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个结合”,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张成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文艺理论评论新趋势研讨会”日前在西安和延安接力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文艺类报刊社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文艺理论评论新趋势”主题,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两个结合”与新时代文艺发展新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实践等议题发表观点并展开交流。

  构建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认为,为更好地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回答当代中国和世界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相关从业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做好政治话语的转化工作,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把工作要求转化为学术追求;立足社会实践、扎根文艺实践,在成功回答新时代审美之问、艺术之问中构建起具有强大阐释力、说服力、引领力的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做好文艺理论遗产的继承,不断推进中国文艺理论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理论成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王一川认为,在“两个结合”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前沿问题,有必要思考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各自获得了哪些新动力和新资源,特别是要思考生活这“唯一的源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源泉”之间的双源汇通能够给文艺创作带来怎样的新面貌。在他看来,构建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还需以能够同世界各国优秀的文艺理论体系对话并且获得理解、承认、认同为目标。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周正朝认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艺评论繁荣的理论资源和发展之基,当代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应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文艺理论评论紧密结合、融会贯通,致力于中国文艺理论评论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延安大学副校长付峰表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理论思维的出发点。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就在于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辉煌篇章,谱写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震深入分析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文论的深度结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文艺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化这一核心议题。

  “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两个结合”与新时代文艺发展新形态方面,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从理论层面深入阐述在“第二个结合”中实现中华传统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相互成就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徐元勇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艺术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院长李健、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崔海亮分别就落实“两个结合”对文艺批评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的演变及其现实启示作了阐发;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梁向阳认为延安时期文化自觉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的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两个结合”如何体现在具体艺术门类的艺术实践中,《戏剧艺术》副主编、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伟与《戏曲艺术》编辑部主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建新分别就“推陈出新”与“守正创新”、“整理改编”与“经典改写”两组概念与时代的共振作了深入探讨;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黄键将歌剧《白毛女》创作缘起和艺术特征的分析置于“两个结合”的理论框架下,认为这一作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音乐领域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

  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性、人类性

  徐粤春提出,当下的“现实”出现新情况,如虚拟现实、虚拟生活是现实吗?“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还有效吗?针对这些,文艺理论工作者要根据实践的最新发展,对基础理论进行再研究。针对数智时代网络文化、跨媒介艺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金尧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的、历史的、自然性的、社会性的、民族的、人民性的、人类性的维度进行了探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疆锋结合网络文学《长乐里》,探讨了网络文学如何完成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复写;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龙迪勇与南京博物院东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楚小庆分别从“符号圈”与“跨媒体关系”等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中国艺术精神的跨媒介表达议题。

  对于“人民文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唐宏峰对“人”和“民”的双重逻辑进行探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郭必恒关注政治和艺术对解放区民间文艺运动双重作用的达成路径; 《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端涛深入讨论了新时代美术创作中“人民性”的彰显这一文艺现象。

  在艺术学学科建设与艺术评论话语体系建设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夏燕靖阐明了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价值与效用;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提出,田野调查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实践与政治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工作方针和态度;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穆海亮讨论了戏曲批评的规范化和学理品格问题。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还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十周年,本次会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西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实践地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诞生地延安接力举行,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会务组还组织专家学者们赴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参观,现场重温和感受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情景,进一步领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