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白鹭”舞动京城,
三十载逐浪扬帆再起航
栏目:艺林
作者:夏立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人间四月,春光正好。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小白鹭”)携两部原创舞剧日前晋京演出,走进中央歌剧院。《沉沉的厝里情》《花儿与海》接连上演,给首都观众演绎了别具特色的闽南人文风情故事,同时向人们展示了“小白鹭”建团30年来的成长与历练,以及在舞蹈艺术创新探索上的不懈追求与努力。

  创办于1993年的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前身是厦门经济特区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创办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专业厦门试验班。今年是“小白鹭”建团第31年,也是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此次晋京展演,既是展示厦门艺术之城的文化特色与实力,又是“小白鹭”“归巢”汇报,同时让厦门舞台艺术的创新探索接受更多专家和观众的检验。

  《沉沉的厝里情》:闽南风情,情暖人间

  在闽南海滨,在闽南大厝里,主人公阿月一生的故事贯穿始终:少女时代,看木偶戏坠入爱河;新婚喜宴,夫婿出海离别;守望空房,在海滨山头望眼欲穿;勤劳持家,后人回归团聚——舞剧《沉沉的厝里情》将爱情、亲情、乡情、友情交叉结合在一起,艺术的感染力强,扣人心弦,引人遐想,催人泪下。同时,全剧也隐含着对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呼唤,其浓郁的闽南风、海峡情,让观众深深沉浸在人生百味里的浓浓深情中。

  “《沉沉的厝里情》最大的亮点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以闽南文化和生活习俗为背景,通过舞蹈形式展现闽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沉沉的厝里情》村主任扮演者、复排执行导演傅舜国介绍,作品融入大量的闽南文化元素如祭海仪式、妈祖信仰、旧式婚礼以及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戏、拍胸舞、高甲戏、南音等独具闽南风格的艺术形式与舞剧剧情、人物关系巧妙结合,用舞蹈语言为观众讲述闽南人民对家、对亲人的深深情感。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张晓梅表示,该剧将浓烈的色彩、欢快的节奏、激烈的情感融入闽南文化符号,“让人不禁替剧中人物去笑,去爱,去流泪,去盼亲人归来,这份情感直抵人心”。

  《沉沉的厝里情》不仅展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更承载着“小白鹭”几代人的艺术追求。时隔12年,该剧再度登上北京的舞台,迈入而立之年的“小白鹭”以更加纯熟的舞姿“讲述”着关于闽南乡土的感人故事。“这部舞剧从创排走到今天,都是用的本团培养出的孩子。”总导演靳苗苗表示,希望通过本地演员演绎的本地故事,传递出一种质朴却坚韧的情感,让这份对舞蹈的执着感染更多年轻人。

《沉沉的厝里情》剧照 张晓成 摄

  《花儿与海》:闽宁深情,情连山海

  舞剧《花儿与海》以闽宁协作为背景提炼,塑造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杨一琼这一凝聚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美好品质的人物,通过舞蹈艺术特殊表述手法,传递出闽宁“山海情”感人故事,展现了援宁工作者众志成城、不畏艰辛、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舞剧《花儿与海》用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生动、人物与艺术并存的故事。

  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教授张云峰说:“该剧聚焦闽宁山海协作的感人故事,以福建援宁支教科技人员为原型,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刻画最贴近人民生活的舞蹈人物形象,将闽宁协作的伟大精神与浓浓纯真的乡土情交融贯穿,充分地展现了舞蹈艺术多元融合的新发展以及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的新活力。”

  舞剧《花儿与海》导演之一郭勇滨表示,“这背后承载的是一群人至高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希望能用舞蹈的方式来表现和讴歌这些值得被我们铭记的人和事,这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也是对他们的一份致敬。‘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种信念感、这种精神

  和情怀是我们这部剧要传达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何颖也是《花儿与海》的导演之一,她兴奋地说:“没想到毕业后我来到‘小白鹭’工作,并在12年后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北京展演,这是舞蹈带给我们的缘分。”

《花儿与海》剧照 刘海栋 摄

  “小白鹭”:坚守初心,舞向未来

  4月24日,“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作品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锐,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陈章志出席研讨会。吕艺生、赵大鸣、赵铁春等多位专家,以及中国艺术报社、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人士参加会议并发言。

  许锐说,“小白鹭”在北京舞蹈学院厦门班培养之初,就奠定了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基因并不断成长。这启示我们,艺术人才和艺术团体的成功的确需要培育和沉淀某种基因。

  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表示,“小白鹭”是一个能够代表国家完成国家级演出任务的团体,非常令人欣慰和赞许。相信“小白鹭”会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越来越能够代表国家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一级编剧赵大鸣评价道,观看“小白鹭”的两部舞剧后很感动。无论是做人做事的风格,还是舞团本身,“小白鹭”在平静地、朴实地坚持着艺术追求。

  陈章志认为“小白鹭”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对舞蹈艺术的坚守,初心不改;二是“小白鹭”伴随着厦门特区一起成长,用舞蹈艺术讲好厦门故事、福建故事和中国故事。

  明文军表示,从试验班毕业后独立组建“小白鹭”舞团至今的31年,除了看到当年北京舞蹈学院给这个试验班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创造的良好条件外,还可以对比全国歌舞团体的建设和发展的情况,来总结“小白鹭”这30年发展历程的经验。他对“小白鹭”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意见: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观照人民生活,在表达人民心声中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推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内涵。二是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小白鹭”所坚持的“团校合一”就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充满着机制创新的智慧,以团的持续建设引领教育方向,以教育的成果促进团的建设发展,以团的创作排演为教育提供实践平台,以实习生的身份来补充团发展规模的不足,这是一个教演互补的体制机制,是团校建设双赢的体制机制。

  巴图说:“这次厦门‘小白鹭’进京演出作品《沉沉的厝里情》和《花儿与海》展示了全国首家民间舞团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追求,呈现了厦门舞蹈艺术人才辈出的生动景象。当年厦门重视艺术人才,主动提出由北京舞蹈学院培养人才,学院敏锐捕捉机遇举办‘厦门试验班’,双方在两地携手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从‘厦门班’到‘小白鹭’,是北京舞蹈学院办学70年历程的一个缩影,是我们共同的艺术基因,这就是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民族艺术,因应时代社会需求,开门办学,拆墙透绿,校地协作、校团协同,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

  “小白鹭”建团以来,共获奖300余项,其中2013年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并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作品金奖,先后50次代表国家、省市交流, 8次赴台湾省各地巡演,足迹遍布五大洲,荣获“厦门市十大城市名片”称号。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曾经的厦门试验班学员林乃桢说,“小白鹭”以民族民间舞的守正传承为基业,以艺术创新发展为目标,以其独特的闽南地方特色和精湛的演技享誉海内外。北京舞蹈学院这个孕育了无数舞蹈英才的摇篮,犹如母亲般呵护着“小白鹭”的成长与繁荣。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的“小白鹭”,将继续弘扬北京舞蹈学院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的价值追求,振翅民族风采、翱翔海峡潮头、奋飞艺术天地,勇敢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