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要当老师》:
以影视资源,创新赋能新时代思政课建设
栏目:视线
作者: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我要当老师》海报

  “每位老师都是新时代的一缕阳光。”电影《我要当老师》的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动人的话语。4月18日上映的《我要当老师》讲述了刚入职某大学马列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孙恒,在中学班主任教师高怀德以及马院冯院长、辅导员蒋丽等教师的帮助下,从懵懂困惑、爆笑闯祸,到逐步实现“我要当老师”理想的心路历程。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的电影《我要当老师》专家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天津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致辞。明振江、尹鸿、周建东、张思涛、饶曙光、秦振贵、唐科、皇甫宜川、高小立、赵宁宇、张弛、胡建礼、刘京萌、田园等业界专家学者,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叙事方法等方面共同探讨了影片的教育价值、社会效益,并为思政教育题材电影未来更高质量的创作与发展“把脉”。研讨会由天津市影协主席方卫主持。

  电影《我要当老师》由天津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和和睦睦文化传媒(天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洪宝生导演,王润泽、原雨主演,林永健、李建义、梁爱琪、沈丹萍等联合主演,唐国强、岳云鹏、果靖霖等特邀出演。影片真实反映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心路历程,艺术化再现了一代代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诚情怀,热情讴歌了他们以真情换真心、以执着换理解,无私奉献陪伴学生成长成才的优秀品质;并以轻喜剧的方式将当今社会背景下家长的培养焦虑、学校的教育焦虑、学生的成长焦虑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欢笑中体会到当代教师的辛酸、温情与坚守。

  导演洪宝生用“尊重”“真诚”和“担当”三个关键词,来总结创作电影《我要当老师》的最大感受。“对时代的尊重、对行业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是影片创作的前提;真诚度和真实性,则是创作一部影片必须具备的态度,因为只有真正源自生活的人物和故事,才能让影片更具质感;而所谓‘担当’,意思是作为影片的导演,我必须要对整部作品的艺术品质担负责任,必须以全力以赴的态度投入创作。”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荣誉理事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评价,《我要当老师》是思政教育题材电影的开先例之作,也是思政教育与电影艺术跨界融合的创新收获成果。

  在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教育题材电影的创作有很多难点,也诞生了不少佳作,与《凤凰琴》《一个都不能少》《我本是高山》等同类型影片相比,《我要当老师》具有更强的主题性和现实针对性。影片在教育题材电影创作方面具有突破性,以轻喜剧的艺术手法塑造了思政课老师的群体形象;在教师形象塑造上也有创新,孙恒从“我要当老师”和“我会当老师”的成长过程,让这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形象亲切可信,也颇具感召力;同时不回避现实矛盾,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了当下教育领域存在的真实问题,体现了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评价, 《我要当老师》是一部真诚而有勇气的作品,影片的人物塑造真实可信而感人,人物关系颇具张力,对白生动而富有质感,通过流畅的情节对现实生活进行了自然呈现,并在此过程中彰显出加强思政课建设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增强了观众对影片主题的认同感。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认为,《我要当老师》最大的优点在于塑造了两代教师饱满、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发了教师群体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感,也让普通观众强烈感受到教师群体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人格魅力。

  近年来,天津始终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牵引,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优秀电影进校园活动,有效推动形成影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工作体系,以丰富的影视资源赋能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我要当老师》出品人、天津电影制片厂总经理梁奇介绍,天影厂在创作现实题材、英模人物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这部影片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一次尝试和创新,未来天影厂将继续继承和发扬自身优良传统、艺术勇气和责任担当,努力提高电影创作质量,推出更多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流价值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