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41年后再登央音舞台——
“用中文唱好西方经典歌剧,是永远的课题”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王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国第一代经过专业培训的歌剧人才正是从《费加罗的婚姻》走上了专业的歌剧舞台,甚至国际歌剧舞台,这部歌剧凝结了老一辈歌剧人的心血,也开创了新时代中国歌剧事业发展的全新格局。今天我们1983年《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原班人马的热情“回闪”,是为了推动‘洋戏中唱’,传承并发扬用中国母语唱好西方经典歌剧的优良传统,为我国歌剧事业的发展培养新一代歌剧演员和喜爱歌剧的观众奉献力量。”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说。6月17日和18日,由厦门市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中央音乐学院联合制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回闪”母校,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由1983届声歌系毕业班首演原班人马和新一代央音学子连演两场,再现41年前该剧在中国首演的激情岁月的同时,也展现新一代央音学子演绎中文版西方歌剧经典剧目的舞台风采。

  此次1983届声歌系毕业班首演原班人马《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演出由郑小瑛担任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执棒,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联合演绎。正值中央音乐学院“6·17校友返校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和大批返校的老校友,以及41年前《费加罗的婚姻》首演时的忠实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他们非常感慨,时隔41年还能看到原班人马的演出,再一次见证了历史。

  平均年龄68岁的“歌剧天团”重现经典

  1983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1983届毕业生们上演了毕业大戏——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由张承谟翻译,蒋英、吴灵芬配歌,吴灵芬指挥,陈大林导演,这是莫扎特歌剧在中国的首演,也是中国第一届声歌系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当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大礼堂演出了3场后,又进行了10多场社会公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时间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

  41年前的他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专业歌剧人才,是怀揣着歌剧梦走向世界的一代人,在中国歌剧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他们大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仍旧充满热情,没有忘记艺术的起点,更没有忘记为中国歌剧事业再尽一份心、添一份力。41年的人生历练和艺术沉淀,让他们的舞台表演自然醇熟且光芒四射——正直聪明的费加罗、活泼直率的苏珊娜、虚伪放浪的伯爵、优雅浪漫的伯爵夫人、躁动多情的小书童……每一位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生动而可信,紧凑又反转的剧情在音乐中推进、展开。“41年后再见到他们在舞台上,我看到了他们艺术上的成长,特别是在世界各地歌剧舞台上‘摸爬滚打’后,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非常娴熟地运用音乐诠释人物,在音乐中完成舞台调度。与他们再一次共同完成这部歌剧,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吴灵芬感慨道。

  演出现场,郑小瑛再次开启“郑小瑛模式”,在演出开始前和每一幕幕间,亲自为现场观众导赏,让观众在进入演出前更了解音乐和戏剧,将导赏和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演出之中。观众们被平均年龄68岁“歌剧天团”的舞台演绎深深震撼,感动于他们对歌剧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感动于他们对母校的深情厚谊。许多观众是第一次现场聆听中文版的西方歌剧,他们说中文版的歌剧非常接地气,极大地方便观众们进入剧情,可以直观地欣赏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每一个唱段结束之后,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深入理解“洋为中用”,承担起歌剧人才培养重任

  41年后《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回闪”母校,当年原班人马的成长经历、人生历练、艺术理解,对今天的青年学子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6月18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谢天、副主任孙媛媛携师生代表与歌剧前辈进行了座谈。

  郑小瑛谈道:“‘洋为中用’,是吸收国外的经验来营养我们自己。我们学习西方经典歌剧,一方面是它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和历史的理解,另外得承认它确实是艺术的高点。我们要学西方歌剧音乐和戏剧的结合,要剖析它用怎样的音乐手法助推戏剧的高潮。 ”郑小瑛认为,用中文来进行西方经典歌剧的排演,虽然可能会失去一些原汁原味的东西,但是能够更加吃透西方歌剧最精华的部分,为我所用。

  “我们为什么要回到母校来演出这一场《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因为我有一点‘忧国忧民’,北京和上海的大剧院都在用原文演唱西方歌剧,中国的歌剧观众被推得越来越远。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是我国歌剧人才的摇篮,如果能够在歌剧教育中放进‘洋戏中唱’的内容,对国家歌剧事业的发展会有很大的益处。同时,《费加罗的婚姻》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好的教材,在学校排演这部戏,对歌剧人才培养是有很多益处的。很高兴有学生组来演出第二场,这是一种传承。”郑小瑛深情地说,用中文唱好西方经典歌剧,是永远的课题。

  在郑小瑛看来,今天中国歌剧界的一个历史任务,是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好母语。她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歌剧的观众在哪里?有多少中国人能够进入国际剧院、听懂原文?而用中文演出西方经典歌剧,14亿同胞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观众。”郑小瑛认为,今天的歌剧教育应该把学生们的眼光引向为广大中国人服务,把西方歌剧经典用中国的语言介绍给大众,“但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汉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大家可以互相启发、互通有无,一起来攻克这个课题”。

  《费加罗的婚姻》复排导演兼费加罗饰演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克清充满感慨地回忆道:“当年用中文台词排演《费加罗的婚姻》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别严谨的歌剧教育,我们非常清晰地理解了什么是宣叙调、和声进行、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台词老师、舞蹈老师、表演老师都围绕着这部作品来进行教学,我们把歌剧艺术的方方面面理解得很清楚、很透彻,同时也积累了难得的舞台经验。”在《费加罗的婚姻》中伯爵的饰演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章亚伦看来,自己这一代歌剧演员通过中文演唱掌握了歌剧最基本的精髓,到国外学习和工作之后,就很容易理解和进入西方歌剧的体系。同时,他认为,一名歌剧演员很难在30岁的时候就掌握歌剧的一切,只有舞台能够让演员真正成长。西方经典歌剧的排演对于即将进入职业生涯的学生们意义非凡。

  谢天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对以郑小瑛为代表的歌剧界前辈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关于“洋戏中唱”,谢天表示,其实用中文演唱西方经典歌剧是最难唱的,怎样把中文放进用西方歌剧的语言方式里边,还能保证良好的声音状态和歌唱状态,需要一个严谨的研究和训练的过程,是目前歌剧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此外,谢天还介绍了声乐歌剧系目前的教学和舞台实践情况,从2019年开始,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每年至少排演一部大戏。通过坚持排演大戏,学生们的表演状态和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慢慢摸索到了一条歌剧人才的培养方式。

  6月18日晚,新一代央音学子接过歌剧前辈们不忘初心、“洋为中用”的旗帜,通过《费加罗的婚姻》中文版的舞台实践,体会用母语演绎西方歌剧经典剧目的艺术魅力,完成了一次“洋戏中唱”的传承。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