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桃李无言》:
聚焦教育扶贫主题,弘扬教育家精神
栏目:品味
作者: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10月17日,适逢“国际消除贫困日”“全国扶贫日”,一部聚焦教育扶贫主题的纪录电影《桃李无言》在全国正式上映。电影《桃李无言》在教育部、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厦门大学与福建省委宣传部、厦门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具体承制,纽约电影学院参与拍摄工作。知名导演梁碧波担任影片总导演,蒋浩、侯旋、许芝翔、刘玉龙、檀梦琼、曾欣等担任影片单元导演。

  在影片上映前夕,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指导、《电影艺术》杂志社主办、《戏剧与影视评论》杂志社协办的纪录电影《桃李无言》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视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主编皇甫宜川,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国涛,《电影艺术》主编谭政等专家,以及特邀嘉宾中国国际减贫中心副主任李昕出席研讨会。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厦门大学副校长方颖、福建省委宣传部电影管理处处长张应辉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桃李无言》总监制黄建新,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桃李无言》制片人李晓红等摄制组主创代表也参与研讨。与会者就影片的艺术特色与创作得失,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专家们充分肯定影片的立意高度及其体现出的真实力量,认为影片聚焦教育扶贫主题,以纪录电影的形式,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了教育家精神。

  据了解,纪录电影《桃李无言》自2023年11月启动,摄制组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寻找到大量感人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主创团队经过反复筛选,最后由7个故事构成全片,每个故事相对独立,主角年龄由小到大,由7个人演绎成“一个人”的成长故事。影片通过讲述广西百色凌云县9岁男孩王国成、云南独龙江10岁独龙族女孩木秋艳、青海山荣联村小学11岁藏族女孩尕桑央措、四川大凉山11岁彝族女孩沈英、宁夏西海固13岁男孩朱煜、黑龙江龙江县18岁少年李明洋、甘肃20岁青年王国昊7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国深入开展教育扶贫事业,贯穿全年龄段、全方位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控辍保学”“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普脱贫”“直属高校定点帮扶”“贫困生上大学”“职业教育东西协作”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陈大立表示,《桃李无言》主题突出,通过全国各地的生动案例,展示中国教育扶贫的积极成效。影片还充分体现中美合作的特色,成为教育部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的一个亮点工程,为中美教育交流合作蓄能添力。期待影片在国内外上映后能够通过真实的力量打动更多观众,让他们更加深刻直观地了解中国扶贫事业和教育发展成就,为中外人民友好往来搭建更加巩固的桥梁。

  方颖代表摄制单位致辞,她表示影片真实再现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教育扶贫故事,体现了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真实缩影和生动实践。同时,影片的拍摄,既是中国教育发展成果的体现,也是中美人文交流的结晶。

  在胡智锋看来,纪录电影《桃李无言》具有立意高、情感浓、细节精、视听美、意义深几大特点。该片将中国教育扶贫放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中国成就、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7个故事每个都具备动情点,身处困境甚至逆境中的主人公们的努力奋斗与拼搏充满了情感张力,令人动容。影片作为一部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真实、可信的文本,值得大力推广。

  陈旭光评价,纪录电影《桃李无言》结构宏大,充分体现出史诗性特征,片中7位主人公涉及不同区域、年龄、民族和教育形式。同时,影片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令人过目不忘的抒情段落、悦耳动人的配乐,都在纪实性中融入了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他认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样返璞归真的纪实性电影,反而显得更为重要、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