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本土,桥接世界,构建蓉城文艺有效传播路径
栏目:艺评成都
作者:霍战朝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既映照时代风貌,亦引领社会风气的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实乃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文艺的根与魂。新时代文艺应立足传统文化创新创意,并借力数智平台,实现文艺的多样传播、有效传播,从而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实际上,全球化浪潮中的文艺亦是展现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都离不开文艺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对于新时代的新文艺,依循古今融汇、文明互鉴之原则,强化文艺引领价值,融合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深化其文化内涵,创新其表达方式,增强其互动体验,无疑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这既可提升文艺的国内国际传播效果,亦可让文艺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

  蓉城文艺是新时代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挖掘蓉城文化内核是蓉城文艺传播根基。标识古蜀文明中心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杜甫、苏轼等历史文化名人,川剧、火锅、茶文化、道教文化等独具韵味的地域文化,都为当代蓉城文艺、四川文艺乃至巴蜀文艺的创作、传播提供了不竭的内容支撑。基于此,整合地域文化多样元素、提炼多维度文化精髓、进而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创造符合现代审美的在地文化符号,能有效提升蓉城文艺的辨识度、影响力,进而使之成为巴蜀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紧跟时代步伐、捕捉时代主旋律、打造蓉城文艺精品、以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展现时代风貌与地域景观,并持续提升其文化底蕴、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甚为必要。作为蓉城文艺传播的核心所在,构建文艺精品的培育与推广机制,对有潜力的项目给予精心孵化,并借多元渠道(艺术节、展览、演出、数智平台等)拓宽其辐射范围,扩大其影响力,也尤为急需。当然,在数字化、网络化广泛普及的数智时代,有着独特魅力的蓉城文艺还应与时俱进,积极拥抱现代技术,不断探索文艺作品的传播模式,努力拓展其展示、交流空间,进而实现更广泛的国内外受众覆盖面与社会影响力。

  诚然,在“走出去”(出市、出省、出国等)中,蓉城文艺应持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阵地,做到“心中有魂、胸中有本、脚下有根、肩上有责”,积极创造、推广能代表时代精神、本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文艺作品,将思想性有机融入艺术性,切实讲好中国故事之成都篇章、四川篇章、巴蜀篇章。抒写共通情感乃蓉城文艺实现真正“走出去”的关键路径,即变“走出去”为“走进去”,深刻洞察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并通过揭示真、善、美等的普遍性,减少文化差异,贴近国内外受众。尤其是走出国门时,将本土特色嫁接国际视野,多样展现本土文化和艺术魅力,并尽可能创造互动体验,使文艺作品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和桥梁,是蓉城文艺实现有效国际传播的重要驱动力。因而,积极参加有益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提升自身国际知名度,并运用数智平台与数字技术,让受众与文艺作品互动,从而增强其参与感与趣味性,且为其提供沉浸式、交互式体验交流,亦是增强蓉城文艺传播效能的有效之途。

  面对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突飞猛进的新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包括蓉城文艺工作者在内的广大中国文艺工作者务必坚定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扎根本土文化沃土,勠力创作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具鲜明时代韵味的文艺作品。同时,也要坚守开放包容的态度,以人类的共通情感为逻辑支点,主动拥抱现代技术,探索、创新传播形式,联结国内外受众心灵,进而以高质量的文艺精品回应大众期待与时代呼唤。

  整体观之,从新时代川剧的传承、创新到数智艺术的多样探索、创造,在继承中求新、在发展中求变的蓉城文艺有效辐射了四川文艺、巴蜀文艺,也为国族文艺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它们以人民性的生动体现,显影了人民的情感呼唤、精神追求与智慧创造、创新能力。在未来实践中,蓉城文艺应努力做到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双轨、多轨并进,在深化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有机融合的前提下,创新交流方式与传播手段,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体系,大力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与国内外影响力,使之成为促进国族文艺繁荣、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我们相信,通过内外兼修、双向发力,包括蓉城文艺乃至四川文艺、巴蜀文艺在内的新时代中国文艺,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影视评论专委会秘书长)

栏目合办:中国艺术报社 成都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