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神采,绘心歌之羽翼
——听歌曲《最美的歌》有感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付广慧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创作不息,跳动的音符谱写出大地新曲;创新不止,动感的节拍激荡着嘹亮回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新的历史坐标上,主旋律题材歌曲创作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日前,由李勤、房千作词,熊纬作曲的歌曲《最美的歌》,以有“内核”又有“颜值”、有“温度”又有“魅力”的别样风采推出。这是一首歌颂美好生活,感恩伟大时代的歌曲,在新生代实力歌手杨长青的倾情演绎下,展现了一幅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幸福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发展风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这首作品是在大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小切入点”的作品。歌曲立足于大众视角,用简练的语言传递真实的力量。从这一立意上看,作品既有微观意识,也有宏观思维,有效地进行了传统与现代融合、本体与多元共存的创新性实践。其在创作技巧、配器设计、后期混音等方面都具有特色。赏之品之,不觉已跟随节奏舞动摇摆,欢畅愉悦之感油然而生。

  作品有别于常见的颂歌体写作风格,以别样的角度和别具一格的创作构思,用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审美来抒发家国情怀。首先,歌词清新自然、平实简洁;词汇选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景物“蓝天”“白云”“大地”“城乡”等,让人有种置身于家园的亲切感受。8句歌词完全对仗的排列用法很大胆,加之旋律构思上的独特创意,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副歌采用句尾同词的组合排比:将“高山”“大海”“历史”“人民”4个不同时间、空间的名词,用拟人手法与“在说”搭配,并不断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来加深歌曲的记忆点,此处是另一个创新的设计,也是全曲情感最热烈的部分。使歌词内涵一句句加深,情感一层层推进,直到最后“唱出我们心中最美的歌”,升华至主题思想。其次,旋律灵动流畅、律动感强、富有感染力。在主旋律歌曲创作中,创新考验着曲作者的创作功力、艺术审美以及时尚品位。在创作过程中,除“雅俗共赏”的追求之外,还期望获得在紧扣时代大命题的同时,又能与每一个“小我”息息相关,从而达到能让普通百姓喜欢并乐于传唱的效果。

  纵观全曲,音乐很有感染力,阳光般的温暖和勃勃生机充溢着耳畔。主歌部分连续级进音阶与跳进音程的结合、连续八分音符与附点节奏的运用,构成了富有特色的旋律形态,体现出别具一格的构思。“啦啦啦”部分作为连接主歌与副歌的桥段,是整首歌的点睛之笔,通过后期混音的特殊音效处理,赋予了歌曲焕然一新的欣赏体验。副歌部分通过和弦转换,从主歌的小调式直接转至大调式,又是一处精彩之笔,使歌曲进行到这里时,开启了新的心理感受,加上明朗的大调式,更将对祖国和人民的歌颂之情推向高潮。这既体现出曲作者在创作构思上的别出心裁、创作手法运用上的驾轻就熟,同时也为演唱者留下艺术表达和技巧展现的自由空间。以至演唱声音灵动、高亢,情绪活力激情、热烈,让人久久回味。在编配上,融合了古典流行、电子舞曲的音乐风格,鲜明动感的节奏律动以及流行时尚的音色成功地映衬了主旋律的力量感。犹如喜悦欢乐的风,纵情吹入听众的心田。后期混音加载了特定音效,与主唱音色形成对比,使听众在欣赏过程中保持新鲜体验感。由此,不禁让笔者想到,在当前歌曲创作中,“主题性”“创新性”与“大众性”的结合上常常引发众多曲作者的思考。笔者以为,这首作品在此问题上,可谓“三位一体,三者合一”。

  欣喜之余,也引发笔者对主旋律现实题材作品生命力的思考:具有生命力的歌曲作品,定是传承古今音乐之底蕴,并与全球文化优秀成果相结合。用浪漫主义精神观照现实生活,向听众传递向善向美,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精神方可经久不衰。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表达,新的作品更需要新的创意。熊纬表示,“用新颖的音乐语言、浪漫主义的艺术情怀来表达主旋律,力求思想性、艺术性和可听性相统一,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词曲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时代脉搏,做扎根火热实践的音乐人,把歌曲写进老百姓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