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现实题材电影《深深眷恋》是中国文联2023年重点创作示范项目、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项目,影片以右玉县原威远公社威远大队党支部书记毛永宽为原型,讲述以党员干部王国林为代表的右玉人民不畏艰险、将昔日不毛之地改造为“塞上绿洲”的壮举。该片不仅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响应,同时也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和深刻诠释。
散文诗式的叙事结构
《深深眷恋》以散文诗式的笔触,细腻而真实地讲述了王国林从幼年时期手持与身高相仿的铁锹屹立于漫漫黄沙之中,到带领村民奋斗在防风固沙第一线,再到最后因操劳过度而离世的感人故事。该片不仅诗意再现人物原型毛永宽的生平轨迹,更跨越媒介的界限让他崇高的精神深植人心,让观众于光影交错中感悟这位“生态守护者”的英雄事迹。
为使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立体,影片挣脱传统叙事的束缚,摒弃单一的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巧借王国林弟弟、妻子和儿子的“他者”视角,形塑不同关系下具有不同身份的“王国林”形象。身为儿子,他承继父志,自幼便毅然投身于植树造林的事业中,坚持不懈地推动乡村发展;身为兄长,他大义凛然,谦逊自守,以实际行动向弟弟诠释何为真正的“人民公仆”;身为丈夫,他心怀家国,致力于改善民生,力求为家庭和当地百姓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身为父亲,他悉心引导后代,谆谆教诲儿子应如同树苗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王国林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层层追忆中得以升华,进而凝聚成一首意蕴深远、韵味悠长的散文诗。
通过这一叙事结构,影片成功地将跨度较大、内容繁杂的文本素材浓缩在有限的电影时长内,展现出右玉翻天覆地的生态变迁,勾勒出几代人接力种树的宏伟历程。王国林的故事成为数代右玉人民为改善家乡环境而艰苦奋斗的缩影,他们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谱写出一部跨越70余载的绿色史诗。
一把铁锹传递“右玉精神”
影片将“右玉精神”具象化为一把铁锹,使其成为一个可观、可感的情感载体。这把铁锹不仅承载着右玉人民坚韧不拔的奋斗历程,更成为观众与“右玉精神”之间的一座桥梁,让这种精神得以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影片开始之初,年幼的王国林站在漫天黄沙之中,目睹着土地遭受荒漠与贫瘠的侵袭。在那一刻,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沉重的铁锹,肩负起植树造林的神圣使命。随着岁月的流逝,成年的王国林依旧扛着这把铁锹,穿行在黄沙之间,他与树木共生共荣,将改善右玉生态环境视为毕生追求。在抓周仪式上,儿子跌跌撞撞爬向父亲的铁锹,不仅象征着种树精神的代际传承,更是对“右玉精神”的延续与接力。直至王国林葬礼上“纸锹”的出现,影片的情感由此推向制高点,王国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再次得到彰显。
祖孙三代拥有与大树一样静默坚韧的性格,敢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既是王国林一家共有的品质,也是右玉人民甘于奉献的集体写照。自20世纪50年代起,无数基层干部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扎根于右玉,他们手持铁锹、肩扛希望,以一株株生机勃勃的绿色树苗,逐步填补广袤无垠的荒漠,铸就万木成林的绿色奇迹。铁锹作为劳动工具,是右玉生态变迁的参与者与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更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右玉精神”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70余年人世更替,初心不改。影片全面回顾右玉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伟大成就,高度赞扬了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这种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造福社会的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和有力的价值导向。作为一部描绘山西右玉生态发展的电影,《深深眷恋》深入挖掘山西红色资源,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课题,是“右玉精神”的全新艺术化呈现。放眼中华大地,新一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正在各地延续,生生不息的“右玉精神”正穿越时空,闪耀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