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解构与情感贴近
——蜀地历史叙事的两个观察维度
栏目:艺评成都
作者:庞惊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说到近些年关于蜀地历史的文学叙事特征,我们不能忽略自2017年四川推出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以来对蜀地历史叙事的客观影响。作家或用小说或用非虚构创作来推动历史叙事,其中的学理性解构和情感性贴近,便构成了蜀地历史叙事的两个观察维度。

 

  学理解构:摒弃神化,精准“人化”

  解构历史人物,最重要的当然是要对历史人物有结合历史、切近当代的价值判断和综合评价,并保持作家的独立思考。写作者首先要抛开崇拜心理,以面对普通人的心态面对历史人物生平及其事功,甚至在整理和分析历史人物的生平时,有意识地注意搜集其人性化的文献材料,以还原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历史人物。

  青年学者李宝山在解构陈子昂这个历史人物时,就秉持了精准“人化”的立场。其代表作《陈子昂传》关于陈子昂悲剧性格的深层次剖析,李宝山从“人化”角度,通过学理性解构,直击陈子昂生命早期的任侠气对陈子昂的影响:它贯穿陈子昂的人生,对陈子昂而言,这种任侠气,究竟是好处多一点还是坏处多一点,对他个人而言,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更为关键的还在于,侠客还是政客?武将还是儒臣?士大夫还是隐者?一时进取还是时时颓废?乐于人际与疏于人际?政治“大拿”还是政治“小白”?纠缠其一生的人生定位和身份认同,都和他悲剧性的矛盾人格有很大的关系。

 

  情感贴近:地理编码,楔入灵魂

  与《陈子昂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部历史小说,是作家杨虎的《一隅天下:方志鼻祖常璩》。作品除在人物主线叙事上客观呈现史实的价值外,更在精密的地理编码上为历史小说准确对位、处理好时空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杨虎在进行叙事的设置时,便在考据史实的同时,对地理编码预先进行了分类设置:利用其反向地理编码中的坐标引擎。即通过对城市、城市主建筑或景观以及山水林泉等具有时代识别性的风物进行相对准确的坐标编码,以让常璩及其同一时空关系中的人物活动及其事件推演更符合实际,也更具神采。杨虎明白,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及其事件,不能仅仅架构在想象真实之上,而是必须建立在地理真实之上。地理真实的功能一是避免因为地理的位移乃至错位而让历史人物有“出戏”之感,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地理编码呈现出的地理空间信息以及风物信息,能进一步增强历史小说的文学性。地理编码的精密设置,使平板而单调的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推演变得摇曳多姿。

  作家姜明在解构王铎这个历史人物时,以书法作为工具,通过书法的笔墨、线条,楔入历史人物的灵魂,更是将情感贴近的方法用到极致。历史随笔《悲欣交集:王铎的人设突围和笔墨狂欢》在叙事上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在历史人物身世经历的繁密叙事里,不忘荡开一笔,写作者“七年来学习书法艺术”的过程。但这并非是无关紧要的闲笔,而是将书法作为方法,楔入王铎这个历史人物的灵魂深处,找到理解人物性格及其命运的密码。这样的叙事迂回,其实是为了回到叙事的原点,只是,当他面对王铎的书法原帖时才明白,他其实是通过书法完成了和王铎跨越时空的“精神交谊”。

  除了学理解构和情感贴近,当然也还有反观、对话和交流。如作家章夫的《图腾与废墟》形成的史辨、史心和史观,既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反观,也是一次非常虔诚的对话;作家吕峥的《怪圈:政治周期与明末困局》以一个客观的访谈者形象,和历史人物完成了一个超越时空关系的多方对谈,也是近年来蜀地历史叙事的一个崭新的维度:退出历史之后,云淡风轻地诉说当年的大冒险和今天的真心话,为扑朔迷离的历史谜题找寻更接近真相的答案,更为未来昭鉴。

(本文作者系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

栏目合办:中国艺术报社 成都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