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杂技在对舞台造型“美”的追寻中进行着杂技语言的现代化探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率先而动并经受考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探寻“蓝海” ,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息,创造了杂技事业的辉煌。其间,创作观念的革新、审美风格的变化、作品形态的更迭,始终追踪时代、文化的变迁,与之交融、碰撞,描画出自己独特的风景线。
夏菊花的传人李莉萍表演的《顶碗》曾于1983年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奖
新时期:聚焦创作 显技世界
改革开放40年,杂技事业始终与时代发展变革同步。1979年3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仅三个月后,文艺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模式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在杂技界展开,这是杂技界迎合国家改革大势,以文化自觉和自信而采取的主动作为。上海魔术团第一个提出了“全民所有,企业管理,国家不包,自负盈亏”的改革方针,随之上海杂技团、广州杂技团、沈阳杂技团、中国杂技团陆续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立显成效,杂技团的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演员实现初步富裕,杂技艺术创新创作水平也在短时期内得到极大的提升。杂技界的改革经验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肯定,文化部为此还向全国文艺界发了简报。
全国文艺界的改革发展,尤其是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敦促杂技界成立自己的组织——中国杂技家协会,实现几代杂技艺术工作者的夙愿。1981年10月28日,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出席了闭幕式。夏菊花当选为第一届主席,此后,她连续担任5届主席,成为中国杂技界的标志性人物。中国杂技家协会成立,杂技艺术工作者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 。从此,这个“家”团结带领全体杂技艺术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开创新历史,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谱写出崭新篇章。
改革成果首先体现在杂技创作上。争分夺秒发展被耽搁十年的杂技事业,提高杂技创作水平,是杂技艺术工作者的内在追求;而因为传统的因循,技巧极限探索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因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杂技创作的特点是:着力开掘杂技本体语言——人体所能达到的技巧极限。于是大批优秀作品被创作出来。广州杂技团的《顶碗》 《滚杯》 1981年第一次参加法国巴黎“明日”世界杂技节比赛,武汉杂技团的《顶碗》 1983年首次参加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都夺得金奖。她们的表演震惊了世界,因为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观赏到来自东方的中国杂技,他们被中国杂技高难度技巧与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特色所折服。这个时期的作品,技巧突破传统、审美指向当代,达到了新的创作高度。
中国杂技家协会成立之时即把杂技理论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放在突出位置。1981年9月, 《杂技与魔术》杂志创刊,这是杂技界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专业期刊。杂志突出思想性、专业性、理论性、知识性,为杂技理论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1983年3月,全国杂技创新座谈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技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理论探讨大会。中国文联主席周扬、中国文联副主席阳翰笙、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参加会议并讲话,对杂技事业发展、艺术创新创作、杂技理论建设给予指导。座谈会后,杂技理论得到了长足进步,产生了一批理论文章,如《节目的创新与创新的节目》(徐志远) 、 《北派、南派、海派》 (王峰) 、 《尊重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杂技创新节目之思考》 (蓝天、曦文)等;出版了一批理论著作,如《中国杂技艺术》 (上海杂技团编) 、 《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技集·1949—1982》(主编夏菊花,副主编冯光泗、王峰) 、《中国魔术》 (曾国珍、杨晓歌著)等,对指导杂技创作,厘清一些理论认识产生了积极作用。
杂技教育在新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全国成立了五所杂技中等专业学校: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1985年)、上海市马戏学校(1989年) 、河南濮阳杂技艺术学校(1992年) 、北京市杂技学校(1998年, 1999年增挂“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校牌)、遵义市杂技艺术学校(2000年) ,它们与团办学员班并存,改变了过去师传徒父传子、口传心授的旧教育模式,将杂技教育引入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1986年,沈阳体育学院举办杂技教师大专班,为杂技界培养了第一批具备高等教育背景的杂技人才。
杂技是具有世界性的艺术品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开始了在更广泛领域里的国际交流借鉴,这成为当代中国杂技繁荣发展的标志。随着国事活动的增多,杂技节目多次跟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或者在政府举办的各种级别的大型外交活动中演出,受到普遍赞誉;民间文化交流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杂技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在国际重大杂技赛场上屡获殊荣,在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俄罗斯世界马戏艺术节等众多国际重要赛场上共摘取250余枚奖牌,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世界杂技大国”的赞誉。1987年创办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 1992年创办的“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 ,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已成为世界级重要赛场,提升了中国杂技的国际影响力。
杂技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艺术品种,也是最早进入国际演出市场的中国演艺产品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商业演出活动始于1980年上海杂技团赴美国演出,从此中国杂技家行走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中国杂技对外商演创汇占据我国传统文化产品80 %以上的份额,在各艺术门类中位居榜首。中国杂技家通过自己的技艺,对外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杂技艺术,这是中国杂技对外传播的最大功绩。杂技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作了生动诠释。
魔术因独特的审美一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上世纪80年代杂技界的体制机制改革以魔术为抓手展开,无意中掀起了魔术观赏热潮,带动了魔术的创作,上海魔术团的《水遁》《书画幻术》 《巨球幻影》 ,上海杂技团的《牌技》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广州杂技团由梁义、余剑创排主演的魔术晚会,荟萃了中外传统与当代魔术,新颖、新奇,辅以滑稽和舞蹈,使晚会欢快、幽默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杂技滑稽有杂技元素,不同于戏曲、曲艺中的滑稽,是杂技的喜剧化品种,分“单场滑稽”“帮场滑稽”“串场滑稽” 。上世纪80年代,罗秉松、高俊生、潘连华、李春来、肖桂云、吴卫民、何中杰、董争臻等一批杂技演员转型滑稽表演,带动了滑稽发展。刘全利、刘全和兄弟于1992年在第九届意大利国际丑角比赛中夺得“金小丑”奖; 1998年中国杂技金菊奖在天津举办了首届全国滑稽邀请赛,共评出金奖5个,银奖6个,铜奖7个,显示出当时我国滑稽创作水平可与世界滑稽比肩。
马戏在我国又称“驯兽表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马戏业发展繁荣的年代,之后随着社会时局变化而走向衰落。改革开放后,马戏事业复兴。从70年代末开始进入10年发展黄金期。那时,民营马戏主要活跃于城镇乡村、动物园和风景旅游区,大型国有杂技团的马戏除了在国内演出外,还登上国际演出舞台,这成为我国马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上海杂技团的《驯熊猫》 (陆星奇表演)更在世界独树一帜,成为中国马戏的鲜明特色。
民间杂技一直是我国杂技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间杂技,泛指在国有体制外从事杂技活动的团体、班社和个体。改革开放,民间杂技活动如火如荼展开,从最初几个人、几件道具、一辆平板车,在城市街巷或乡村田间地头演出,到逐渐走出本地走向全国。他们活跃了最底层文化市场,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前二十年,杂技发展集中于创新创作,以创作成果彰显中外杂坛,虽与我国文艺传统的“文以载道”尚有距离,但其“显技”能力和高度,在国际独领风骚,为世人瞩目。
照镜子 刘全利 刘全和
新世纪:多元并存 技、艺创新
世纪之交,社会多元化发展,艺术创作向市场经济转轨;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崛起,冲击着我国固有的“技”的集合与突破的创作观念。中外文化的碰撞交融,自身内在意识的觉醒,观念与方法的创新成为新动力。
在节目的意象化、情节化追求方面,杂技与舞蹈、音乐、舞美等艺术元素有效结合,实现了由“技”向“艺”的转化,最典型的如可以载入史册、赢得无数大奖的《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以及《行为艺术——度》 《俏花旦——集体空竹》等。节目表达了创作者对社会、历史、艺术、生活的理解,创新性地提升了杂技的艺术品质。
在大型杂技作品的主题化和剧情化创作方面也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节目。一是杂技主题晚会。1994年,展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风情和文化的杂技主题晚会《金色西南风》 ,由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团长李西宁主持创排。该晚会在节目之间有一种内在逻辑的贯穿,它们都服务或服从于主题含义下文化意义的表达,形成了整台晚会的艺术境界。 《金色西南风》创新了杂技晚会的形态,推动了我国杂技主题晚会的创作。此后十数年间,《天幻》系列、 《中华魂》 《龙狮》 《依依山水情》 《生命·阳光》等数十部主题晚会上演。当然,有很多晚会因为文化积累不足,水平参差,其中多数仍需要进一步强化表达方式和文化价值意识。二是杂技剧。2004年3月25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在团长宁根福主持下创排的《天鹅湖》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上演,标志着中国杂技“剧”的诞生。《天鹅湖》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目,并在国内外获得很多大奖。它的创作实践表明,杂技作为一门艺术,其本体语言系统完全有可能演绎叙事作品。
《天鹅湖》之后也涌现出不少成功之作,如《ERA——时空之旅》 《敦煌神女》 《功夫传奇》 《霸王别姬》 《你好,阿凡提》 《花木兰》 《西游记》等。其中多个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目,还有一些剧目获得“文华奖” 。主题晚会、杂技剧是改革开放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杂技艺术形式,它是杂技创作者追求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选择,是文化市场演变引发的作品革新的结果。
为引领杂技创作方向、全面提升杂技创作水平、扶持相对弱小杂技团体共同发展,中国杂技家协会和各地方协会通过举办评奖办节、培训和各类杂技交流展演活动,发挥出重要作用。
中国杂技金菊奖创办后,中国杂技家协会即将理论评奖纳入“金菊奖”的子项中。评奖近20年,共进行了八次全国性理论评奖,推出一批优秀理论作品。此外,中国杂技家协会还通过在全国各地举办杂技理论研讨、论坛、培训等活动,培育人才,推进杂技理论建设。杂技理论成果日渐丰富,个人著述有《杂技美学》 (唐莹著) 、 《杂技概论》 (边发吉、周大明著) 、 《中国杂技史》 (傅起凤、傅腾龙著)等。
中国杂技家协会2004年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连续开办了三期杂技编导大专班; 2009年举办“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发展杂技高等教育研讨会” ,探讨杂技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魔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在这个背景下,经过精心筹备,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魔术联盟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于2009年7月在北京召开,这是世界魔术界最高级别的盛会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吸引了世界各国2500多位魔术师参加,也使魔术在我国更多年轻人心中扎下了根。
从2009年起,刘谦先后四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造成一种魔术文化现象,魔术发展形成持久效应。尤其在高校,高校魔术联盟应运而生,大学生魔术爱好者成为魔术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中国杂技家协会和各地方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也把魔术作为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抓手,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魔术文化活动,活跃社会文化生活,这样的魔术活动主要有:上海国际魔术节、西湖国际魔术交流大会、北京国际魔术大会、京津冀杂技魔术展演、两岸四地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粤港澳台魔术交流展演等。活动加强了中外魔术交流,培养一批魔术青年走上专业道路,促进了魔术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随着时代、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对文化艺术创作的影响日益显著,杂技舞台愈加唯美、时尚,创作上追求情节化、戏剧化效果,滑稽逐渐被边缘化,只有“串场滑稽”还偶尔现身;创作表演人员大幅萎缩,唯有刘全利、刘全和坚持滑稽作品的创作和表演至今。近20年时间,滑稽艺术在行业层面发展极为缓慢。
马戏业从90年代到新世纪发展艰难。在剧团体制改革以及动物饲养成本激增、检验检疫手续繁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有杂技院团的马戏队伍纷纷解散,民营马戏成为我国马戏业的支撑。民营马戏团众多的安徽省成为我国马戏表演业的大省,马戏表演业占据全国马戏行业的半壁江山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被中国杂协命名为目前唯一的“中国马戏之乡” 。此外,河北吴桥、河南周口、四川德阳等地民营马戏也比较发达。
社会文化转型,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本进场使杂技创演水平、市场占有率得到大幅提升。2005年9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杂技团/马戏城三方合作投资,成立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作经营多媒体梦幻剧《 ERA——时空之旅》 。到2018年6月底,该项目演出5003场,观众近500万人次,票房收入6 . 2亿元。该剧曾获“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
创于2000年的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杂技马戏城,走的是杂技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年收入突破5个亿。深圳华侨城集团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深圳等地的欢乐谷主题公园从2001年连续举办高水平的国际魔术节,其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都很可观,产业化水平也在逐年提高。1993年创办的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集杂技演出、民俗、人文、交流于一体,逐渐形成品牌,为吴桥县旅游经济做出了贡献。北京朝阳剧场、东图剧场、虎坊桥工人俱乐部常年驻场演出,以及全国各地各类型的杂技魔术演出,为各地方旅游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全国还有很多民间杂技团体,都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它们从国内走向世界,带动了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南、安徽、山东等省在40年中发展成为我国民间杂技的大省,杂技、魔术、马戏的发展颇具规模,形成不少杂技村、魔术村、驯猴县、马戏县。
新世纪,杂技事业与产业全面快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杂技创作赋予节目一定的意象和情节已成为普遍的追求,杂技由“显技”向“技”“艺”并存转变,艺术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文明记忆——脖支造型浙江曲艺杂技总团
新时代:理论引领 再攀高峰
历史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杂技创作踏上了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征程。
创作者对文艺和生活的认识逐渐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题材更加多元和贴近生活,艺术的表达开始关注现实与人生,杂技创作在综合艺术上的探索走向新的方向;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与资助,极大地促进了杂技创作水平的提升。《勇者无敌——蹬人》 《彩陶情——顶坛》在题材与技巧结合上扩大自己的选择空间;《瑶心鼓舞——蹬鼓》融合民族艺术元素,散发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尚风采; 《九级浪——杆技》表现人与风浪的搏击,运用道具创新和高科技手段,丰富了杂技舞台的表现力。大型作品有《冰秀》系列、 《水秀》 《那山·那水》《再见,飞碟》 《小桥流水人家》等晚会,着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红色主题晚会和杂技剧《整装待发》 《破晓》 《渡江侦察记》 《地道战》 、改革开放题材剧《东方有竹》等作品,表现出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而兴起于法国、受中国技巧能力启发并有无限创意的“新马戏” ,其对人的情感和心灵世界揭示的创作灵感,唤起了我国杂技创作者对“人”与“技”的重新思考,并探索创作以“技”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的作品,中国杂技团的新杂艺实验剧《 TOUCH——奇遇之旅》着力表现人类情感的共鸣,就是一次全新的实验。这一创作倾向将开启杂技提升人文价值的一次创新变革。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国文艺院团开启了新一轮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这一轮改革中,杂技院团又走在前列,它们成为了文化市场中的独立经营实体。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因无以借鉴,其道路必然曲折,但是杂技人勇于担当,他们将以自己的勇敢和拼搏精神闯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杂技理论研究在中国杂技家协会的持续推动下有了较大发展。地方性的杂技理论研究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如东北三省的杂技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东北三省杂技论坛” ,现已举办8届,其影响力已经辐射至全国,成为杂技理论研究活动的品牌。中国杂技家协会主编的《中国杂技老艺术家传略》 《中国杂技艺术院团发展纪略》 《中国杂技金菊奖理论作品奖获奖论文集》陆续出版;广西民族大学董迎春教授申报的《中国当代杂技创作研究》 ,获得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这是杂技类首个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资助立项的国家课题。
2015年,中国杂技金菊奖理论作品奖子项被取消。面对新的形势,在我国杂技没有进入高等教育序列,没有专门研究机构的现状下,杂技理论研究工作应该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把通过评奖提升理论水平,转向汇聚人才资源进行基础性研究。杂技基础理论的学科建设,亟须有实质性的推进。
2018年,《杂技与魔术》杂志社举办了“全国优秀杂技理论作品征集活动” ,推选出10篇优秀作品,在杂技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未来,杂志社将继续在中国杂技家协会领导下,承担起杂技理论研究的组织、引导、出版工作,与全国杂技界共同努力,推进杂技理论研究迈上新台阶。
杂技教育近年来也有了新发展。吴桥杂技学校受文化部委派,代培国际学员; 2017年,中国杂技团、北京市杂技学校与北京城市学院联合成立杂技艺术学院,初探体系化的杂技高等教育;濮阳杂技学校与国家体委合作培养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这些开拓办学的思路,将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综合发展人才。
但杂技学校没有全国统编教材,各校普遍使用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造成全国杂技教学水平不均衡。2018年,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北京一线师资信息科技研究院,主持编写《中等职业学校杂技与魔术专业杂技专业课教学指导意见》 ,以此作为全国杂技教学的遵循,并为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做了准备。
新时代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更加频繁。近年来,杂技多次为APEC峰会、G 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许多重要国际会议和重要国事活动演出。杂技艺术家还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节、艺术周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杂技艺术独特的优势。此外,中国杂技家协会在各大国际赛场设立的特别奖“长城杯” ,在国际马戏界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于2013年创办的中国(珠海)国际马戏节,经过五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马戏界狂欢的节日。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推进进程中,杂技将再次以自身所长服务于国家战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人民展示其深邃内涵和无穷魅力。
经过40年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魔术的创新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凭实力已经可以与国际魔术界平等交流对话。中国魔术在世界魔坛占有了一席之地。
私营魔术文化公司近几年也发展很快。傅氏云机文化有限公司,是傅氏魔术第四代传人傅琰东创办,他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将公司运营得风生水起;奇幻森林魔术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魔术行业规模最大的创业公司,目前该公司完成3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走上了产业发展道路。原中国杂技团的杂技演员胡金玲自创公司,开创魔术培训产业,还与昌平区教委合作,在小学生中间普及魔术教育。
近年来,杂技界重新认识滑稽在杂技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大力呼吁培养滑稽创作表演人才。2010年始,中国杂技家协会连年举办国际幽默艺术周;资助“刘全利刘全和幽默滑稽专场演出” ;2018年10月举办了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在中国杂技家协会指导下,江苏的美式滑稽培训班连续举办了三届;河北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滑稽表演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培训班;上海市马戏学校开设了滑稽专业教学等,经过上述诸多努力,现已培养出百余位滑稽创作和表演从业者,为我国滑稽艺术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石。
马戏业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有所好转。2013年,国家林业局起草相关许可证管理办法,将“马戏表演和生产经营”列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的类别之一; 201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没有禁止动物表演,只要繁殖饲养、经营利用、演出、运输这四方面的证照和审批文件齐备,动物的驯养和表演就依规合法,这不啻让马戏从业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杂技来自于民间,始终是最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在文化惠民演出中,杂技获得的掌声最多。因此,改革开放40年中,不管是从最初的走街串巷、田间地头表演,还是如今有组织的惠民演出,广大杂技艺术家和杂技工作者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广泛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精品杂技下基层”等多种形式的惠民演出活动,将杂技精品节目送到工厂、农村、矿区、灾区、军营、学校,送到最基层的群众当中,激励各界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正是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大融合时代,中国杂技在这个时代大潮中不断创造着属于它的奇迹,所以这是中国杂技勇敢探索、开拓创新、创造辉煌的40年,每一位杂技艺术家和杂技工作者以个体生命共同构筑起中国杂技艺术的灿烂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在新时代历史进程中,中国杂技工作者将秉承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内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杂技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让杂技继续在世界绽放艺术之美,让杂技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高伟 《杂技与魔术》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