此锻炼造就的一大批有实力的军旅美术家,也成为主题性创作领域的重要人物,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近年来的优秀军事题材画作,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部队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多姿多彩的生活,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反映出伟大时代波澜壮阔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部队美术家不仅重视题材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努力探求自己的艺术个性,在风格、样式、语言等方面均有新的拓展和进步。在近期一些大型主题展览中涌现的一些亮点作品,就从三个方面体现了军队美术创作新时期的变化和进步。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军事题材绘画显得生动活泼,内涵深厚。“当代性”是体现现代观念的切入点和契合点,部队美术家精心挑选和组织语汇去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立场、对现实的关注,国画《抗联组画·牺牲》、《兵器》,油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版画《光明之旅》等作品,都表达了画家的新观念、新感受,作品鲜明的当代性,反映出时代的审美主流。艺术语言上的突破,使军事题材绘画创作显得丰富耐看,面貌多样。现实主义的创作在继承、借鉴、交融的发展中丰富并拓展了自己的空间,油画《中国,中国》、《理想时代》、《蜕》、《1950·丹东》,国画《雪线红狐》、《雪狼突击队》等作品,都以深度的形象刻画,强烈的形式意味,严谨的绘画性和成熟的艺术表现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浓郁的生活气息,使军事题材绘画作品显得亲切感人,充满情趣。油画《军营》,水彩画《参军光荣》,国画《新兵日志·冬训》、《记录》等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反映了部队生活的本质,洋溢着浓郁的兵情兵味,真诚自然的生活气息从更深的层面反映了部队画家的创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部队美术创作机制的不断健全与发展,为优秀军事题材美术作品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畅通的渠道。近年来的部队美术组织工作,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在操作与实施上不仅加大了力度,而且更加注重按艺术创作规律办事。如采取定期召开全军美术工作、理论研讨会议,细致、周密地安排每年的美术工作,分析探讨部队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部分获奖作者出访,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针对薄弱环节,开办研讨班,解决实际问题;举办专题画展,出版大型画集,展示部队作者的学术成果等各种方式,使部队美术工作者具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激活和推动了军事美术创作的发展。

  军旅美术的社会影响和当代位置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世界美术史画廊中,往往与重大题材、重要事件、宏大场景结合在一起,对人性的刻画、思考、反省是军事题材创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圣罗马诺之战》、《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原子图》等传世久远的经典作品,无不是将视角投向时代的大主题,关注战争和战争中人的命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也有《地道战》、《红军过雪山》、《南昌起义》、《转战陕北》、《出击之前》等杰出而有影响的画作,它们激情而质朴地对崇高精神与英雄主义的礼赞与颂扬,使画家的创作状态与艺术追求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具有不可复制的珍贵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当今社会思潮与文化生活的多元格局,使艺术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表达自己的方式和空间,但是曾经主导过中国文化的雄浑博大的艺术精神不应该完全被人们淡忘。坚守在军事题材美术创作领域的画家,他们仍然用一种普通人能够理解、与他们的审美情趣相匹配的品位和方式在努力工作着,他们的劳动应该受到尊重。

  有人说:失去了位置也就失去了灵魂。在一个文化生活多元格局的现代社会,任何文化现象只有具备准确的社会位置感,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被公众所期待。作为美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创作类型,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应该回归到它原该占有的合适的位置上,位置感的适度和无误是军事美术在当代社会生活里发挥作用和潜能的前提。我们没有必要回避它具有宣传性、歌颂性、教化性的因素,但把这些因素简单化、放大化、绝对化,也是对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歪曲与误读。从军队美术创作的使命、任务和目标来看,军队的美术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创作的任务就是要给广大官兵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突出以人为本,弘扬主旋律,建设具有军旅特色的先进文化。这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实际工作中及时、高效地完成各种宣传任务。二是抓好艺术精品的创作。庆祝建军80周年美术展览就是一个两者很好结合的例子。作为一个主题性的展览,有些特定的题材是必须涵盖的,如雕塑《春天》、油画《元帅系列》、国画《大将系列》等,这些创作的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强调美术创作的宣教功能和纪念意义。但是,这种理念的传达是依托艺术的审美形式和功能,而不是说教和贴标签。经过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基本形态、思维方式、表现手法、造型原则等问题的深入、系统研究,近年来军旅美术的业绩和影响已经显示了自己的实力和追求的目标。创作具有时代意义和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这既是职业的要求,也是社会角色赋予军旅画家的任务。庆祝建军80周年美术展览中涌现的油画《结局》、《关山阵阵苍》,国画《屹立》、《女兵的星期天》等作品,就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创作与身份及位置是紧密结合的,呈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和感染力。

  军旅美术创作由于与现实及主流文化的紧密联系,使一些人对它在艺术上的自主和自由性产生了怀疑,对军队美术的组织方式与带有命题色彩的主题界定,也有一些争议。但这种观点只看见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在因素,对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意义缺乏深层的认识。艺术创作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社会行为,虽然独立性与创造性是它的重要特征,但一旦脱离了社会和受众,它的价值就无法实现。近年来的一些美术创作,由于极端化的个人体验与甜俗化的唯美倾向,也使艺术变得小众化和商品化,精神的缺失而引起的艺术苍白是显而易见的,那种带有浓浓圈子味的“贵族艺术”和高高在上的“精英艺术”,远离大众后处于尴尬境地的现实就是一个例证。实际上,不仅有相当的观众渴望有感人的军事题材画作面世,而且各种各样的主题性展览,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也同样需要这类优秀的绘画作品。从社会需求看,军事题材绘画这个精神产品是有着广泛的接受群体的。其实,这类创作有时候就是一种国家或集团的订件或“招标”,它对艺术家来说既是一个双向选择,又是一个能力与水平的考验。你可以不选择它,但你最好不要说“葡萄是酸的”。虽然,现在让人过目难忘的经典军事题材作品并不多,但这不能归咎于军事题材绘画本身。从大处说,视觉信息的丰富性已经使某种创作类型一统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小处说,美术家在各种艺术浪潮的冲击下,在思想上和技术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无法完备地担当起这份责任。我们不能只关注或满足市场需求而忽视社会需求,军事题材绘画创作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的位置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旨范围与价值取向,又是一个有较鲜明的时代选择性、传递主流信息的表现类别,把握好这个特征,发挥好这方面的作用,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就找到了自己正确的位置,就会正常、健康地发展下去。

  军旅画家的现实状态和艺术追求

  作为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主体的军旅画家,在确立了自身的社会位置后,随之而来的责任意识和学术追求就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公正地讲,部队美术家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其活跃程度与不俗表现是令人信服的。各类大型展览的入选率和奖牌获得率的统计数字,或许不能完全地说明其在艺术上、学术上的价值和成就,但是,它无疑也以一个客观的事实显示了军旅画家在主题性绘画,尤其是军事题材绘画上所做出的努力与追求。虽然军事题材创作基本围绕着部队生活和历史而展开,但是作品却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折射出了时代的精神,显示了它的影响力、可信度与厚重感,从而确立了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军旅画家的责任感与角色意识经常是和自己的艺术追求相一致的,题材对于他们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选择。因此,他们的作品是在艺术规律的范围内运行的,是以审美效能来感染人为终极目的,其总体面貌、精神指向与题旨是一致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军事题材绘画作品接受群与作者队伍也发生了变化与调整,我们对今天的军事题材绘画应该有一些新的认识与反思。第一,与传统的军事题材相比,新时期军事题材绘画从内容到形式开始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宏大叙事”不再是主要的话语形式和途径,群体性逐步被个性化所消解,平凡、通俗的视角增添了作品的亲和力与信任度,人性的张扬和内省加大了作品的张力和深度。《脚踏着祖国大地》、《小米加步枪》、《历史的定格》、《红色乐章》、《士兵》、《血战台儿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等作品,已经从单纯记录再现历史事件与军事生活、图解式的“诠释”或宣传特定概念与思想的局限中走了出来,由简单的对某种观念、意志的传达进入到以画家作为创作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具有独特个性的创造表现的阶段。第二,作者队伍的专业化使军事题材绘画逐步回归到一个真正的学术课题而远离了教化图解的功用。新时期的军事题材创作,对画家来说光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它向创作者提出了社会、历史、人生阅历等方面的综合要求。教育体制的完善与人才机制的建立,使部队画家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以业余为主,变成今天的以专业为主。这支队伍的建立,在知识结构上保证了军事题材绘画能够与其它类型的创作在相同的平台上进行对等的交流。第三,军旅画家依然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思想为主体,现实主义的包容性与宽泛性,使它能够吸收其它表现方式的优长,充实调节自己的能量,它具有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的能力。其实,写实不光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更是一种精神,是对于“真实”的重新发现。对于大部分军事题材绘画来说,写“实”并不重要,写“心”才是最终的目标。那些有影响的军事题材佳作,都是源自作者真心长久地付出,是内心生活需要的产物。它们不仅准确地把握了“兵味”,也准确地揭示了“人味”。第四,正面描绘军事题材,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作品相对薄弱。平常视角的滥用,给军事题材绘画带来了庸俗化、表面化的倾向。主题分量不够,“中性”、“灰色”的东西比例增加,重技巧轻精神,缺少生活中质朴感人的情感和细节等问题应该引起创作者的警醒。第五,军旅美术家的状态对军事题材绘画创作的影响。一方面,“完成任务”与“发自内心的不可遏止的创作激情”这两种心态尚未达到有机的契合,而这种契合又绝非易举;另一方面,大部分致力于军事题材绘画创作的画家处于相对矛盾的状态——他们不想重复前辈所走的路,但是又苦于难觅蹊径的一个临界状态。把握得好,就是一种待发的积极态度,就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庆祝建军80周年美术展览在军事美术创作如何超越自我,如何拓展自身的空间,如何更加贴近时代的步伐等问题上,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与严谨的学术追求和定位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步入新的世纪以来,前进的步伐是坚实有力的。这届美展的作品视野变得更加开阔,题材变得更加宽泛,艺术手法变得更加多样与纯粹。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优秀作品在艺术与学术上的不断追求与努力,才使它们在视觉感受与精神感染两个方面强化了主旋律绘画的表现深度和力度,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突出了军事文化的特征和魅力,使人们对新时期的主题性绘画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这个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感召力和需求量,它有一批真诚的追随者与实践者,它与主流文化意识的倡导有关联,但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其二,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开拓与发展,必须深化它的政治功能与教育功能,在继承前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超越,在人文精神的铸就和学术品格的提升上下功夫,努力产生一批既有敏锐、深刻的思想性,又符合艺术自身规律与绘画本体特征的优秀作品。

毛主席在文家市(油画) 高虹 彭彬 何孔德 韩柯

转战陕北(国画) 石鲁

抗联组画·生存(国画) 袁武

西部年代(油画) 骆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