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4暑期档成都电影总票房3.69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在全国城市票房排行榜中位列第四。而在随后的国庆档中,成都电影总票房6014万元,位列全国城市票房排行榜第五。全国暑期档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依次(按票房高低降幂排列)是《抓娃娃》《默杀》《异形:夺命舰》《云边有个小卖部》和《死侍与金刚狼》,而成都暑期档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则依次(排序同上)为《抓娃娃》《默杀》《异形:夺命舰》《死侍与金刚狼》和《白蛇:浮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成都观众观影品位既类同于全国观众也有自我独特性。国庆档中,全国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依次(排序同上)是《志愿军:存亡之战》《浴火之路》《749局》《熊猫计划》和《危机航线》,成都票房排名前五的影片与全国吻合。这体现出成都观众与全国观众观影品位的高度一致性。
实际上,档期既是对电影上映时间的选择,亦关涉其艺术价值与经济效益的达成。在决定论的意义上,观众买票观影才算影片实现了有效传播,而档期作为时间媒介无疑起着较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电影的传播与档期投放及二者间的匹配度相辅相成。以暑期档为例,喜剧片《抓娃娃》、悬疑片《默杀》、科幻片《异形:夺命舰》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织就的多样化特点,显然主要满足了年轻观众(大、中、小学的学生们放假了)及其关联群体(家庭成员、同好朋友等)的观影需求。具体到成都,《白蛇:浮生》在单片票房排行榜中对《云边有个小卖部》的位次替代,也折射出受众对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情感的动画片的喜爱——前者以“新中式”审美格调对中国神话传说的创新性重构,确比后者更能满足普遍有某种“科幻情结”的成都观众的期待视野。
其实,成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23年底,成都共计有318家影院,居全国第二;银幕总数超2100块,这奠定了成都电影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与行业活力,暑期档、国庆档票房成绩跻身全国城市前五与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成都成功举办都是明证。当然,成都电影产业发展离不开在地较为优越的硬件条件与文化底蕴。成都影院设施一流、服务周到,区域分布也较广泛、均匀。长期以来,成都影院不仅注重宣传营销与观影服务(每逢大的节庆档期都会精心打造节日场景,营造浓郁节日氛围,以调动大众观影情绪与消费热情),还通过各种手段(设立电影主题快闪店,举办各类电影展、音乐会、主创见面会等)激发大众娱乐消费习惯与颇爱观影的文化基因。自然,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优质的营商环境、有力的政策支撑与48帧以上高帧率影厅的升级改造等,亦为成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助力。
毋庸讳言,成都电影产业亦面临诸多挑战。与2023暑期档6.6亿元的票房成绩相比,成都2024暑期档票房下降幅度达44%。这虽与宏观经济环境、大众娱乐消费心理变化、新上映电影创新创意不够等因素导致的全国电影市场整体疲软有关,但亦有档期价值开发不足、针对观影品位提升而开展的档期宣传营销力度不大等原因。本质上,“看电影”乃大众日常行为而非节假日才见的偶发行为,努力培养大众档期淡季观影习惯非常必要。借用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在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的讲话:“周末档是电影经济的常态,也是正常年份下形成的观众观影心理需求。电影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要靠周末档期的有效供给,来满足观众的常态化观影需要。”不同的档期在流量、热度上其实是一致的,虽时间段、节日内涵及各自吸引的观众群体存在差异,也受人群、风俗、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电影内容与档期特点是否适配亦常是档期选择的首因。在暑期档,青年、学生及与其关联的家庭观众乃主要观影群体,他们多喜爱喜剧、科幻、悬疑等类型,与青春、成长、热血、励志等有关的题材也易唤起共情(2024暑期档票房排名靠前的影片均属此类)。在国庆档,宏大叙事的影片自较为匹配档期,如《志愿军:存亡之战》荣登2024国庆档单片票房榜首应有此因。
显而易见,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影院应借档期这一特殊时间维度,尝试以品牌运营思维构建具有特殊文化消费体验的时空场域,也应策划培育其特色、价值及独属自己的文化基因,进而重构大众观影习惯。中国电影产业正在探寻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良好的档期品牌效应与票房表现都可为此助力。鉴此,以更专业规范、科学合理的档期机制构建适应成都电影市场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平衡好电影艺术与产业间既共生又冲突的关系,积极促进电影与观众的良性互动,应是成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讲师、四川大学比较电影学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
栏目合办:中国艺术报社 成都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