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响乐团日前首演的交响协奏套曲《南海心潮》,无疑是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一颗耀眼明珠。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民族音乐与交响乐的完美融合,更展示了作曲家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卓越能力。作为深圳交响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的联袂委约作品,《南海心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至2025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标志着深港两地在文化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共鸣。
作品以岭南文化的丰富底蕴为基石,通过青年作曲家姚恩豪创作的序曲《深港》、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的3个乐章——二胡与乐队《倾诉》、巴扬与乐队《洗礼》以及竹笛与乐队《守望》,共同勾勒出深港之间的地缘亲密和文化共通。其中,姚恩豪创作的序曲《深港》以灵动的音符将深圳与香港的城市风貌和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透过音乐感受到两地协同发展的热切与朝气。李博禅创作的3个乐章则以独特的民族乐器为主导,将个体情感与集体记忆深刻交融。《倾诉》中,二胡如泣如诉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洗礼》中的巴扬独奏则以其深沉厚重的音色,带领听众穿越时空,感受南海精神的坚韧不拔;而《守望》则通过竹笛的清脆旋律,传递出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和对生活的无尽热爱,乐章中浓厚的情感令人动容。
演奏家们的技艺更是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二胡与大提琴的对话、巴扬与乐队的交响、竹笛与乐队的共鸣,都体现了音乐家们精湛的演绎能力和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他们通过对音色、节奏、力度的巧妙把握,赋予了音乐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令观众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澎湃情感与美好愿景。
《南海心潮》作为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不仅成功融合了民族音乐与交响乐,还带来了两个作曲家风格的碰撞与融合。姚恩豪和李博禅虽然同为青年作曲家,但他们在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如何在一部作品中平衡和协调这些差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姚恩豪在序曲《深港》中展现了他细腻、内敛的创作风格。他以柔和的音乐语言,通过对音色和情感的精准把控,将深圳与香港的地理和文化特征娓娓道来。而李博禅在接下来的3个乐章中则展现出他擅长宏大叙事的风格。他通过二胡、巴扬和竹笛这些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乐器,以广阔的音域和复杂的结构,勾勒出南海地区的壮丽景象与深厚文化,充满了气势磅礴的表达。
正因如此,虽然作品整体上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但在序曲与乐章之间,观众可能会感受到某种风格上的割裂感。序曲的细腻叙事表达与后续乐章的宏大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的风格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整体的连贯性。对于这样一部纪念性作品而言,通过作曲家之间更深入的沟通与融合,可能会在未来的修订中进一步提升音乐的表达力度,使其更加浑然一体。当然,这种差异也为作品提供了多元的审美体验。然而,如何在同一部作品中统一这些不同的音乐语汇,使之既能表现宏大叙事的恢弘气势,又不失细腻情感的表达,是作曲家在未来创作中可以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南海心潮》是一部充满艺术创造力和情感深度的音乐作品,也是一次音乐创作的新探索。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未来的音乐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作品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上演,成为献给祖国的一份深情礼赞,也展现了深港两地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