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诗意——跨界融合诗词作品音乐会”举办
在音乐旋律中品味时间沉淀
栏目:现场
作者:陈雨禾  来源:中国艺术报

  “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11月15日晚的北京音乐厅,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中国音协副主席、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在返场时唱响了《人世间》。历时五年精心策划,“时间的诗意——跨界融合诗词作品音乐会”终于与观众见面。主创团队由艺术总监李心草、导演田沁鑫等组成,多位杰出的音乐家共同创作,包括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刘青、副教授温展力,以及张帅、张巍、王喆、杨帆、黄凯然等多位青年作曲家。

  这是一场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新思考与探索的音乐会,古诗词艺术歌曲与现代诗歌声乐作品在舞台上呈现。从11月15日北京音乐厅首演开始,“时间的诗意——跨界融合诗词作品音乐会”已经在长沙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州星海音乐厅、杭州剧院等地分别上演。作为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舞台项目,“时间的诗意——跨界融合诗词作品音乐会”延续了“源远流长寻根之旅——民族民间歌曲音乐会”的思想内核,一方面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古诗词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以舞台为课堂,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传承诗词歌曲艺术。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两千多年前,孔子站在岸边,发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则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来形容生命的短暂。“时间的诗意——跨界融合诗词作品音乐会”通过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试图在现代语境下,重新诠释古人对时间的感悟。音乐会分为“天地俯仰”“万物生息”“怀思古今”和“家国天下”四个篇章,通过独唱、舞蹈、朗诵、室内乐和民族器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为观众呈现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

  雷佳表示,本次音乐会既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也是一场艺术的盛宴,诚邀观众走进音乐厅,在诗与歌的缠绕交错中穿越时空,感受“时间的诗意”。从先秦的《诗经》与《楚辞》,到近现代的《沁园春·雪》《二泉映月》,雷佳的歌声引领观众们漫游时间长河,品味诗词当中独特的中式美学。《春夜喜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静夜思》《关山月》等诗词艺术歌曲,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漠边塞、初春锦城,感受诗词或豪放、或婉约的情怀,同时探讨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唤起对历史的回忆与沉思。万物生息,文人墨客向来擅长咏物抒情,朦胧的情感可以成为具象的表达,《诗经·秦风·蒹葭》中,“所谓伊人”与“蒹葭白露”定格在诗意的画面当中。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思念借由“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表达,也在音乐会现场通过朗诵与舞蹈的形式来呈现。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在作家三毛的笔下,树木、飞鸟、春风都是情感凝聚的意象。家国是艺术当中永恒的主题,第四章“家国天下”中,《登幽州台歌》《春望》《登高》《旅夜书怀》(节选)《沁园春·雪》五首诗词艺术歌曲,抒发了对家国的深情与对和平的祈愿。

  音乐会还设计了精彩的返场环节,在北京音乐厅首演时,雷佳在观众的呼声中演唱了《人世间》。在长沙、上海站的演出中,返场环节有了更加丰富的设计,雷佳演唱了众多观众喜爱的《芦花》《人世间》等歌曲。长沙站演出时间恰逢湖南职业艺术学院“爱上花鼓·爱上长沙”情景音乐会前夕,雷佳与同窗校友、歌唱家王丽达共同演唱湖南民歌《浏阳河》与《思情鬼歌》,将现场的气氛再度推向高潮。

  “时间的诗意——跨界融合诗词作品音乐会”的灵感,源自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哲学追问。“天地俯仰”“万物生息”“怀思古今”“家国天下”,这4个篇章不仅代表着自然界的循环,也蕴含着人类情感的流转,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考与美学表达的过程中,描绘出一幅关于时间、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画卷。据了解,12月15日、2025年1月3日,“时间的诗意——跨界融合诗词作品音乐会”还将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